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生活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永恒的水》、《蛋炒饭》等音乐作品中受到启发,思考怎样运用生活
素材创作音乐作品;
2、能积极参与简单音乐创作实践;
3、能理解“音乐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实践中获得快乐,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感悟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播放2001年春晚的《过年我当家》这首热闹的生活交响曲导入。

听几个音乐片段,引出标题音乐。

根据定义判断标题音乐。

二、思维上简单创作
试着为指定的题目《蛋炒饭》找声音素材。

欣赏优秀作品〈〈蛋炒饭〉〉并回答问题
简单创作体验
由生活中的跑操时喊的口号、马蹄声等,用肢体动作模仿出来。

实践探究,分组合作学生记住自己的节奏
1组、X 0 ︳X 0 ︳X 0 ︳X 0 ‖
2组、X XX ︳X XX ︳X XX ︳X XX ‖
步骤:A、分组后,单独为《铃儿响叮当》配节奏伴奏,评出“最佳合作奖”。

B、每组操作熟后,节奏一先开始,至歌词的第二段,节奏二加入。

三、欣赏与探究
欣赏〈〈永恒的水〉〉
潭盾简介:
思考:
1、作曲家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使水发出不同的声音?
2、作品中加进哪些乐器,加进这些乐器使音响出现了怎样的声音效果?
四、感受体验
利用身边的物品为歌曲〈〈铃儿响叮当〉〉配节奏伴奏。

学生、老师体验创编
五、课堂小结
通过《生活之音》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深深的感悟到:音乐来源于生活,并高于音乐,并且我们参与了简单的音乐创作。

由此可见其实离我们很近,近到我们身边的每一样物品,可能都
奏出动人的旋律。

所以我们对生活要积极乐观,善于观察、创新,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也快乐别人。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音乐鉴赏》的学习还停留在只欣赏、无鉴赏的层次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积极、高效、主动的参与到鉴赏的层次上,就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其次就是引导他们对不同形式、风格、体裁的作品理解并进行创作。

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对于生活中的音乐素材进行指导学生。

效果分析
通过欣赏生活之中的音乐和创作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从音乐音响的感知中获得愉悦和快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三节的《生活之音》。

本节课所涉及的作品都是生活之中的片段,要在一节课内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教材中《打字机》、《盖邮戳》、《野蜂飞舞》和《永恒的水》之外,我还加入了音乐作品《过年我当家》创作型作品,以服务于本节课内容。

评测练习
本节课涉及三个部分
1.师:播放《打字机》、《盖邮戳》、《野蜂飞舞》三段音频,
生:回答
师:总结
2.简单思维创作
师:用生活素材创作《蛋炒饭》
生:回答
师:总结,播放视频作品《蛋炒饭》
3.师:留问题,播放视频《永恒的水》
生:回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

一节课堂是否成功就要看所有学生的参与程度。

所以我在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2.在课堂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和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激励学生通过聆听、发现、对比、交流和讨论等活动展开教学。

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例如《打字机》、《盖邮戳》、《野蜂飞舞》的声音分辨和《蛋炒饭》的思维创作等等
3.教学上我注重学生合作讨论、小组探究、分析研究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

这也符合认知过程三个层次要素的因果层次性,由经验探索,诱导学生思维开始,经过合作讨论、分析研究,最后迁移知识点,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从中获得知识。

4.一节课除了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等等以外,我个人认为还可以适当的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难易恰当的课外教材,使教学内容适时拓展,例如插入的视频片段《过年我当家》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课标分析
“新课标”凝练的三大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并将其贯穿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领域。

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上,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修改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充分对应了课标对“审美感知”的要求;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修改为“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的强调。

本节课就是通过《生活之音》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善于观察,开发学生创作潜能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