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肥胖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体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 护 士 2 0 1 4年 8月 中旬 刊
・1 4 7・
※个 案 护理
1 例 肥 胖 患者 超声 引导 下 P I C C置管 的体 会
汪华萍
关键词 : 肥胖 ; 超声 引导 ; P I C C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8 — 0 1 4 7 — 0 2
长度 , 即为 P I C C导管预置入长度 。
2 . 2 . 3 确认 导管长度 : 在穿刺 成功后 , 准备 导管前进 行第 二次 测量 , 即测量肘关节横纹至穿刺点长度 , 然后用前面的预测导管
长度 减去第二 次测 量长度即为置入导管长度。本病 例静脉直径 6 . 6 m m, 皮下深度 3 . 7 c m, 置入导管长度 4 1 e m。 2 , 2 . 4 建立无菌区时, 消毒 范围为以穿刺点为 中心, 上至腋 窝 ,
套、 无菌止血带 。 2 . 2 操 作 要 点
前最直观 、 有效 的方法是胸部 x线摄 片定位 。导 管末端 的最适 位置为上腔静脉的下段与右心房 的交界处 。9 2 . 5 %患 者上 腔
静 脉 和 右 心 房 的 交 界 处 在 第 6胸 椎 或 者 上 下 间 隙 水 平 。过 浅 可
导、 缩短穿刺时间 、 减少并发 症等优 势… , 不 仅减轻 了穿刺 患者
的痛苦 , 同时为患 者提 供 了一 种安 全 、 有效、 无 痛 的输 液途 径 。
目前这一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 P I C C置管 , 很多 大中型医院已
经完全替代 。我院 自引进超声引导下 P I C C置管技术以来 , 已为 4 5 0位患者成功置 管 , 其 中有 1例患者置 管后 , 导 管末端 定位 与
3 . 1 在P I C C置 管 中, 置管 长度就是 穿刺点 至上腔静 脉下 1 / 3
处的静脉走行长度 。左右头臂静脉在右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上 腔静脉 , 从预穿刺点 至右胸 锁关节 上缘距 离 +右胸锁关 节上缘
至第 3肋间的距离 =穿刺 点至 右心房 入 口的距离 。P I C C须将 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下 1 / 3处 ( 距离右心房入 口约 2 c m) 。以
下至腕关节 , 左右至整臂 , 由助手协助抬离床 面, 臂下铺无 菌治疗
巾, 放无菌止血带 于治疗 巾上 , 同手术方法将 四块无 菌大单覆 盖
病人全身 , 暴露穿刺点 , 穿隔离衣 , 更换无菌手套。助手按 无菌操 作原则投递所需物品 , 预冲导管及套件 , 安放无菌探头罩 , 安装导
针 器 。扎 止 血 带 , 穿刺前在超声引导下再 次定位血管 , 左 手 固 定
黄 秀兰
使 用 MS T ( m o d i i f e d s e l d i n g e r t e c h n i q u e , 微插管鞘穿 刺技术 ) + 血管超声 引导 穿刺 进行 上臂置入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尿管 ( P e — i f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s , P I C C ) , 已经成为 医院置 人导 管 的金标准 。因其具有可 以直 观显示 血管 的解剖结 构 、 实 时引
2 . 2 . 1 首先用超声仪探测评估患者双侧上臂血管状况 , 在选择血
管时尽量选择粗而直 、 远离动脉的静 脉为宜 , 最佳 穿刺点位置为肘 上3 — 5 c m, 并探查静脉直径和皮下深度 , 确定穿刺点并标记 。 2 . 2 . 2 预测 导 管长 度 : 患者 取 平卧 位 , 上 臂外 展与 躯 干呈 9 0 。 , 从肘关 节横 纹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再 向下反折至第三肋 间的
