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广东汤-常用煲汤中药材的性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典广东汤-常用煲湯中藥材的性味
何謂藥材的性味
食物有四性五味中医详解不同属性食物各自功效
核心提示:《神农本草经》记载:“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食物五味,是
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
食物有寒、凉、温、热等四个属性,人们可利用食物性味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中医理论称之为“四气”或“四性”,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为平性食物。
食物属性不同,食用时间有所不同
1、性平的食物四季都可食用。
2、性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他季节都可食用。
3、性凉的食物夏季可常食用,其他季节食用须配合性温的食物一起吃。
4、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如食用必须加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
平性食物:具有健脾、补益等祛病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粳米、玉米、芝麻、黄豆、黑豆、牛奶、红萝卜、白菜、芋头、枸杞等。
温热食物:具有祛寒、温中、补虚等祛病保健养生功效。
温性食物有糯米、核桃、羊肉、虾、木瓜、荔枝、红枣、栗子、龙眼、洋葱、姜、何首乌等。
热性食物有辣椒、胡椒等。
寒凉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等祛病保健养生功效。
寒性食物有西瓜、
苦瓜、冬瓜、香蕉、紫菜、海带、柿子、蟹等。
凉性食物有黄瓜、白萝卜、芹菜、茄子、绿豆、豆腐、梨、枇杷、菊花、鸭肉等。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祛病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姜、大蒜、白萝卜、陈皮、佛手、胡椒、辣椒、韭菜、酒等。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等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番茄、木瓜、醋、赤小豆、柠檬等。
苦味食物:具有清心泻火、消暑祛湿等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苦瓜、白果、桃仁、荷叶、茶叶等。
甘味食物:具有温中补虚、缓解疼痛、润燥等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山药、白糖、冰糖、蜂蜜、红枣、葡萄及动物的肉和内脏。
咸味食物:作用是软和补,具有软坚散结、补肾益精等保健养生功铲。
常见食
物有盐、海产品、动物肾脏等。
陈皮
【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
【英文名称】:
【来源】
【炮炙】:蒸制将原药除去杂质,喷潮,置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分钟,取出摊凉,切厚片,干燥。
筛去灰屑(《广东》)。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味苦。
入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理气开胃
燥湿化痰治脾胃病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
【主治】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
【用法用量】6~10g,煲汤时放入10克左右的陈皮即可。
【禁忌】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
陳皮性溫味苦,主要有行氣健脾、潤燥化痰的作用,對風寒感冒(表現為咳嗽聲低、痰多白沫、形寒肢冷、流清鼻涕、面色淡白、惡寒無汗、苔白滑)引起的咳嗽效果較佳,適合脾胃虛寒、痰濕體質的人。
因其辛溫燥烈,容易傷陰,所以火氣比較大的人、陰虛及熱咳者不宜食用,吃了容易上火。
【貼示】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
【用药配伍】
【膳用方法】
1.陈皮泡茶
陈皮20克,加适量开水泡茶,每次2~3次,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陈皮青萝卜老鸭煲
陈皮20克、青萝卜600克、光老鸭1只(约600克,去内脏),加水适量,先用
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两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葱、姜便可。
具有清肺热、润咽喉的功效,
淮山药
【别名】山菇。
【英文名称】:Common Yam Rhizome
【来源】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脾,肺,肾经。
【功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补脾肺、清虚热、固肠胃。
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主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禁忌】药属于补益食品,又有收敛作用,有湿热寒邪以及患便秘的人不宜食用。
感冒、温热、实邪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貼士】鲜淮山是一种日常食物,可当作蔬菜食用,干淮山入中药用,性质平和,多食无妨。
【膳用方法】淮山粥:淮山60克,粳米(或糯米)100-150克,同煮粥,用食盐调味食用。
有健脾益胃,补肾固精,止泄泻,长肌肉,治消渴作用。
适用于食欲不振,大便滑泄,慢性久痢,虚劳咳喘,阴虚劳热,慢性肾炎,男子遗精,妇女白带,小孩消化不良,老人糖尿病等症。
四神汤
