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23历年河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侣鱼虾而友糜鹿
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
C.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束:约束
D.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计:打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 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6分)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

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

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

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

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

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

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

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

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

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

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

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

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

”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

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
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

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

两者须同时并进。

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

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

”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

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

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道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

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

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

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

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

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

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

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

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小题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9分)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嘎嘎!”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

四明杨
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

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

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

乃谋质金以偿粥者;
不足,则岁质贷。

五六年,始尽雠其直。

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

先是县人争以
不利阻余。

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

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

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

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

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

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

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

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

③遘悯:遭受
患难。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粥:同“鬻”,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恨耶恨:痛恨
D.岁一再至而已再:二次
【小题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

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2分)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字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

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6分)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

(6分)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悟已往之不谏
D.莫之夭阏者
第1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题库
1.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核此类活用的题目,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和使动、意动用法。

本题的选项ABC都收意动用法,答案D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实词的题目,全是课内的原句,应重点记忆,选项C“束”应为“捆绑”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此处正确;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这里对象错配;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指不好的事物),含贬义,褒贬误用;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符合语境;B、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句中用来指春雨,对象错配;C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地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而题中则说“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自相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前面是“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后面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二对一搭配不当;C、“处于”缺乏宾语,应该在“超负荷运转”后加“状态”;D.枪支就是武器,联合词组出现从属关系的词语,不合逻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参考答案:
【小题1】AE
【小题2】(6分)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小题3】(6分)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小题4】(8分)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

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际,值得学习。

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意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小题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手法和风格要明确辨析。

选项ABCD是关于文章细节的题目,
E是涉及到手法的题目,要明确辨析,B文中并没有表明张大哥“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曲解文意。

C、“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不对,而是说乡下也有城里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并没有表达“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的意思。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局部内容概括的题目,答题是要选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摘取重点词语分条作答。

本题的答题区位在前两段,有第二段结尾句“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前文的关键句是“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

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局部内容概括的题目,答题是要选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摘取重点词语分条作答。

答题区位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对文段进行切分概括可以得到答案,文段的前半部分写“苦”后面写“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主要是选准角度,是“理想家”还是“实干家”,然后结合文中的事例进行论证。

答题时不要脱离原文随意扩展。

例: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观点)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
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事例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7.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项并列短语使用不当,不和逻辑,“自然条件”包含“地理环境”,不能并列,令“呈现”后面没有宾语,应补充“特点”;C项“失眠”和后面的“感觉”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应为“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或“这样的活动在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参考答案: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读完上面这则寓言,使我不禁联想起当今的中国式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通常的回答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病所在。

难道社会只需要全才,不需要专业人才吗?事实上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社会更需要的是大量专业人才。

人们生病时,往往会喜欢找专家型医生,而不喜欢找什么都懂一点的“赤脚医生”。

兔子学不会游泳,就是个盲目实行全才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同样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脱离社会需要的弊病。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这和国外的扬长避短、重视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不谋而合。

而中国的教育过于强调全面发展,而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很多的学生个案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语言系统出类拔萃,有的学生有很强的音乐天赋,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很强。

然而,在很多学校和家长眼里,这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够好,都成了他们心中的“问题学生”、“差生”,这些未来的“爱迪生”被抹杀于摇篮中,实在是国之大害也。

还有许多学生,其他功课都很好,就因英语差,考不上名牌大学,甚至考不上普通大学。

其实从中国的社会需求分析,英语不应该处于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强调全面发展出发点是好的,社会也确实需要大量通才,但学生之间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

孔子说过:教育要因材施教。

传统学校里面,学生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把成绩搞上去,考个好学校。

但是,人作为高级动物,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果我们强行抛开学生的差异,完全用一种模式、一种方式方法,向着同一个培养目标,那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多样化发展。

这也是100多年的历史,中国大陆没有出现过一次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

因材施教才能让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真正规律。

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环境,这个环境中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