3 体 会
患者的病史及生化指标 , 除活化 部分凝血 活酶时 间 1 9 . 6 s ( 正常 值为2 0~ 4 0 s ) , D一二聚体 0 . 6 1 m g / L ( 正 常值为 0— 0 . 5 5 m g / L)
外, 其它与置管相关 的指标均 正 常。患者于 2 0 1 3年 6月 1 0日 拟超声 引导下使用 MS T技术 置入 P I C C导管。患者一 次穿刺成 功, 穿刺部位为右上臂 贵要静 脉 。送管顺 利 , 一 次到位 , 置 人长 度4 1 e m, 穿刺人 口平 导管 零刻 度 。置 管后 行导管 末 端 X线 定 位, 提示导管末端平第 4胸椎下缘 。患者置管后无不适主诉 , 无 并发症 发生 , 现患者仍带管 。 2 操作过程
置入长度严重不符 。现将该患者 的置管过程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患者 , 女性 , 5 8岁 , 身高 1 5 8 e m, 体重 1 0 2 . 5 。临床诊断为 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术后 , 化疗前 拟行 P I C C置管 , 置管取穿刺针 , 针末斜 面向上 , 插入导 针器沟槽 , 操作者双眼看着血管超声 仪屏幕进行静脉 穿刺 , 超 声 显示屏上可在血管内看 见一 白色亮点 , 血液从针尾缓 缓流 出, 即 为穿刺针 已进 入血管 、 穿刺成 功。此 时一手 固定穿 刺针保 持 不 动, 一手移开探头 , 取导丝从穿刺针尾部送人 , 导丝送入血 管后 随 即降低进针角度 , 继续推送导丝 , 右手松 开止血带 , 体外导丝保 留 1 0~ 1 5 c m, 此后操作过程同非超声引导下 M S T技术 。
上测量结果减去 2 c m 即为 导 管 置 入 的长 度 。 3 . 2 P I C C置 管 后 常 规 需 要 进 行 末 端 定 位 , 定位方 法有多种 , 目
2 . 1 用物准备 除 准备 超声 系统 置管 专用 血管超 声仪 、 改 良
s e l d i n g e r 穿刺套件 、 一体 式前 端开 口 P I C C导 管外 , 还须 备传 统 P I C C置管用物及 1 m l 注射器 1 支、 2 %利 多卡 因 1 支、 无菌 保护
・1 4 7・
※个 案 护理
1 例 肥 胖 患者 超声 引导 下 P I C C置管 的体 会
汪华萍
关键词 : 肥胖 ; 超声 引导 ; P I C C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8 — 0 1 4 7 — 0 2
长度 , 即为 P I C C导管预置入长度 。
2 . 2 . 3 确认 导管长度 : 在穿刺 成功后 , 准备 导管前进 行第 二次 测量 , 即测量肘关节横纹至穿刺点长度 , 然后用前面的预测导管
长度 减去第二 次测 量长度即为置入导管长度。本病 例静脉直径 6 . 6 m m, 皮下深度 3 . 7 c m, 置入导管长度 4 1 e m。 2 , 2 . 4 建立无菌区时, 消毒 范围为以穿刺点为 中心, 上至腋 窝 ,
套、 无菌止血带 。 2 . 2 操 作 要 点
前最直观 、 有效 的方法是胸部 x线摄 片定位 。导 管末端 的最适 位置为上腔静脉的下段与右心房 的交界处 。9 2 . 5 %患 者上 腔
静 脉 和 右 心 房 的 交 界 处 在 第 6胸 椎 或 者 上 下 间 隙 水 平 。过 浅 可
导、 缩短穿刺时间 、 减少并发 症等优 势… , 不 仅减轻 了穿刺 患者
的痛苦 , 同时为患 者提 供 了一 种安 全 、 有效、 无 痛 的输 液途 径 。
目前这一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 P I C C置管 , 很多 大中型医院已
经完全替代 。我院 自引进超声引导下 P I C C置管技术以来 , 已为 4 5 0位患者成功置 管 , 其 中有 1例患者置 管后 , 导 管末端 定位 与
3 . 1 在P I C C置 管 中, 置管 长度就是 穿刺点 至上腔静 脉下 1 / 3
处的静脉走行长度 。左右头臂静脉在右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上 腔静脉 , 从预穿刺点 至右胸 锁关节 上缘距 离 +右胸锁关 节上缘
