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制拼装施工流程图
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
明挖预制拼装法
起吊预制好的管廊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3、盾构法
使用盾构机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撑四周围岩,防止发生隧道内的坍塌, 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刀盘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推进油缸在后部加 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地下管廊管线布置图
第三页,共三十九页。
管廊分类
管廊分类
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 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 线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 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 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 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 道路绿化带下。
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 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
第四页,共三十九页。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优缺点
吊顶模拟安装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基坑支护方案模拟
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5、进度模拟
BIM软件可根据信息模拟施工进度。通过进度模拟,检查进度计划制定是否合理,并相应调整与 优化进度计划。此外,根据确定的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材料资源供应计划,避免带来的材料浪 费或不到位对施工造成的影响。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7、移动端APP应用 应用移动端APP,从云端获取设计图纸,将现场质量安全问题照片与BIM模型进行云标识
,负责班组进行整改,逐一销项,闭合质量安全问题,最终形成销项报告。
逐一销项
第三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谢谢观看
第三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采用第三人行走模拟进 行净空检查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2、优选施工方案 利用BIM技术对管廊节点、监控中心结构、装饰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提前模拟设计效果 ,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仿真模拟
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
3、管线排布优化 利用BIM的3D实比例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验
在碰撞检查的基础上,利用BIM技术的 虚拟建造功能,结合原有设计图纸的 规格和走向,对各专业管线排布进行 优化,改进原有管线冲突,合理优化 管线布置。在施工前进行管线优化, 提出最优管线排布方案,有利于减少 设计变更,避免实际施工中,因排布 冲突造成的返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
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3、排风系统
排风口
(1)排风方式:自然进风与机械排
风相结合;
(2)排风要求:正常通风换气 次数不应小于12次/h; (3)排风口处出风风速不宜大于
5m/s;
(4)通风口应加设防止小动物进 入的金属网格,网格净尺寸不应大 于10mm×10mm。
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4、监控与报警系统
浅埋暗挖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埋暗挖法施工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4 BIM技术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BIM技术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
1、图纸审核
BIM可以将各专业模型组合起来,检查组合之间的合理性、廊体结构间的冲突、结构与机 电间的冲突、机电与机电间的冲突等。将所有冲突与交叉暴露出来,根据碰撞结果及时调 整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图纸复核效率。
优点
缺点
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 建设投资巨大,管理成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本高昂。
一次规划设计可长期反复 设计入廊内管线类型有
使用。
限,地下空间利用冲突。
超前预留未来管线空间以 管廊建设报批手续、权
满足城市长远发展。
证办理困难。
有效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 综合管廊的收费定价政
力。
策模糊,具有不确定性。
第五页,共三十九页。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设计要求
总体原则: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 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
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
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安全防灾
1、消防系统
管廊内部消防措施
在管廊内,一般100~200m设置防火墙, 形成防火分区,防火墙常设甲级防火门。 各类管线穿越防火墙处用不燃材料封堵, 缝隙用无机防火堵料填塞,防止烟火穿越 分区。防火门顶上设置电动防火阀,电动 防火阀正常状态下开着,当遭遇火情时, 电动防火阀自动关闭,产生窒息灭火效果 ,等到火情控制后,通过控制中心,把管 廊里面的烟气排出去,有利于人员进行检 修、维护等工作。灭火器材设置间距不应 大于50m。
盾构法施工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盾构法
盾构机构造及组装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4、顶管法 当管廊穿越铁路、道路、河道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一种暗挖式的施工方法。在施工 中,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用支撑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线压入土层中,同时挖 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适用于软土或富水软土层。无需明挖土方,对地面影响小;设备少、 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速度快;适用于中型管道施工,但管线变向能力差,纠偏困难。
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3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方法
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方法
1、明挖现浇法
利用支护结构支挡条件下,在地表进行地下基坑开挖,在基坑内施工做内部结构的 施工方法。其具有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的特点,适用于新建城市的管网建 设。
PET防水卷材铺设
底板钢筋绑扎
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止阀; (5)天然气管道仓内应设置独立集水坑
管廊排出废水温度不应高于40℃。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6、安全防灾新技术
自动巡检机器人
危机发生时让工作人员贸然进入,可能会 有生命危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采用 特殊材料制成的机器人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可以更好的延伸视觉,延长触觉。将机 器人引入地下空间,在管廊顶部架设一条 轨道,机器人就可以在管廊里24小时巡视 ,360°无死角进行监测。在遇到紧急情 况时,机器人还可以替代工作人员在危险 现场进行灭火等应急处理。
明挖现浇法 底板浇筑
浇筑混凝土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明挖现浇法
主体钢板止水带及预埋件焊接
成型管廊内部
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2、明挖预制拼装法
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方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场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特点是施工 速度较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模具重复利用率高,对于管廊施工量大的情况下工程总造价较低 。
顶管法施工示意图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顶管法 顶管施工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5、浅埋暗挖法 在明挖法和盾构法不适用的条件下,浅埋暗挖法显示了巨大优越性。具有灵活多变,对道路、地 下管线和路面环境影响性小,拆迁占地少,不扰民的特点,适用于已将建好的城区改造。
浅埋暗挖法施工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第十页,共三十九页。
2、燃气泄漏预警
危险气体探测器
管廊封闭、缺氧切断了火燃烧的条件,火灾风 险大大降低,但密闭空间对燃气是致命的,燃 气一旦泄露,在密闭空间里,浓度会迅速提高 ,可能引发爆炸。如果出现燃气泄露情况,可
以依靠地下空间内部的排风系统把浓度降低。 一旦燃气泄露,固定在地下空间顶部的危险气 体探测器,可以实时监测风险,反馈给中心 控制室。
6、项目协调 施工项目协调主要报告施工单位内部组织和关系协调,以及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等外部 单位的项目协调。传统的项目主要通过面对面、视频或者会议等方式,依靠二维图纸等文件 资料进行沟通,效率较低,存在问题沟通滞后性等问题,难以实时、快速解决问题,无疑增 加时间成本。基于BIM技术搭建的沟通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参加方通过网络协同开展工作的 需求,减少语言交流障碍,及时快速的解决问题,有效控制工期,显著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损 失,保障各方顺利推进项目。
保证能准确、及时地探测管廊内火情、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并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
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5、排水系统
排水明沟
(1)综合管廊排水区间长度不大于200m; (2)综合管廊的低点应设置集水坑及自动 水位排水泵; (3)综合管廊底板宜设置排水明沟,并应 通过排水明沟将综合管廊内部积水汇入集水 坑,排水明沟坡度不宜小于0.2%; (4)排水应就近排入城市排水系统,并设置逆
地下综合管廊附属设施系统
主要有九大系统组成:
通风系统
消防系统
照明系统
排水系统
受配电系统
有害气体监测系统
报警系统 标识系统 监控管理系统
第六页,共三十九页。
2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要求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地下管廊设计要求
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地下 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 、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 然气、热力、电力、通信、地下空 间利用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 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管廊布 局。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机电管线综合优化调整效果图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4、施工模拟
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模拟,对管道运输、施工过程、机械配置等进行预演,确定施工 顺序,比较多种方案的可实施性与便捷性,提前暴露出施工方案中的安全隐患与冲突问题, 为施工方案的择优提供依据。此外,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虚拟施工交底,避免了因二维图 纸理解错误造成的施工返工及材料浪费。
0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念 02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要求 03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方法 04 BIM技术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
第一页,共三十九页。
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念
第二页,共三十九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念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指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 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 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