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交易成本及其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交易成本及其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
银行运作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成本。

在我们国家,这项成本在最初的时候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而后开始降低。

这种变化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分别是行业间的竞争以及制度和结构。

通过分析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我国银行相对交易成本与信贷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存在反向关系,但由于成本结构的新效率要比交易成本绝对量有所上升,这并不意味着效率的降低。

标签:银行;交易成本;经济效益
在历经了多年的改革工作之后,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金融体系,四大银行是该体系的中坚力量,同时还涵盖了很多的股份制以及其他类型的银行。

它们的存在能够带动储蓄朝着投资方向发展。

在众多的干扰银行效率的要素中,交易成本是最为关键的。

所以,笔者站在交易成本的层面上分析了我们国家的银行的具体特点。

1 有关交易成本的主要理论观点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则表述了产权安排在交易费用不为零时的经济意义,并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

威廉姆森发表了《市场与等级结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两本专著,他更加深入的阐述了交易成本。

此时该成本已然成为了经济学的关键构成要素。

杨小凯和黄有光利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框架——新兴古典经济学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诺思据此认为:“交易成本的高低正反映了其背后的制度体系。

”伍小林认为,过分的追求费用最低是不正确的,现实世界可能沿着交易费用逐步提高的轨道运行。

总的来讲,他认为技术的发展会使得费用变多,由于技术进步商品会变得更为复杂,全面协调生产活动等用途增加的费用,可能由于度量的精确以及通讯的方便等减少的交易费用。

2 银行交易成本的构成分析
当没有金融中介的时候,要想把多余的资金变为投资,就必须花费很多的资金去搜寻对方,并且在一番长久的论价之后才订立协约,在约定的落实过程中储蓄方必须全方位的监督投资者。

而银行的出现使得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银行将储蓄者的资金聚集到一起,然后借贷给投资人,这样就不需要像过去一样搜寻对方,而且能够节省很多的费用。

这时候的交易成本的多少和监督费用以及运作费用等相关费用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因为银行把储蓄变为了投资,此时就必须订立两个协约,一个是和储蓄者订立的,另一个是和投资人订立的,此时就出现了储蓄者对银行监督的费用以及银行对投资人的监督费用。

假如储蓄者觉得监督费用太多的话,就不会继续交易,此时的投资活动就终止了。

不过假如商业银行非单独主权的话,此时其缺少良好的制约体系,可能会随意放贷,而且不会开展较为全面的监督,此时就会形成很多的不良贷款。

在间接金融市场中,资金通过金融中介从储蓄方向投资方转移是在资金价格(利率)信号的引导下进行的,要想将这个活动开展好就必须确保利率可以精准的反馈资金间的供求模式。

不管是存款亦或是贷款,一旦利率和平均值出现了偏差的话,都会使得资金的流向改变,此时就导致运作费用变多。

比如假如存款的利率超过平均利率的话,就会使得很多资金涌入银行,这时候银行就需要担负更多的费用。

而且过高的利率还会干扰消费,对社会稳定非常不利。

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能自由地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存贷款利率进行调整,从而降低其利息成本,同时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

银行身为金融组织,为了保证本身的运作有序,就要负担工作者的工资以及场地租赁等很多费用,这同样是储蓄变为投资的交易成本的一个关键构成要素。

如果产权主体设置不当的话就会导致机构运作不顺畅,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加大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交易成本。

3 我国银行交易成本的实证分析
3.1 参数的设计和投资的选取
银行的交易成本涉及的范围较广,要对其做全面的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

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代表性的考虑,文章选择营业费用这一重要的财务指标作为考察对象。

以营业费用/总资产这一参数,作为衡量银行交易成本的依据,其经济含义是:银行经营管理每单位资产需要支出的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银行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四大银行作为我们国家银行行业的中坚力量,在当前的市场中占有的比例很大。

把它们当成研究客体,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我们国家的银行的总体交易情况。

不过因为建行以及中行经常性的变动政策,它们的数据在精准性方面较之于另外两个银行要差一些。

除此之外,为把不一样的产权体系以及不一样的资产情况的银行放到一起比对,笔者把交行以及中信放到本文中。

我们都知道,交行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个股份模式的银行,而中信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个金融单位控股机构,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国家的股份制银行的特点。

3.2 实证结果
通过分析相关信息我们得知,当前交易成本的特征有以下的一些。

(1)上个世纪的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呈现上涨的趋势,直到九六年之后才开始降低。

而工行以及农行在之后的一年才开始降低,两者在1990至1999年间交易成本平均每年分别增长0.074个百分点和0.0886个百分点。

中信实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交易成本则于1996年停止增长,前者由1990年的0.000795个百分点增至1996年的0.01273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1706个百分点,后者则由1990年的0.003905个百分点增至1996年的0.0107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1365个百分点。

(2)这些银行的成本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步的变小,而且呈现出
类似性。

(3)各银行的交易成本在1995年前后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在1995年以前,各银行的交易成本的增长都低于0.008个百分点。

在这之后,历经了两年的上涨,而后开始降低,不过这种变化不是很明显,降低的速率控制在0.01个百分点左右。

4 交易成本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
交易成本是银行的主要运作资金,它的大小以及结构等一旦发生了改变的话,必然会对效益产生等很大的干扰,这种影响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中,第一是信贷资产的品质,第二是本单位的获利水平。

在长久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国家的银行积累了很多不良资产。

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仅是体制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原因,银行自身的运作体系不合理也是一个关键的原因。

没有认真的分析申请贷款者的信誉度,在贷款的时候没有做好监督活动,在款项过期以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很多不良资产生成。

四大国有银行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向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3932亿元不良资产后,其不良资产比率仍高达28%。

最近几年,由于央行积极的开展监管工作,此时很多银行都在不断的强化本身的信贷管理能力。

这些银行都设立了审查机构,专门用来调查贷款人的信誉情况等。

而且制定了贷款终生责任制,此时工作者就会积极的监督资金的运用状态。

而且成立了风险资产管控组织,具体的进行贷款催收等活动。

上述这些方法虽说增加了成本,不过能够明显的提升信贷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科斯.企业的性质[A].载财产权利与制度绩效[C].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4).
[3]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变迁的过程[J].经济学(季刊),2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