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实践性”作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实践性”作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有很大进展。
但是,在学生作业练习方面,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还大量存在。
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本知识,但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能充分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读写结合,诱发学生创造智能
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我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1.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如《瑞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
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
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2.续写。
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
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
如《滥竽充数》结尾写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逃走,像这种滥竽充数的人逃跑后又会怎样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对此,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
二、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知识面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
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我的具体
做法有: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
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
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
如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西游记》的有关章回。
2.课后结合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
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
比如学习了《忆铁人》后,学生被铁人的那种处处关心钻工生活和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教师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语文选学读本中的《铁人王进喜》。
读完故事,铁人的英雄气概、英勇事迹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进一步的了解了铁人。
再让学生深入到铁人的内心世界,写一写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些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
三、广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1.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例如:在学习了古诗《山行》《江雪》后,在班上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
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
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
如书法创作、做书签、画画等。
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技能,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2.大胆创新,开展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学生运用语文的一种负担。
因此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实践活动。
如猜谜语、做游戏、改编课本剧、成语接龙、校园模仿秀、创编故事、设计广告等等。
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此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习小组成员每月合作完成一期手抄报或剪报、墙报,其中每期手抄报要有一篇自己写的文章。
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首先要广泛阅读书刊、杂志,收集有关资料,深入实际生活中去调查采访。
办报时,学生要综合运用阅读、作文、美术、书法等各种知识与技能,将刊头设计、材料取舍、排版、插图等集于一身。
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评报活动。
通过评报,又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目的。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认真实施,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开展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语文“实践性”作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