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组合强化练15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强化练15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阅读+名
篇名句默写
(时间:45分钟赋分:4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

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

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树一帜多样性刻不容缓案例
B.自成一家普遍性事不宜迟案例
C.自成一家多样性刻不容缓个例
D.独树一帜普遍性事不宜迟个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方式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应是多样化的。

其中,
①,在帮助孩子完成相应线上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一
些居家的体育锻炼、亲子活动、家务劳动教育等,促成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不只是狭义的教材课程,②。

要利用战“疫”这个特殊时期,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还可以讲述涌现的医者仁心、先进典型和人间大爱。

“停课不停学”的学习组织实施要③。

各地各校要根据疫情、学情、教情而量体裁衣,科学谋划,精准施策。

对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对其他学段学生要作出限时、限量的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或超前过快学习,防止给家长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5.以下文字是某智能冰箱的简介。

请你以“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介绍该冰箱的智能化特点。

要求: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90个字。

(5分)
该智能冰箱外形时尚美观,长955毫米、宽80毫米、高1800毫米,一天仅需0.9度电,保鲜效果极佳。

它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容。

冰箱内部分为制冰区、海鲜区、保湿区和饮品区四个区域,容量高达655升。

二、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柳侯祠
余秋雨
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

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

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

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

祠北有衣冠墓。

这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

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

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

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

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

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

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

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

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

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
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

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汨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

他随口吟道: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汨罗遇风》)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

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

同是汨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跟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

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

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

这年他四十三岁,正当盛年。

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

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汨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汨罗江回来了。

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

中国,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孙。

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

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

当然也对,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

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

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

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

这些都可以从柳侯祠碑廊中看到。

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使无数文官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

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

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

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

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

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

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

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

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

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

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三段和一般游记散文开笔并无区别,由介绍所游景点入手,写景状物,然后引出对相关历史文化的思索与探究。

B.文章写柳宗元经过汨罗江,自然拿屈原作对比,以悲衬喜,又以此时短暂之喜来衬迅即到来的再贬之凄,更突显了人物命运特点。

C.文章特别写到了柳宗元的政绩,使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是由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写作目的决定的。

D.文章追溯柳宗元被贬谪的人生命运,并以此为历史背景,来进行文化人格的审视与发掘,也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景仰。

7.请简要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6分)
(1)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2)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8.《柳侯祠》是余秋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请从“文化”与“散文”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说明学习应持之以恒,认为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停止,那么“”;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则“”。

(2)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既是自况,又借以勉励同乡晚生马生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组合强化练15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类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1.A解析“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格;“自成一家”指在某种学问上或技艺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语境说的是“中国古建筑”“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有自己的特色,应选“独树一帜”。

“普遍性”指普遍的性质或状态;“多样性”指多种样式的状态。

语境是说“中国古建筑彩画”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特色,体现的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丰富多彩,应选“多样性”。

“事不宜迟”指事情急迫,须抓紧快做;“刻不容缓”指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语境说“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很紧迫,应选“刻不容缓”。

“个例”指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例子。

语境说“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例子,值得借鉴,应选“案例”。

2.D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第一个分句成分残缺,可在“彩画艺匠”前加“通过”,排除A、B两项;二是第二个分句搭配不当,可将“缺少”改为“缺失”,排除C项。

3.C解析“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和“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分别照应前文“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与后文“搭建新的学习平台”紧密衔接。

4.①家长要发挥相应作用②涵盖的范围可更加广泛③因地制宜(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
5.小朋友们好!这个智能冰箱可厉害啦!它能上网处理大数据,认识你放进去的食物,分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来保鲜。

它还会提醒我们补充食物,给你搭配健康食谱,帮你比价呢!(准确3分,得体2分)
6.C解析文章主要写作目的并不是塑造人物形象。

7.(1)①他在文学上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使华夏文学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②但他仍顾虑仕途枯荣,想在官场上有更大的建树,这就“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3分)
(2)①屈原当年悲悲戚戚,而柳宗元现在喜气洋洋。

②不管什么心境,屈原和柳宗元都想在为官上有更大的作为,都为生民、国家和君王担忧,朴素的爱国情感是相仿的。

(3分)(意思对即可)
8.①忠于史实,把柳宗元的被贬过程、文学成就、为官作为等作了叙述和交代,但写这些的目的是探究和发掘柳宗元的文化人格与文化意义。

②本文是散文,形散神聚,手法多样,如景物描写、对比联想、议论升华等,很有创造性。

③用散文笔调进行文化内容的创作,对散文的体裁特点和文化历史内容都作出观照,使作品既有散文的可读性,又有文化思想的深刻性。

(每点2分,分别从“文化、散文、文化与散文二者结合”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大意对即可得分)
9.(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每句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句不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