淮山、莲子、芡实和茯苓这四位“神仙”,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藥性平和,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养颜、清火、健脾胃強身等诸多益处,几乎发挥出了“无敌”的功效,四神之名当之无愧。
加石柱参15克可提神补脑,加强记力,防脑萎缩和肌肉萎缩。
加薏米可利尿祛濕。
加紅棗補氣血。
材料:排骨一斤半、山药2两、茯苓1,两、芡实2两、莲子2两。
功效:补脾益气,健胃止泻;适于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易腹泻或常有泥状软便者最爲合適(便秘者不宜过量食用)基本百无禁忌。
在秋冬進補前,多飲幾次此湯更能助吸收。
因芡實、茯苓和山藥都有降血糖作用,所以特別適合糖尿病人食用。
1、学业过重导致食欲不佳者,可增加山药的用量至40克。
2、睡眠不佳者,可增加茯苓的用量至40克。
3、可增加薏仁,小便量少或饮用冷水过多导致小腿容易水肿者,可增加薏仁用量至80克。
4、白带常呈水带状的少女,可加重芡实的用量至40克。
5、易心悸不安丶忧烦或心浮气躁者,可加重莲子的用量到40克。
6、对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少女而言,上述所有药材皆可食用,长期服用可增强食欲及促进发育,但若有感冒或体内有发炎现象时应谨慎食用。
7.春困加白扁豆,春季濕氣較重,容易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脾虛濕盛,身體也變得困重了
明代《藥品化義》記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
和茯苓搭配,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
8.加石柱参三钱,补脑、防肌肉萎缩、脑萎缩
9.加菟丝子4两,治老人肝肾不足、乏力、耳鸣、食少、、
10.加紅棗補氣血。
11 . 加薏米可利尿祛濕。
12 .
茯苓
【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英文名称】:PORIA
【来源】
药用部位不同功效有别
茯苓临床应用可分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品种,它们的功效主治有所不同。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功擅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常
与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配伍,即五皮散。
赤茯苓:即茯苓菌核的赤色部分,功擅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饮等证,常与
猪苓、泽泻配伍。
白茯苓:即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功擅健脾,适用于脾虚体倦、食少便溏之证,常与党参、白术、甘草配伍。
茯神:即茯苓菌核中贯穿松根部分切成的小块,功擅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证。
为了加强疗效,还常和朱砂拌用,称为朱茯神或朱衣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宜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惊悸失眠。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茯芩利水渗湿、健脾、化痰,而且还宁心安神。
茯苓性平和,通過健運脾肺功能達到利水功效,不損傷正氣,在去濕的同時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既能养心健脾,又能利水渗湿。
由于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历来为人们所喜食。
《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茯苓特别适宜于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烂、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还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
茯苓配伍半夏、生姜,可治胃部胀满、恶心呕吐、心慌头晕。
茯苓配党参、白术、甘草、半夏、陈皮,为“六君子汤”,可治脾虚少食、乏力、腹胀诸症。
茯苓与党
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同用,为“附子理中丸”,可治慢性腹泻、腹部冷痛、四肢发凉。
以茯苓配伍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即“补中益气汤”,可治疲劳、四肢无力、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以茯苓配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即为“归脾汤”,可治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慌头晕、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10-15g
【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貼士】
【膳用方法】茯苓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药食同源的佳肴。
祛湿解乏芡苓粥: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150克,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还有《圣惠方》里的茯苓麦冬粥,用茯苓15克、麦冬5克,粟米100克制成。
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这都有良好的祛痰除湿功效,特别适用于痰湿体质偏于痰湿内蕴和痰湿困脾的人。
