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文化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河谷》文化赏析
经典电影文化赏析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红河谷》文化赏析
一个学期的时间转眼即逝,通过“经典电影文化赏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老师专业、耐心、略带幽默的讲解下,我深切体会到看电影看的不只是故事情节,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应该是从这部电影中体现出的文化,这才是一部电影的核心。

整个学期,我们看了很多部电影,而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红河谷》这部电影,因为它充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让对藏族文化知之甚少的我大开眼界,它也因此而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下面我就结合电影情节中所展现出的藏族文化以及老师的讲解对《红河谷》这部电影进行文化赏析:
一、器物文化
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喇嘛在一座山下诵经,然而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幅巨画从山崖上悬挂下来,这就是唐卡。

它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绘画艺术形式,题材会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寺庙,佛寺等全景,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藏族人民他们是信仰佛教的民族,影片的另一幕就是在辽阔的藏族大草原上,一位藏族老阿妈背着一个裹在氆氇中的孩子,手中还不断的摇着玛尼轮,从这里我看到了西藏民族的器物文化——玛尼轮,玛尼轮主要是人们祈祷时用的法器,它的圆桶内装满了纸印的经文。

祈祷时一面口咏六字真言,以表示对佛的赞颂,玛尼轮转一圈都是沿顺时针方向,每转一圈就表示咏一遍经咒,而在影片中出现的玛尼轮也有大的,大的主要是在寺庙里,它建成一排一排的,叫做传经筒。

玛尼捅主要是在寺庙的屋檐下,佛殿的转角
地方,就设置了一排排的玛尼桶密宗义理以超脱现实的争法,通过形形色色的玄妙而隐晦的宗教仪轨,寄托了超脱人世,脱离苦海的佛教出世观,这些法器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性和审美意趣。

二、风俗习惯
1.祭祀:电影的开头就是汉人在用两个年轻的女孩,牛羊来祭祀红河,祭天,这里充分体现了汉族人民的风俗,他们认为只要祭祀,向上天赠送礼物就可以得到上天的眷顾,以缓解天灾。

2.朝圣:电影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位老阿妈带着那小孩还有雪儿去朝圣,在这整个朝圣过程中他们都是三步一叩头,全身都得贴在地上,这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之一。

他们在前进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能绕过,遇到石头都得从上面爬过去,或者是河流就得涉水渡河,以表虔诚之至。

3.久瓦:电影中有一个很引人注意的情节就是嘎嘎捡牛粪涂在墙上,还放到炉子里烧,这是藏族的一种风俗——牛粪文化。

牛粪在藏语中称之为“久瓦”。

“久瓦”在高原牧区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千年的历史。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农牧民至今视其为最佳的燃料,同时“久瓦”里熔铸了藏民族独特的人文色彩。

人们把牛粪饼打在自家房院的墙壁上晒干,这不仅给房屋起着保护作用,冬季还可防寒,有的还用牛粪作为房顶装饰。

4. 欢迎友人的习俗方式:当英国军人第一次来到西藏,藏民族以欢迎友人的礼节,手捧洁白的哈达欢迎他们,表达了他们对友人的敬意,这里可以表现出来藏族人民的一个习俗文化。

哈达是藏族人民用于各种礼仪的不可代替的贵重物品,它很早就在藏族地区流行,使用非常广泛,哈达之所以长期盛行使用这一礼仪,源于哈达丰富的文化内涵,藏族人民认为洁白、无暇最能表达和象征人们真诚、纯洁的心愿。

藏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丧葬嫁娶、迎送庆祝、祈福消灾等场合中无处不用哈达,而不同的场合、不同颜色又有不同的意义,这是他们的一种器物文化,也是一种习俗文化。

藏族有个这样的习俗:每年要到嘎玛堆巴星升起在雪山顶的时候,才能下河洗澡,平时下水会冒犯神灵,降下灾祸。

三、制度文化
电影中提到,藏人有个规矩,任何人想要结婚,都必须经过头人的恩准。


族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度,奴隶主和奴隶之间严禁通婚,奴隶主内部讲究“门当户对”,由于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对奴隶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所以农奴和农奴结婚时,必须先求得农奴主的准许,这里充分体现了藏族的婚姻制度文化。

四、物质文化
1.交通工具:影片中藏族人民每次出游或者是去放牛羊,都是骑着马出行的,这里我看到了藏族人民的交通文化,这是根据他们特定的地理区域,所产生的交通。

2.生活用品:影片中木碗是藏族群众随身的物品,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

藏族群众上山砍柴,下地劳动,都把木碗揣在怀里,随时用来喝茶、抓糌粑;藏族人一般喜欢带刀,特别是牧民、康巴人都腰佩长、短刀,有的人腰侧佩一长刀,腰间插一小刀,刀成了藏族人民的信物;酥油桶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日常用具,因为他们天天都得使用它。

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酥油的桶,叫做"雪董",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茶桶,藏语叫"甲董"。

3.服饰:藏族人民有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和首饰,他们的民族服饰多姿多彩。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一定影响。

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

五、酒文化
影片中头人女儿在敬酒时唱着好听的敬酒歌,同时,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也有不少规矩。

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

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

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藏族同胞劝酒时,经常也需要唱酒歌,这就是藏人的酒文
化。

六、饮食文化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老啊妈在帐篷前舂酥油茶以及煮青稞酒,从中我看到了藏族人民的一种饮食文化。

青稞酒在西藏也是必备的,它是西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每逢过节、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的,这就有点像他们的酥油茶了,对友人、来客都会奉上的,以表示欢迎,表示他们的敬意,它们都是藏族人民待客的最佳饮品,酥油茶、青稞酒,这都是他们的饮食文化,这样的饮食和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身处高寒地区的藏族人民这样的饮食能够为他们补充大量热量,蛋白质,补充营养并增加体力。

七、艺术文化
1.剪纸艺术:雪儿,嘎嘎和那个英国人在用剪好的纸的形象猜剪的是什么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藏族的剪纸艺术文化。

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丰富多彩的鲜美图案,不仅在剪纸艺术中独具表现,且在整个藏族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民族工艺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的艺术风格。

2.建筑艺术:在藏族的建筑上,如寺庙、帐篷上、山上等地方都会挂着彩色的带子,那些叫做风马旗,还有各种风幡,有的是经幡,这些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藏族人民的一种特有的建筑艺术文化。

帐篷是这里每家每户的必备品,尤其是牧民,因为帐篷拆卸和搭建都是比较方便的,适合于不定时迁移的牧民,而固定的居民,他们的住房都是以碉房为主,这些楼房的最底层都是用来堆杂物或是圈养牲畜的,上层才用来住人,并且房顶都是平的,主要是供人们晒粮食或是娱乐。

这里是属于高寒地区,所以碉房和帐篷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防寒,这就是他们这里建筑文化。

当然,《红河谷》这部电影除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鲜明地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当英国人初次来到这片神圣的雪域大地上,这里藏族人民们对待英国人的礼
仪和后来英国军队来到这里对这里发动的战争,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这部影片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单纯、善良,他们希望能够和平相处,但是英国人却是想要征服和占领这片领域,这就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文化差异。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深深地感觉到红河谷的魅力。

它充分展现了红河谷的神秘以及藏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或许在多年以后《红河谷》中的故事情节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消失,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从中体会到的藏族文化依旧会记忆犹新,这就是我这学期以来从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看电影看的不只是故事情节,而更多的应该是电影中体现出的文化,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依旧会用同样的方式来继续欣赏电影,最后,由衷地感谢老师这学期以来耐心地讲解,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