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漫兴九首》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兴九首
[唐]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作品赏析
其一:
[注释](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癫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者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其七:
[注释](1)糁[音“伸”]:谷类磨成的碎粒。

(2)点:点缀。

青钱:铜钱。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地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意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
地睡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

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

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

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

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

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

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

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
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

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

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

”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

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

“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
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
公经营草堂,在上元之始,此诗云“手种桃李”,又云“熟知茅斋”,应是二年春作。

《杜臆》: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

九首逐章相承,各有次第。

眼见客愁愁不醒①,无赖春色到辽亭②。

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④。

(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

《杜臆》: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

众眼共见客愁,春色突然而至,无赖甚矣。

即遣便教,所谓无赖也。

深造次,过于忙迫。

太丁宁,厌其繁数。

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
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犹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


①《楞严经》:同将眼见。

②《西京杂记》:“新丰多无赖。

”按:无赖本属人,杜诗借以指物,前云“花无赖”,此云“无赖春色”是也。

③《抱朴子》:“造次之接。

”④孙绰诗:“莺语吟修竹。

”皇甫谧诗:“三命丁宁。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①,野老墙低还是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②,夜来吹折数枝花。

(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

桃李有主,且近家园,而春风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

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①陶潜诗:“桃李罗堂前。

”②陆放翁云:白乐天用相字,多作入声,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

此诗亦当从入声读。

王元之在商州,尝赋诗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子嘉祐谓后二句颇与杜语相似,欲请易之。

元之欣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

”卒不复易。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①,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②,更接飞虫打著人。

(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首章莺语。

莺去燕来,春已半矣。

污琴书,扑衣袂,即禽鸟亦若欺人者。

《杜臆》: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两章皆带寓言。


①熟知,就燕言。

徐陵诗:“茅斋本自空。

”②古诗:“衔泥入君室。

”梁虞和《论书》:“以手捉书,大点污。

”陶潜诗:“委怀在琴书。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①,渐老逢春能几回②?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③。

(此章言春不暂留,有及时行乐之意。

《杜臆》:是达生语,亦是遣愁语。

此下三章,皆暮春景物。

)①破,残也。

沈佺期诗:“别离频破月。

”②《世说》: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①,杖藜徐步立芳洲②。

颠狂柳絮随风舞③,轻薄桃花逐水流④。

(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万物之意。

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盖年老兴阑,不耐春事也。

此并下二章,声调俱谐,不用拗体。


①鲍照诗:“行子心肠断。

”陈后主诗:“春江时一望。

”②《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

”昙瑗诗:“徐步寡逢迎。

”《楚辞》:“搴芳洲之杜若。

”③《世说》:谢道韫《咏雪》诗:“不如柳絮因风起。

”④《西京杂记》:茂陵轻薄者化之。

许彦周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暄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香清凉,虽荷叶无花,亦自香也。

梁江从简为《采荷调》云:“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

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

”此语嘲何敬从,而波及莲荷矣。

春时浓丽,无过桃柳。

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诗人言之矣。

老杜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不知缘谁而波及桃花与杨柳矣。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①,呼儿日在掩柴门②。

苍苔浊酒林中静③,碧
水春风野外昏④。

(此是酌酒留春,有物外逍遥之意。

无堪,无可人意者。

林中静,聊以自适。

野外昏,听其自扰。


①嵇康书:“懒与慢相成。

”庾信《代阎将军表》:“臣实无堪。

”嵇康书:“有不堪者七。

”②《吴志》:吴王责孙綝曰:“筑第南桥,不复朝见,此为自在,无所复畏。

”③谢脁诗:“苍苔依砌上。

”④梁房篆诗:“前溪碧水流。

”《尔雅》:“野外为林。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①,点溪荷叶叠青钱②。

笋根雉子无人见③,沙上凫雏傍母眠。

(此借景物以自娱,乃将夏之候也。

糁字、铺字、点字、叠字,皆句中眼。

《夔州歌》用鹤子、凫雏,与此诗用雉子、凫雏同义。


①《神仙传》:茅君大宴会,皆有青嫌帐幄,下铺重白毡。

《唐书》:天宝中,童谣云:“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

”②《洞冥记》:连钱荇,荇如钱文。

③赵曰:雉,性好伏,其子身小,在笋旁难见。

俗本讹作稚子,遂起纷纷之说。

汉饶歌有《雉子斑》。

《西京杂记》:
太液池中,凫雏雁子,布满充积。

故以雉子、凫雏作对。

宋何承天乐府:“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今按:旧作稚子,或以为笋名,或以为竹留,或以为鼠名,或以为食笋之竹豚,鼠形而大,或以为公子宗文字稚子,皆谬说。

杨慎曰:绝句诗:一句一义,如杜诗此章,本于古诗《四时咏》。

王维诗:“柳条拂地不忍折,松干梢云从更长。

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欧阳公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散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亦是此体。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①,江畔细麦复纤纤②。

人生几何春已夏③,不放香醪如蜜甜④。

(此与四章相应,前是逢春而饮,此则遇夏而饮。

桑青麦秀,言初夏农桑之乐。


①《诗》:“爱求柔桑。

”②纤纤,麦穗也。

③《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④《杜臆》:“香醪,指郫筒酒。

”傅玄《酒赋》:“味蜜甜而胆苦也。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①,恰似十五女儿腰②。

谁谓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④。

(此与二章相应,折花断柳,皆叹所遭之不幸。

自春入夏,所咏花木禽鸟,俱随时托兴者,独柳色夏青,而仍经摧折,故感慨终焉。


①鲍照诗:“翾翾翩燕弄风,袅袅柳垂腰。

”②《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

三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庾信诗:“上林柳腰细。

”③朝来作意,谓柳叶鲜翠。

④晋乐歌:“日和狂风扇。

”庾信诗:“河边弱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

”李东阳《麓堂诗话》:少陵《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词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

韩退之亦有之。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悠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

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轶绝尘,千古独步。

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

李空同处处摹之,可谓学古之过。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

“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