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具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的作用。
茯神
【别名】
【英文名称】:Indian Bread with Pine,Tuckahoe with pine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性味归经】平;甘、淡;归心、脾经
【功能】宁心;安神;利水。
主惊悸;健忘;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主治】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可去怯,其性温补。
补可去弱。
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
风眩,风虚,五劳,口干。
止惊悸,多恚怒,善忘。
开心益智,养精神。
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心虚气短,健脾利湿。
【用法用量】煎汤,10~15g;
【禁忌】肾虚小便不利或不禁、虚寒滑精者慎。
【貼士】
【膳用方法】
土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
归肝、胃经。
【功能】功效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臃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
具免疫和抗炎作用。
土茯苓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
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幷有解毒作用。
土茯苓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主治】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
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
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虽是治疗梅毒,但对于一般的“湿热”,土茯苓汤的功效更为明显,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因此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
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而乌龟的功效则大补阴虚、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15~60g
【禁忌】1.忌茶叶。
饮茶宜致脱发。
2.淡渗,伤阴,肾阴亏者勿服。
【貼士】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
毒的要药。
【膳用方法】土茯苓配以乌龟,一清一补,加上黄芪、枸杞、淮山、红枣、党参,更加强了其清利湿热、解毒利尿之功效。
不过,祛湿土茯苓不一定非要煲龟,【配伍应用】
1.配赤茯苓,清热利尿,解毒。
土茯苓甘淡性平。
为利湿解毒要药。
赤茯苓清
利湿热。
二药配伍。
相得益彰,清热利尿解毒力量增强,主治湿热蕴结,小便淋浊。
2.配川芎,活血行气,清除湿热。
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善于走散,并兼行,气为“血中之气药”。
上行头目,为治头痛之药。
二药伍用。
升清降浊,活血行气,清除湿热。
3.配防风,防风辛甘微温,升发而能散,为治风通用之品,兼能胜湿止痛;土茯苓味甘淡性,甘能解毒,缓急止痛,土茯苓且有除湿利关节之效。
二药相伍,辛甘发散为阳。
补中有清,使解毒除湿止痛作用增强。
功效益彰。
4.配白藓皮,白藓皮味苦性寒。
苦能燥湿,寒可清热。
利小便使湿热外泄,土茯苓甘平解毒。
淡渗利湿,有凉血排脓作用。
二药伍用,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力增强,主治肝胆湿热之发黄。
5.配薏苡仁,土茯苓与薏苡仁性味相同,但功效有别。
土茯苓解毒祛湿,治筋骨挛痛,薏苡仁祛风湿痹痛。
二药伍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去风除湿止痛之功。
主治湿热毒结所致的关节疼痛。
6.配草薢,萆薢、、土茯苓,二药均能泄湿浊、利关节、止痛。
但土茯苓偏于解毒。
草薜偏于利尿。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使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之力增强,主治湿毒郁结的关节肿痛,小便混浊不利等。
土茯苓煲龟补益肝肾
材料:土茯苓250克,猪瘦肉150克,乌龟1只。
做法:将乌龟去内脏,洗净,斩成小块。
猪瘦肉、洗净切片。
上述材料与洗净的土茯苓一并放入锅中,清水适量,煎煮3小时,食盐少许调味即可。
乌龟为龟科动物。
味甘,性平。
入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
猪瘦肉性味甘、咸,平。
入脾、胃、肾经。
功能滋阴润燥。
滋阴补肾,解毒去湿。
土茯苓与乌龟,一清一补,是民间著名的“龟苓膏”组方,加入猪瘦肉后汤味更浓郁。
除用于慢性湿疹、牛皮癣、梅毒等病的食疗外,尚可用于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者的调养。
鲜土茯苓煲猪月展
材料:新鲜土茯苓25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3片。
干品的土茯苓煲龟等已为人所知,采用鲜土茯苓煲猪月展,其气味更鲜美醇和
可口。
鲜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具利水渗湿、健脾调中之功,如《本草纲目》说它能“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止泄泻”。
烹制:鲜土茯苓洗净。
切片;猪月展洗净,切块。
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即可。
为3—4人量。
功效:祛湿健脾。
蓮子
【别名】莲肉、莲米
【英文名称】:SEMEN NELUMBINIS
【来源】
【性味归经】甘、涩,平。
归脾、肾、心经。
