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层级快练36资源的跨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层级快练36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层级快练36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层级快练36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六)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线”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D.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答案1。
D 2。
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不经过第一级阶梯,不经过阴山山脉,不经过寒带气候区,经过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D项正确。
第2题,该工程是从中亚国家输入天然气,可以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共同发展,A项错误,D项正确;该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小,排除B项;
该工程不经过沪、浙,排除C项。
(2017·湖北四校联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
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
4.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答案 3.B 4。
C
解析第3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
第4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
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2017·西安模拟)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5~7题.
5.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6.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
7.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5。
B 6。
C 7.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第6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
第7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8.(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第(1)题,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主要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从线路图可以看出图中经过很多城市,所以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为城市分布。
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需求”与“生产”之间关系考虑,甲地区“产"大于“需”,而乙地区则“需”大于“产”。
第(2)题,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污染方面考虑.第(3)题,甲地区比乙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考虑,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政策、市场等。
(2017·临汾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
C.鄂尔多斯高原D.柴达木盆地
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答案1。
A 2。
B
解析第1题,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所在的经度是107。
5°,纬度为33°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
第2题,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空间距离变大.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费在东部的局面,对解决东部地区的雾霾没有多大的益处,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影响不大;能源运输距离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使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迁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向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进行转变和升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并不会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17·浙江温州中学模拟)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完成3、4题。
3.“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 )
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4.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答案 3.B 4。
D
解析第3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①对。
不能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②错.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③对。
不能增大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④错.第4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A项影响大。
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B项影响大。
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C项影响大.
(2017·昆明二模)下图为2012年我国新疆LNG(液化天然气)站点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影响新疆LNG站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B.市场
C.交通D.技术
6.我国将在今后若干年内大力建设LNG站点,其建设的主要意义是( )A.大大改善我国大气质量
B.促进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C.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D.减轻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压力
答案 5.C 6.A
解析第5题,资源、市场、交通、技术都是影响新疆LNG站点分布的因素,结合图可知,天然气站主要沿国道分布,故选C项。
第6题,液化天然气简称LNG,主要成分是甲烷,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燃烧后对空气污染非常小,放出的热量大。
大力建设LNG站点的主要意义是改善我国大气质量.
故选A项。
(2017·福建模拟)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
下图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
据此完成7~9题。
7.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A.煤炭资源枯竭B.市场需求扩大
C.海运条件改善D.科技水平提高
8.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
C.渤海西岸D.山东半岛
9.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
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B.产业结构调整
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D.城市职能转变
答案7.B 8。
C 9。
A
解析第7题,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增大,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煤炭市场需求量增大.第8题,图中显示从1995年渤海西岸煤炭接卸量几乎为零,而到2013年煤炭接卸量明显增大,对比可知比重增加最明显的是渤海西岸.第9题,与1995年相比,2013
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明显增加,主要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量增大,而当地煤炭产量又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供需矛盾。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煤炭需求量降低,煤炭生产总量的变化不能单方面决定煤炭的接卸量,还需要考虑需求量的变化。
10.(2017·荆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市境内黄河河段,共两条隧洞,每条长4 250米,在黄河底部最大埋深35米、最小埋深23米.历时4年零7个月,工程队克服了重重障碍,于2010年9月穿黄隧洞工程全线贯通,实现了北上的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互不干扰。
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
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穿黄方案。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规划示意图。
材料三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1)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A方案较B方案更合理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
问题②:指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工程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穿黄隧道挖掘施工过程中,遇到大量鹅卵石,给工程掘进带来了巨大阻碍。
阐释此处大量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
(2)问题①:避开地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问题②:黄河河床底下复杂的地质;黄河水文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
(3)上游河段岩石受外力作用风化分解,形成砾石,受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离开原来位置;在搬运的过程中不断磨圆,形成鹅卵石;致该河段,地形趋于平坦,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鹅卵石在此处堆积。
解析第(1)题,对比图示两个方案,方案B穿过黄河河床较宽,且跨越黄河大堤以及沁南滞洪区,因此工程复杂,难度大成本高,工期较长。
注意答题时要对比说明。
第(2)题,问题①: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南部邙山地势较高,若采用渡槽凌空穿黄导致工程量较大。
而隧道穿黄受外界影响小,同时可以避免与黄河规划、航运以及对黄河水文的影响,同时图中可以看出隧道邙山一侧海拔高,青峰岭一侧海拔低,故可以实现自流输水,节省动力。
问题②:隧道工程位于地下,故需要考虑黄河河床底部的地质条件,以及隧道运行中的塌陷、渗水、冻冰等条件。
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是分析鹅卵石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形成原因,要从鹅卵石的来源、搬运过程、堆积过程等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