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作文篇一《乡村:露天的博物馆》
在我眼里,乡村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博物馆。
这里没有那种一本正经把东西锁在玻璃柜里的严肃,有的是满世界自由自在摆放着的“展品”。
我老家的那个小乡村就是个典型。
刚进村口,就能看到那棵老槐树,那老槐树可不得了。
树干得三四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树皮糙得像砂纸一样,上面还有一道道或深或浅的裂缝,就像岁月在它身上刻下的神秘符文。
树底下有一圈石凳子,那石头凳子也是历经风霜,凳子面上坑坑洼洼的,坐的时间长了感觉像是在给屁股做按摩。
村头王大爷家的老房子那也是个“狠角色”,算是乡村建筑的典型代表了。
房子是那种泥坯墙,墙面上抹着的黄泥有厚有薄。
有些地方的泥因为雨水冲刷都脱落了,露出里面歪歪斜斜的秸秆。
屋顶的瓦片也不全了,有的地方还长着几株不知名的小草,风一吹还晃悠两下。
走进屋子里,窗户很小而且是那种老花格式的,阳光从那透进来,屋子里昏昏暗暗的光点和灰尘乱舞。
屋子里有个大土炕,那炕占了屋子小半的地方,我上去躺过一次,硬邦邦的,但是躺久了感觉还挺热乎,王大爷说这炕可有年头了,火一烧倍儿暖和。
村子里的小路也是一绝,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水泥路或者柏油路。
而
是宽窄不一的土路,早些年一下雨,人走上去就像踩在棉花糖上,鞋子瞬间就被泥给糊住了,拔都拔不出来。
小路两边偶尔还有石头堆,石头奇形怪状的,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大馒头。
这些在城市里可看不到,城市到处是整齐的高楼大厦、宽敞平坦的大马路。
而乡村这些古老的东西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摆在那,展示着自己的岁月痕迹,好像在告诉人们过去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这就跟博物馆一样,只不过这是一个没围墙,免费让大家参观赏玩的乡村博物馆。
篇二《乡村:活着的历史书页》
乡村真的就像是一个不用买票的博物馆,到处都藏着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像是从历史书里抠出来的插图。
就说村里的陈氏祠堂吧。
那祠堂看着就很有年头了,大门的木板厚实得很,门环已经锈迹斑斑,是那种铜锈和铁锈混在一起的模样,上面还有些歪歪扭扭的花纹,感觉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一推开大门,“吱呀”一声,那声音就跟老唱片卡带了似的,悠长而沉闷。
祠堂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混合着香烛燃烧后的香味。
大梁上挂着一些老照片和牌匾,照片都发黄了,里面的人脸模模糊糊的,但还能看出来穿着那种很古老的长袍马褂。
牌匾上的字有的已经褪色,不过还能隐约辨认出“德厚流光”之
类的大字。
祠堂的角落里堆积着一些老旧的农具,有一把锄头看上去像是从战争年代传下来的。
木柄摸起来粗糙得不像话,上面还有几处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咬出的小坑洼。
铁锄头部分已经生锈了,原本锋利的边缘也变得钝钝的,感觉像被岁月磨去了锐气。
再旁边是一个风谷车,那风谷车的构造很有意思。
有个大漏斗,下面是扇叶,手摇的把手因为长期使用,磨得滑溜溜的,上面还有一些黑乎乎的油渍,估计是以前用的时候沾上的汗水或者油的混合物。
我去看的时候,还有个小老头,不知道是村里的哪辈儿人,在那给一些小孩子讲祠堂的故事。
他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个破蒲扇,一边扇着一边慢悠悠地说这祠堂什么时候建的,以前村里那些出了名的人怎么风光的,哪家在这儿办过什么大事。
小孩子们听得一愣一愣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一群好奇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这乡村里无论是祠堂还是这些农具故事啥的,就这么自然地摆在那里。
就像博物馆展示文物一样,只是这个博物馆没有保安看守,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去感受,让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能读到历史那些鲜活的篇章,因为乡村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没围墙的博物馆。
篇三《乡村:原汁原味的生活画廊》
乡村呀,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而且这个博物馆还老“上新”新鲜玩意儿呢。
就拿村里的集市来说吧。
集市一般是沿着一条小街摆开的,那场面可壮观了。
地面是那种有点坑洼不平的土路,一到集市日子,土里混着各种脚印、车轮印。
摊贩们把自己的东西往地上或者简易的桌子上一摆就开始吆喝起来了。
有个卖菜的大妈,面前堆着一堆绿油油的青菜。
那些青菜叶子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呢,根上还沾着泥,一看就是刚从地里薅出来的。
大妈嗓门超大,扯着脖子喊:“新鲜的青菜喽,便宜卖喽。
”旁边有个卖竹编器具的老爷爷,他那摊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精致的竹编。
有小巧的竹篮,编得密密麻麻的,每一根竹条都打磨得溜光水滑。
还有大大的竹筐,那筐上还有漂亮的花纹。
我好奇地拿起来看,老爷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告诉我这个竹筐编起来可不容易,得花好几天呢,从选竹子开始就得精挑细选。
在集市里还能看到一些民间手艺人。
有个捏面人的中年人,面前的小案板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面团。
只见他手跟变魔术似的,揪下一块面团,三揉两捏就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我在旁边看他捏一个小老鼠,先把面团搓成一个椭圆,那就是老鼠的身子了,然后揪一点黑色的面团捏成两个小珠子一样的眼睛贴上去,又搓出细细的几条面团做胡须,再捏出尖
尖的耳朵和长长的尾巴,不一会儿一只仿佛要跑掉的小老鼠就出来了。
旁边围了一圈人,有小孩嚷着要买,有大人也在那津津有味地看。
再往集市里头走走,还有个简陋的戏台子。
有时候会有民间艺人在那唱戏。
台上的演员画着厚厚的妆容,衣服花花绿绿的。
那唱腔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虽然我听不懂唱的什么词儿,但是那韵律听着就很有感觉。
台下坐着的都是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有的摇头晃脑跟着节奏打拍子,有的跟着小声哼唱。
在这个乡村的集市里,就像在一个生活画廊里漫步。
一幅幅原生态的生活画卷就这样展开在你眼前。
这里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感,但是满满的都是生活的气息。
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样,把乡村的酸甜苦辣、风土人情一股脑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可比那些关在屋子里的博物馆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