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金属专题分类练习教师(适合基础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专题分类练习(适合基础较好)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合金和金属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硬币镀镍或镀铜能提高耐腐蚀性
B.铝常常用于户外输电线,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不锈钢是通过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来提高抗腐蚀和抗氧化能力
D.钛合金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医疗上可用于制造人骨替代品
【解答】解:A、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所以硬币镀镍或镀铜能提高耐腐蚀性,故A 正确;
B、铝常常用于户外输电线,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密度小,故B错误;
C、在金属中融合某些金属,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抗腐蚀和抗氧化能力,故C
正确;
D、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是指它很少会被人体所排斥,不会因此免疫反应,同
时它又具有很高的强度,因此适合制造人工骨骼,故D正确。
故选:B。
2.古城绍兴已经迎来了地铁时代.地铁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地下交通工具,动力为电力,开动时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当它开动时,跟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它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
(1)因此接触点上材料应该选用较为合适的是 B
A.金刚石B.石墨C.铝D.铜
(2)地铁的铁轨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A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答】解:(1)A、金刚石不导电,不能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错误;
B、石墨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可以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正确;
C、铝的熔点低,不耐高温,不能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错误;
D、铜在受热时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不能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错误;
(2)锰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3.装修材料阀门主要成分是黄铜,黄铜是一种合金材料。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金属的熔点。
下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铜锌锡铅铋镉
熔点/℃1083419.6231.9327.5271.3320.9
(1)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
的是锡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2:3。
(2)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
A.20﹣40℃
B.60﹣80℃
C.230﹣250℃
D.300﹣320℃
【解答】解:(1)横坐标质量分数为零时熔点要比质量分数为1.0时熔点高,因为铅的熔点比锡的熔点高,所以横坐标表示锡的质量分数;合金熔点最低时锡占60%,所以铅占40%,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40%:60%=2:3;
(2)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组成成分熔点要低,铋、铅、锡、镉这四种物质熔点最低的是231.9,所以要选择熔点比231.9低,且不能很低,必须要高于室温,故选择B;
故答案为:(1)锡;2:3;(2)B。
4.坤坤在网上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取火方法,将包口香糖的“锡纸”剪成中间窄、两端宽的条状,并将其两端搭在电池的正负极上(有一定危险,请不要模仿),过一会儿,“锡纸”中间部分燃烧起来,如图所示。
(1)“锡纸”在中间狭窄的地方开始燃烧的原因是:由于电源短路,产生较大的电流,且“锡纸”在中间狭窄的地方电阻大(填大或小),产生的热量多,温度先达到着火点。
电池在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锡纸”成分揭秘
查阅资料:“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实验探究:取包口香糖的“锡纸”,将有金属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点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锌溶液,观察到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实验分析:
①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锡纸”是铝(选填“锡“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③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探究实验的是C(选填字母)。
A.硝酸银B.稀盐酸C.硫酸亚铁D.氯化镁
【解答】解:(1)因为锡和铝属于金属,因此具有导电性,将锡纸条带有金属的一端接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在电池的负极,形成了电源短路,此时电路中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锡纸在中间狭窄的地方电阻较大,产生的热量多使温度先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电池在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①将有金属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点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锌溶液,观察到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深灰色的固态为铝;
②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③选择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应介于铝和锡之间,银均排在锡的后面,镁排在铝的前面,
而铁介于二者之间;二者均能与盐酸反应,无法判断,
故答案为:(1)大;着火点;化学
(2)①铝;
②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③C。
二、金属化学性质1(金属与酸过量分析)
1.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B )
A.锌的多B.铁的多C.一样多D.无法确定
2.等质量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和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C )
A.锌的多B.铁的多C.一样多D.无法确定
3.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
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
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是锌、乙是铁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4.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D )
A.镁放氢多 B.铁放氢多
C.锌放氢多 D.三种金属放氢一样多
5.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放置在两只烧杯中,向其中分别逐滴加入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到过
量,下图关系图中正确的是(C)
A.B.
C.D.
【解答】解:题目给出的图是向等质量的金属中加入酸,由于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以生成氢气的速度是相同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g、g,显然镁与稀硫酸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较多,观察图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6.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g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a表示的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B.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C.由图可知,锌比铁的化学活动性强
D.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解答】解:A、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
C、通过图中信息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活泼性;
D、如果反应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而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7.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金属都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B)
A.分度盘的左边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D.3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解: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因为注入相同质量分数,因此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故选:B。
8.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铁,金属都没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D)
A.直接右偏B.直接左偏
C.先往右偏再往左偏D.先往左边再往右偏
9.在托盘天平的两端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左)和稀硫酸(右),然后在右盘加入锌粉,在左盘加入铁粉,金属质量相等,当铁粉完全反应后,天平指针将(A)
A.偏左
B.偏右
C.居中
D.条件不充分,无法确定
10.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盐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B)
A.B.
C.D.
