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价值观察
倪俊亮 (靖江市新港城医院,江苏 泰州 214513)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影响脑血流灌注㊁认知功能的价值㊂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㊂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㊁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㊂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参数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㊂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中采用丁苯酞注射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脑血流灌注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㊂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丁苯酞注射液;脑血流灌注;认知功能
脑梗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发病期间病情进展迅速,不仅可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导致生活活动受限,情况严重者还将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因此临床采用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认知[1]㊂基于此,我院临床就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情况的影响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现将研究报告分析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㊂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41~79岁,平均(55.3±
2.3)岁;观察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43~78岁,平均(5
3.4±2.7)岁㊂患者均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㊂排除患有肝㊁肾功能异常㊁意识功能障碍㊁恶性肿瘤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㊂两组患者年龄㊁性别㊁发病时间㊁病情(按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㊂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血管内皮细胞,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丹参酮㊁前列地尔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根据患者是否有糖尿病㊁高血压相应予以控制血糖及降压处理,持续用药14d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041),2次/d,25mg/次(100ml),静脉滴注50min/次,间隔时间>6h,持续治疗14d㊂
1.3 观察指标:患者治疗结束后,采用CT灌注成像扫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㊁脑血容量(CBV)㊁平均通过时间(MTT)㊁峰值时间(TTP)㊁认知功能进行分析㊂根据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定向(地点㊁时间)㊁识别(物体识别㊁几何图形识别㊁图形重叠识别㊁物品一致性识别)㊁空间知觉㊁运动作用㊁视运动组织㊁思维操作㊁注意力等项目[2],按照总分为100分进行评价㊂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㊂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BF㊁CBV数据比对照组高,MTT,TTP比值比对照组短,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㊂见表1㊂
表1 脑血灌注各指标比值㊁认知功能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CBF(ml/min)CBV(ml)MTT(h)TTP(h)认知功能评分(分)对照组150.69±0.130.98±0.251.25±0.291.28±0.2565.16±3.85
观察组151.39±0.231.21±0.120.95±0.130.98±0.1989.46±5.85
t值10.2623.2123.6563.70013.439
P值0.0000.0030.0010.0010.000
3 讨论
在神经内科中,脑梗死最为常见,是最常见致残性疾病,包括肢体残疾及智力残疾㊂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病理环节,急性期积极的开通梗死血管㊁恢复缺血区血流㊁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的关键,尽管循证医学推荐血管内溶栓治疗㊁介入治疗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时间窗及高昂的费用,使大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开通血管,通过药物改善缺血区脑灌注㊁保护脑神经仍是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㊂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的及时恢复,改善脑
组织代谢,可减少脑组织的坏死进一步的形成,丁苯酞有很强
的抗脑缺血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提示,其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症
状㊂
在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中,我院对1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㊁脑血
容量(CBV)的比值均比对照组高,而平均通过时间(MTT)㊁峰
值时间(TTP)比值均低于对照组,根据认知功能评分,观察组
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说明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显著㊂丁苯酞能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
腺素E2的水平,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花生四烯酸生成,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作用于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环节㊂最终能够保护患者脑血管的完整性,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改善患者脑灌注功能[4]㊂此外,丁苯酞也能对抗氧化酶的活性起到有效的抵抗作用,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障碍,并对患者脑部细胞的炎性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最终保护患者脑细胞,减少细胞凋亡[5],最终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㊂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中运用丁苯酞注射液,尽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神经元,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同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中推广运用㊂
4 参考文献
[1] 邬 刚,战丽萍,安明顺,等.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9):938-943.
[2] 孙龙胤.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2(13):232-233.
[3] 徐红强,王艳玲,孙利民.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19-21.
[4] 刘运平,王慧娟,曹 妍,等.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2015,37(22):3411-3414.
[5] 孙元元,李 慧,郎文娟,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临床荟萃,2016,31(2):182-185.
[收稿日期:2019-04-23 编校:王丽娜]
去甲肾上腺素(NA)与多巴胺(DA)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比较及对机体SVRI㊁SvO2㊁FENa㊁FEH2O的影响
李光亮 (宿迁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的效果及其对SVRI㊁SvO2㊁FE⁃Na㊁FEH2O等指标予以比较㊂方法:选取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㊂对照组给予患者应用多巴胺,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对比两组疗效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08%㊁62.16%,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VRI㊁SvO2㊁FEH2O水平均较高,而FENa水平则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治疗效果优于多巴胺,其有效稳定了患者的生命体征㊂[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致病原因主要为多种病毒或病原微生物的共同作用,继而导致了微循环障碍㊂临床中在面对感染性休克时,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导致细胞损害㊁组织缺氧以及代谢异常等情况发生㊂为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㊂本研究选取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治疗效果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选取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㊂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30~80岁,平均(55.1±10.4)岁;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1~81岁,平均(55.2±10.3)岁㊂两组的年龄㊁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多巴胺,微泵注入,初始用药剂量为1μg/(kg㊃min),此后每隔2分钟增加1μg/kg,直至动脉压介于70~80mm Hg(1mm Hg=0.1333kPa)㊂观察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微泵注入,初始用药剂量为0.5μg/(kg㊃min),此后每隔2min增加1μg/kg,直至动脉压70~80mm Hg[1]㊂1.3 观察和评价指标:①比较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㊁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㊁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㊁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㊂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施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心功能恢复到2级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部分缓解且心功能恢复1级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病情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