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肿大内外治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脾肿大内外治法
刘耀兰
肝脾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慢性贫血患者可是出现肝脾肿大原因之一。

急性肝炎早期亦可出现肝脾轻度肿大,但到恢复期肝脾多已恢复正常。

但无论哪种原因,都可试用以下方子。

肝脾肿大方:
方一,阿魏5克,芒硝9克,麝香1.5克,共研细末,与葱同捣为饼,将药置于痞块上,加盖不吸水牛皮纸,外用青布敷盖,熨斗熨热。

本方配香砂六君丸等理气药物,治疗气痞效果更佳。

另一种肝脾肿大外用方,敷药观色测疗效
方二,水红花子6克,大黄、朴硝、栀子、石灰各3克,酒曲1块,上药同捣成粉,贴患处用热水袋熨。

如肉色黑如墨,有效。

如果说没出现肉色黑如墨,很可能是时间不够,或者是药材有问题。

积聚外用方
积聚,中医病名。

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方一,炮川乌70克,吴茱萸、桔梗、柴胡、菖蒲、紫苑、黄连、炮姜、肉桂、花椒、巴豆、泽泻、皂角、厚朴各30克。

上药为末,炒热熨患处。

水肿外用方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量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然而通常所称的水肿乃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体腔内体液增多则称积液。

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肿时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

方一,蓖麻子30~40粒,石蒜球根10个。

上药共捣烂成膏状,分敷两足涌泉穴,约8~10小时,小便即增多。

一周后换药1次,至肿消为度。

蓖麻子性甘辛平,有小毒,功能消肿拔毒、泻下通滞。

石蒜球根性辛温,有毒,功能解毒利水。

肾经涌泉穴,上药敷于此,泻肾之热,利水消肿。

水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阻塞或静脉回流障碍。

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相应部位的组织水肿或积水,如肝硬变引起胃肠壁水肿的和腹水。

本博觉得,本方偏重于肝硬化引志的水肿。

水肿方二
白丑、黑丑(煅)、牙皂(煅)各7克,木香、沉香、乳香、没药各9克,琥珀3克。

用砂糖研细,调和贴气海穴。

水肿方三
巴豆霜12克,轻粉6克,生硫磺3克,研调,棉花裹于脐眼贴之,约5小时去之不用,再食温粥补之。

久病者隔日1次。

水肿方四,
白芥子末6克,研末高度酒调和贴小腹,见起泡为度。

忌吃糖、盐。

水肿方五
田螺(去壳)、大蒜、车前草各30克。

上药研为膏,作成大饼状,贴于脐或脐下。

效果观察:小便增多为有效。

方二、方三、方四对肝硬化腹水都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