【功能】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益心补肾、健脾止泻、固精安神的作用。
【主治】用于脾虚久泻,遗精,滑精,虚烦失眠。
莲子中的钙、磷和钾含量非常丰富,除可以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外,还有促进凝血、使某些酶活化,维持神经传导性,镇静神经,维持肌肉的伸缩性和心跳的节律作用。
丰富的磷还是细胞核蛋白的主要成分,帮助机体进行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并维持酸碱平衡。
莲子有养心安详的功效。
莲子有健肠的作用,常吃莲子也可改善对药物的敏感,另外下腹突出体型的人常吃莲子也可改善体型调整至正常。
【用法用量】6~15g。
【禁忌】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莲子,
【貼士】
【膳用方法】莲子百合猪肉汤:莲子、百合、北沙参各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
有润肺益脾,除虚热,养心神作用。
适用于病后体虚,失眠心慌,肺结核,低烧干咳,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蓮子心
【别名】
【英文名称】:
PLUMULA NELUMBINIS【来源】
【性味归经】苦、寒、无毒,入心、肺、肾三经。
【功能】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之功效,清心火,沟通心肾,治热渴心烦、吐血、心热淋浊、失眠等症
【主治】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
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
可以用于:用莲子芯冲水喝,清肝火、泄脾火、降肝火,清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洪钟。
有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庄总要用荷叶露珠炮制莲子芯茶,以养心益智,调整元气,清心火与解毒。
莲子芯味道极苦,却有显著的强心作用。
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
莲心还有很好的去心火功效,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并有助于睡眠。
【用法用量】2~5g。
【禁忌】便溏者慎用之。
莲子心比较寒,胃不是很好的人尽量少饮,老年人别多喝。
【貼士】
【膳用方法】1、莲子心五钱,水煎当茶饮,治疗高烧引起的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和梦遗滑精等症,也用于治疗高血压、头昏脑胀、心悸失眠。
2、莲子心三十个,水煎,放盐少许,每晚睡前服,治失眠、心热梦多。
冲泡方式:单泡,1茶匙干燥的莲子芯,用一杯滚烫的开水冲泡,焖约十分钟后即可,可酌加红糖或蜂蜜饮用。
芡实
【别名】
【英文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甘、涩,平。
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主治】用于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禁忌】
【貼士】
【膳用方法】
清补凉瘦肉汤
【用料】瘦肉250克(5两),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蜜棗。
【做法】把适量的请
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生调适味即可。
【功效】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
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淮山,杞子,蓮子,芡實百合,雪耳,
北茋,沙參,玉竹,麥冬等,如清補涼材料都屬平補之品. 黨參較温補,可以不用黨參.
枸杞子
【别名】
【英文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肾经。
【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滋肾补骨明目,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肝肾阴虚,而
见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眼涩、腰膝酸软等。
補氣也補血補陰又補陽
【主治】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本品能滋肝肾之阴,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治疗
精血不足所致的视力减退、内障目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耳聋、牙
齿松动、须发早白、失眠多梦以及肝肾阴虚,潮热盗汗、消渴等证的方中,都颇为常用。
古籍「本草匯言」裡還提到,枸杞「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人过了40岁,开始会有老花眼的问题,吃枸杞也有明目的效果。
明目、易肝、润肺、补肾,治肝炎、防便秘功效皆佳。
【用法用量】15~20克,
【禁忌】感冒、發燒、常腹瀉者避食枸杞虽好,也不宜多吃。
一方面是经期的女性,因为枸杞也具有补血的作用,有可能会增加月经量,另外,枸杞吃多了也会导致消化不良。
【貼士】枸杞的葉及根,全是中藥材,古籍記載,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秋吃枸杞子;冬天採根,即地骨皮。
天精草味甘苦、性涼,能補虛益精、清熱明目、生津補肝,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煮成蛋湯。
在補陽的湯水中多數會加入枸杞子,
如羊肉湯就加入枸杞子,枸杞子是滋補陰的,在這裏起到陰陽互補的作用,從而加強了補陽的作用,不過腹瀉時暫不要吃,體質虛寒者也不宜食用。
味甘、性寒的地骨皮,有清熱、瀉肺火及涼血功效,可治更年期煩躁、失眠。
像四物湯,就可以加入地骨皮、牡丹皮一起使用。
【膳用方法】
淮山杞子鹿茸燉花膠;
功能補肝腎,益精髓,强筋骨.對中,老年人肝腎虧虛者最有益處.