至第 3肋间的距离 =穿刺 点至 右心房 入 口的距离 。P I C C须将 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下 1 / 3处 ( 距离右心房入 口约 2 c m) 。以
下至腕关节 , 左右至整臂 , 由助手协助抬离床 面, 臂下铺无 菌治疗
巾, 放无菌止血带 于治疗 巾上 , 同手术方法将 四块无 菌大单覆 盖
病人全身 , 暴露穿刺点 , 穿隔离衣 , 更换无菌手套。助手按 无菌操 作原则投递所需物品 , 预冲导管及套件 , 安放无菌探头罩 , 安装导
针 器 。扎 止 血 带 , 穿刺前在超声引导下再 次定位血管 , 左 手 固 定
黄 秀兰
使 用 MS T ( m o d i i f e d s e l d i n g e r t e c h n i q u e , 微插管鞘穿 刺技术 ) + 血管超声 引导 穿刺 进行 上臂置入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尿管 ( P e — i f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s , P I C C ) , 已经成为 医院置 人导 管 的金标准 。因其具有可 以直 观显示 血管 的解剖结 构 、 实 时引
2 . 2 . 1 首先用超声仪探测评估患者双侧上臂血管状况 , 在选择血
管时尽量选择粗而直 、 远离动脉的静 脉为宜 , 最佳 穿刺点位置为肘 上3 — 5 c m, 并探查静脉直径和皮下深度 , 确定穿刺点并标记 。 2 . 2 . 2 预测 导 管长 度 : 患者 取 平卧 位 , 上 臂外 展与 躯 干呈 9 0 。 , 从肘关 节横 纹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再 向下反折至第三肋 间的
3 体 会
患者的病史及生化指标 , 除活化 部分凝血 活酶时 间 1 9 . 6 s ( 正常 值为2 0~ 4 0 s ) , D一二聚体 0 . 6 1 m g / L ( 正 常值为 0— 0 . 5 5 m g / L)
外, 其它与置管相关 的指标均 正 常。患者于 2 0 1 3年 6月 1 0日 拟超声 引导下使用 MS T技术 置入 P I C C导管。患者一 次穿刺成 功, 穿刺部位为右上臂 贵要静 脉 。送管顺 利 , 一 次到位 , 置 人长 度4 1 e m, 穿刺人 口平 导管 零刻 度 。置 管后 行导管 末 端 X线 定 位, 提示导管末端平第 4胸椎下缘 。患者置管后无不适主诉 , 无 并发症 发生 , 现患者仍带管 。 2 操作过程
置入长度严重不符 。现将该患者 的置管过程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患者 , 女性 , 5 8岁 , 身高 1 5 8 e m, 体重 1 0 2 . 5 。临床诊断为 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术后 , 化疗前 拟行 P I C C置管 , 置管取穿刺针 , 针末斜 面向上 , 插入导 针器沟槽 , 操作者双眼看着血管超声 仪屏幕进行静脉 穿刺 , 超 声 显示屏上可在血管内看 见一 白色亮点 , 血液从针尾缓 缓流 出, 即 为穿刺针 已进 入血管 、 穿刺成 功。此 时一手 固定穿 刺针保 持 不 动, 一手移开探头 , 取导丝从穿刺针尾部送人 , 导丝送入血 管后 随 即降低进针角度 , 继续推送导丝 , 右手松 开止血带 , 体外导丝保 留 1 0~ 1 5 c m, 此后操作过程同非超声引导下 M S T技术 。
上测量结果减去 2 c m 即为 导 管 置 入 的长 度 。 3 . 2 P I C C置 管 后 常 规 需 要 进 行 末 端 定 位 , 定位方 法有多种 , 目
2 . 1 用物准备 除 准备 超声 系统 置管 专用 血管超 声仪 、 改 良
s e l d i n g e r 穿刺套件 、 一体 式前 端开 口 P I C C导 管外 , 还须 备传 统 P I C C置管用物及 1 m l 注射器 1 支、 2 %利 多卡 因 1 支、 无菌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