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作者:张丽华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4期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形式也在发展变化,但无论如何变,为祖国培养具有高尚情操,良好习惯的学生,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要地位。
著名的学科特级教师马明指出:“学科教学是一个学科的父化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
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一、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无论哪门学科,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结合学科教材特点,深入挖掘,也许是一个环节,一个知识点,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适时进行引导。
近几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其中一些重要的原因不仅只是与家庭、社会影响有关,也反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
而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却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各学科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学科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往往我们有些学校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探索和研究,逐步获取了一些经验。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因不太明确小学学科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内容,致使部分学科教师就算有意识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为。
为此,我们再系统地进行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开展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方法、方式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二、围绕教材,挖掘身边资源
生活即教育。
在教學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资源,还应该走出文本,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资源相联系,学生熟悉的场景或事例进行德育渗透,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让德育渗透在学科的每一节课当中体现,使学生课课受教育,时时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保证了教学大纲和教育目标得以实施。
寓德育渗透教育于教学之中,解决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增加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可行而行之有效。
三、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全面进行德育教育
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有效做法,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风气,真正体现“要想学知,先学做人”的基本理念。
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为突破口实施德育。
总之,作为教师,要处理好各学科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首先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科德育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