淮山1兩,杞子4錢,紅棗8粒,鹿茸2錢,浸發花膠3兩,生薑2片.
花膠切塊,出水;其餘材料浸洗;將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注入用4~5碗開水,隔水燉約3小時,即可連湯料同食.
此湯對不孕症人士很有益,.不育夫婦適合飲用. 煲湯都可以,但花膠大部分會溶化在湯中,食療效果一樣好. 可以加些瘦肉或雞胸肉同煮,更加鮮味.
紅棗
【别名】
【英文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功能】補中益氣健脾,有补脾補血和胃、益气生津等作用。
口乾舌燥的人食用紅棗,可以生津液。
紅棗還可以潤澤皮膚,因此,民間有「一天吃三棗,一輩子不嫌老」的說法。
食欲不振、低血壓人,都可以適度吃一些紅棗、養血安神的功效,
【主治】能治氣血虧虛, 脾虛弱、可以用於改善脾虛食少、乏力便溏、氣血津液不足、婦人臟躁等症。
「本草綱目」裡提到,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能用來治療脾虛弱、氣血虧虛等疾病。
紅棗能治脾虛弱、氣血虧虛,能肥健人,適合形體消瘦、脾胃功能不好,以及需要補血、養血的人食用。
大病初癒,也可吃紅棗恢復食欲。
【用法用量】
【宜忌】宜/形體瘦、脾胃差、病初癒忌/發燒者、體質濕熱的人,易脹氣、生理期不宜食用;胃腸容易脹氣者,也不宜多吃。
红枣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湿导致水湿积于体内,而加重水肿症状。
同时,有以服用红枣进补而又属于体质燥热的女性,也不适合在经期服食,因为这极有可能会引起经血过多而伤害身体健康。
此外,由于红枣糖分丰富,尤其是制成零食的红枣,就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进补,以免血糖增高。
因紅棗能治脾虛弱、氣血虧虛,能肥健人,適合形體消瘦、脾胃功能不好,以及需要補血、養血的人食用。
大病初癒,也可吃紅棗恢復食欲。
【貼士】口乾舌燥的人食用紅棗,可以生津液。
棗有紅棗、黑棗之別,前者直接
曬乾製成,可補脾胃;後者多了一道煙火燻烤的步驟,甜度比紅棗高,有補血功效。
【最適合吃的季節】中醫把它當作清潤補品,非常適合在春天食用。
春季肝功能旺盛,酸味食品使肝氣更加旺盛,導致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甜味食品能夠增強脾胃之氣,有益健康。
因此,春季飲食要增甘減酸,甜味食品中,大棗是不錯的選擇。
【膳用方法】拿7個大棗,開7個小孔,把枸杞放進去,在溫水裡泡上一夜,然後第二天早上煮半個小時後喝那個汁水,對女人的內分泌很好。
著名的「甘麥大棗湯」,除了甘草、浮小麥,還有紅棗,可以治療更年期睡眠障礙、煩躁;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桂枝湯裡,都有紅棗。
補血藥裡,也常添加紅、黑雙棗,一方面可以增加甘甜味,讓中藥湯劑更容易入口,還能加強補血功效,像補血用的四物湯,在當歸、川芎、白芍及熟地黃之外,還可額外添加紅、黑棗。
紅棗黃耆枸杞茶
材料:紅棗20粒、黃耆5錢、枸杞3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