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
遂成大学。

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___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
②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
③唯戎不动。

______
④人问之。

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了树枝。

B.看见路旁的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树枝。

C.看见许多孩子在折路旁李子树的枝条。

D.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枝条。

[3]王戎知道“此必苦李”的原因是()
A.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吃李子,听他们说不好吃。

B.他善于观察,看出了李子不好吃。

C.他不爱吃李子,认为李子都不好吃。

D.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深入思考,推测出道边李子树上的李子不好吃。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①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③。

(注释)①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

②校(jiào):通“较”,比较。

③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_______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_____________。

[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1)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
(2)人问之(________)
(3)取之,信然(________)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 信服 B. 征服 C. 服从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可以用一个成语作为题目,请你把这个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

[2]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子无敢食我也!——你不敢吃我!(____)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做百兽之长。

(____)
③子以我为不信。

——你不认为我说谎。

(____)
④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寓言中的狐狸,要言之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轻松阅读快车。

藏王的使者
唐朝( )时,藏( )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内地求婚。

内地的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

好多国家都派使臣来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使臣们比比智慧,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那里去。

第一次,皇帝让使臣们分出一百匹马中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别的使臣都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

禄东赞却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

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一匹地放到马驹中去。

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急忙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 )得一样的檀香木棍。

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

别的使臣都很为难( )。

禄东赞用绳子拴住木棍的中央,把它放在池塘里,说:“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要使臣们用线穿过玉石上的洞眼。

洞眼很小,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

使臣们一个个用线去穿,都失败了。

禄东赞一边看,一边动着脑筋。

忽然,他看见地上有只蚂蚁,想出了主意。

他把丝线拴在蚂蚁身上,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

在洞眼这头慢慢吹气,在另一头放了蜜糖。

就这样,蚂蚁带动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难题全让禄东赞解决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藏王一定更了不起。

于是,皇帝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丑陋——( ) 愚蠢——( )
(3)唐朝皇帝让使臣们比智慧,比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朝皇帝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育苦学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③,近学堂。

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

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

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

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选文有删改)
(注)①豕(shi):猪。

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育常有暇拾薪(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B.闻而嘉之(用鼻子嗅)
C.育遂博通经史(于是,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育的“苦学”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上。

[4]郭子敬赞赏王育是因为()
A.王育是个孤儿,家里很贫穷,小小年纪就给人放牧。

B.王育收集柴草,用卖柴草的钱,请人帮他抄书。

C.王育丢了牲畜,想卖身偿还雇主的损失。

7.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
书,。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囊萤:_________________
恭勤: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小考场。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
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调音师
(4)好朋友,牵牵手。

9.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______)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破瓮救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爱之(_______)破之(_________)足跌没(__________)水中
了(_________)其大旨(_________)光持石击瓮(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司马光
B.归有光
C.黄继光
D.李四光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A.爱不释手
B.难以释怀
C.冰释前嫌
D.解释清楚
12. 古文练习。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

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

不逮:烛光照不到。

逮,到,及。

壁:墙壁。

引:引来。

[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衡乃穿壁以引其光。

(___________)
[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

13. 阅读理解。

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1]从上文中找出与加点词意思相关的单音词。

(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反义词:________)
(2)豹视之,顾谓三老(近义词:________)
[2]填空。

“豹视之”的“之”指___________,“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一句中的“之”指___________。

西门豹巧妙地处死巫婆,用的是____________法。

14.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词语。

(1)方_________________ (2)感_________________
(3)意__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卒”的意义。

(1)还卒业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未成,弃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_______。

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

[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
(2)这是对匡衡的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