11.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为Z>Y>X
【解答】解:A、金属越活泼,反应时间是Y最短,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 >Z;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
C、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稀盐酸,消耗稀盐酸就越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生成氢气质量越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有等质量的镁和铁,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C)
①反应后镁有剩余
②反应后铁有剩余
③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
④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
⑤消耗的铁和镁的质量相等
⑥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⑥
【解答】解:假设镁和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2g,则:
Mg+H2SO7=MgSO4+H2↑
24 98 2
24g 98g
Fe+2HCl=FeCl2+H3↑
56 73 2
56g 73g 2g
①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得到的氢气一样多,说明参与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一定不一样多,金
属的质量相等,镁有剩余;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铁不会有剩余;
③由于这两个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而两者属于不同的酸,但反应的氢元素质量一
定相等,需要氯化氢73g,所以硫酸全反应。
故③错误;
④由上述分析可知,盐酸有剩余;
⑤由上述计算可知,消耗的铁和镁的质量不相等;
⑥由上述计算可知,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不相等。
故选:C。
1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C )
A. Zn-Cu合金
B. Zn-Fe合金
C. Fe-Al合金
D. Fe-Cu合金
1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1)铝可以制成铝箔,这是利用了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100某稀盐酸中加入该混合物,混合物的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混合物为Zn、Al,则m可能是0.2 g
b.若混合物为Zn、Cu,则m=0.2g
c.若混合物为Fe、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d.若混合物为Fe、Cu,m=0.1g,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50%
【解答】解:(1)铝可以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填:延展性;
(2)若混合物全是铁,则铁的质量为 5.6 g,则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计算出此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等于0.2 g,同理可计算出5.6 gAl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 g,5.6g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 g,铜和盐酸不反应。
a、若混合物为Zn、Al,m可能等于0.2g,故a正确;
b 、若混合物为Zn 、Cu ,m 小于0.2g ,故b 错误;
c 、当混合物为Fe 、Al 时,因相同质量的铝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比铁消耗盐酸的质量大,
而5.6 g 铁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 g ,所以混合物为Fe 、Al 时,消耗盐酸的质量大于
7.3 g ,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知所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故c 正确;
d 、若混合物为F
e 、Cu ,m 为0.1g ,生成0.1g 氢气需要铁的质量是2.8g ,则混合物种铁
的质量分数
2.8g 5.6g ×100%=50%,故d 正确;
故填:b 。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1.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
得到的滤渣和滤液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
则滤渣中( B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
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
和铜,一定没有锌
2.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Fe ,Cu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准备利用一些物质开展实验,
下列四组物质中,不可行的是( D )
A.Cu ,FeSO 4溶液、AgNO 3溶液
B.Fe ,Ag 、CuSO 4溶液
C.Fe ,Cu 、稀盐酸、AgNO 3溶液
D.Cu ,Ag 、FeSO 4溶液
3.在FeCl 2和CuCl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若反应完成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 2,则一定有FeCl 2
B .若反应完成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 2,则可能有FeCl 2
C .若反应完成后Zn 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 2,无CuCl 2和FeCl 2
D .若反应完成后Zn 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 2,无CuCl 2,可能有FeCl 2
解答 在FeCl 2和CuCl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粉, 锌要先与氯化铜反应,然后再与氯化
亚铁反应。
A 、若锌无剩余,氯化铜未全部反应,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亚铁没有反应,不符合题意;
B 、若锌无剩余,溶液中无氯化铜,则氯化亚铁可能也全部反应,也可能剩余,不符合
题意;
C 、若锌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不符合题意;
D 、若锌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向一定质量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三种
B.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两种
C.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
【解答】向一定质量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然后再与硫酸亚铁反应;
A、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即为铜,则硫酸铜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三种,也可能有两种,不符合题意;
B、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为铜和铁,则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锌,可能有硫酸亚铁,一定没有硫酸铜,即溶质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两种,不符合题意;
C、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即只有硫酸锌,则滤渣中有铁和铜,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则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可能有Zn(NO3)2和AgNO3
【解答】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
A、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会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B、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银,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符合题意;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可能有Cu ,不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可能有AgNO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金属Ni、Z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盐X、Y、Z的溶液中,置换反应的结果,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
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递减的顺序是(D )
A.X、Zn、Ni、Y、Z
B.X、Y、Ni、Zn、Z
C.Z、Zn、Y、Ni、X
D.X、Zn、Y、Ni、Z
7.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C)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8.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C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向一定质量的Mg(NO3)2、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对该反应过程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溶质为Mg(NO3)2、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答案】B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先和盐溶液反应。
【解答】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反应结束后,铁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单质。
A.a点时,铁正在和硝酸银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故A错误;
B.c点时,铁正在和硝酸铜反应,此时固体应该为银和铜。
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银和铜)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故B正确;
C.d点时,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镁,故C错误;
D.e点时,加入的铁粉过量,则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3种物质,即银、铜、铁,故D错误。
故选B。
10.某科学小组向一定量Mg(NO3)2、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然后过滤,并对滤液和滤渣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1)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中的成分是。
(2)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
是。
【答案】(1)Ag
(2)Mg(NO3)2、Zn(NO3)2、
【解答】(1)向一定量Mg(NO3)2、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即硝酸银部分反应,硝酸铜和硝酸镁没有反应,则滤渣中的成分只有银;
(2)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溶液中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镁和硝酸锌;
故答案为:(1)Ag ;(2)Mg(NO3)2、Zn(NO3)2。
11.如图所示,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将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铁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溶液的质量减轻(填“增重”或“减轻”).若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塑料小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跟原来相比变大(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由于金属铁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而最终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所以会在铁粉表面观察到有红色物质出现,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反应使得原溶液的溶质CuSO4转变为反应后的FeSO4,二者质量关系为160份质量的CuSO4转变为152份质量的FeSO4,溶质质量减小,则溶液质量减轻,溶液体积基本保持不变,则溶液密度减小,小球受到的浮力依然等于球的质量,根据F浮=ρgv排,则可知小球浸入溶液的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红,Fe+CuSO4═Cu+FeSO4,减轻,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