运用“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做好班级劳动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做好班级劳动周
班级劳动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要做好班级劳动周,需要一种有效的激励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来做好班级劳动周。
一、了解“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
“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共同影响的。
而波特和劳勒根据赫兹伯格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即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相结合,来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自身兴趣、需求、追求个人成长等内在因素而做出行为的动机,而外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外部奖励、惩罚、社会压力等外在因素而做出行为的动机。
有效的激励模式应该能够同时激发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使得人们既拥有内在的工作满足感,又能够获得外在的奖励和认可,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激发内在动机
班级劳动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和学生内在动机密切相关的因素。
在组织班级劳动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视频展播、亲身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创造价值,培养自己的意志品格和动手能力等。
让学生自发地认识到劳动是一种美德,在劳动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
可以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劳动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班级劳动周的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和能力来设计,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可以让学生清理教室,美化校园环境,整理图书馆等,让他们在劳动中发现快乐和成长。
2. 提供外在激励
除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外,还需要提供外在激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外在激励可以通过奖励、认可、榜样示范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外在的回报和激励。
我们可以设置劳动奖励制度来提供外在激励。
可以设立“劳动之星”、“劳动小能手”等奖项,对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让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得到外在的认
可和鼓励。
可以设置劳动积分制度,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多多努力,积极参与,通过积分兑
换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来提供外在激励。
可以邀请一些优秀学生或老师来分享他们在劳动
中的经历和感悟,让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自己的劳动积极性。
也可以通过劳动成果展
示和观摩,让学生在劳动成果中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肯定,从而激发自己的劳动热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