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检验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統計質量控制的特點:
1、數理統計方法和質量管理的結合; 2、出現了“統計抽樣”理論和“質量控制圖”,控制圖的出現是質量管理從單純事后檢驗進入檢驗加預
防階段的標志.
統計質量控制的缺點:
1、忽略了產品質量的產生、形成和實現中各環節的作用,過份強調質量控制的統計方法,使人誤認為質量 管理就是統計方法,是統計專家的事情;
驗的工作質量和效率,降低物質和勞動消耗. 3、充分發揮檢驗組織的有效性,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產品制造成本. 4、使檢驗和試驗工作逐步實現規範化、科學化和標準化,使產品質量能夠更好地處于受控狀態.
1、充分體現檢驗的目的. 2、對檢驗活動能起到指導作用. 3、關鍵質量應优先考慮. 4、綜合考慮檢驗成本. 5、進料檢驗,驗證應在采購合同的附件或檢驗計劃中作出說明,並經雙方共同評審確認. 6、檢驗計劃應隨產品實現過程中產品結構、性能、質量要求、過程方法的變化作相應的修改和調整,以适應生
傳統的質量檢驗缺點:
1、傳統的質量檢驗階段是事后的質量保証;
2、缺乏“預防”的功能,只起到鑒別和把關的作用;
3、全數檢驗;
4、檢驗成本高.
二、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在1920年前后諸多質量管理專家致力研究如何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192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 羅半格、道吉以及休哈特等,針對傳統質量檢驗缺乏預防性的問題,運用數理統計學原理,先后提出了 在生產過程中抽樣檢驗方案設計的“統計抽樣”理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特性值分布的 “質量控制圖”,與質量理論的結合.
要求:
a、質量策划; b、程序文件的編制程實施; c、過程網絡的管理.
3、全企業的質量管理 要求:
a、建立並運行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 b、確立管理職責、權限和接口; c、配備必要的技朮、物質資源; d、管理(領導)層的高度重視.
質量檢驗在不同的質量管理階段所起的作用:
1、傳統的質量檢驗階段:主導作用; 2、統計和全面質量管理階段:基礎,提供數据.
2、進料檢驗的目的和作用 通過進料檢驗,確保采購的產品及外包產品符合規定要求,防止不合格品進入下工序進行加工或使用,
減少購貨引起的經濟損失. 3、進料檢驗的要求:
3.1 按合同或協議明確交貨產品的質量保證內容進行檢驗; 3.2 按企業形成文件的程序,以及進料檢驗和試驗規程進行檢驗和辦理入庫手續; 3.3 外購產品應是經企業評定合格供方的產品,其它情況進料應經過審批並通知相關部門; 3.4 按文件程序、質量計划、檢驗計劃執行; 3.5 合格放行,不合格追回等處理.
1、自檢
2、互檢
十、按檢驗關系組成部分分類:
1、逐批檢驗;
2、周期檢驗.
十一、按檢驗的效果分類:
1、判定性檢驗;
2、信息性檢驗;
3、監督檢驗; 3、第三方檢驗. 3、專檢
3、尋因性檢驗.
第一節 進料檢驗(IQC)
1、進料檢驗定義 進料檢驗是指對供方交付的原材料、元器件、零件、組裝件等進行的質量檢驗.
第二講:進料檢驗、過程檢驗、最終檢驗的操作實務
檢驗的分類,共有11种不同的人類方法:
一、按生產過程的順序分類:
1、進料檢驗; 2、過程檢驗; 3、最終檢驗.
二、按檢驗地點分類:
1、集中檢驗; 2、現場檢驗; 3、流動檢驗.
三、按檢方法分類:
1、理化檢驗;
2、感官檢驗; 3、試驗性使用鑒別.
四、按被檢驗產品的數量分類:
全面質量管理強調“三全”管理:
1、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
要求:
a、全員的培訓教育; b、明確的職責、權限和接口; c、開展各种形式的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 d、獎罰分明.
2、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對產品質量的生產(產品的設計階段)、形成(產品的生產制造階段)和實現(產品的使用和售后 服務階段)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質量管理.
使用).不合格品由有關人員按嚴重程度分別做出相應的處置.
第四節 實驗室的基本知識
一、實驗室的基本工作準則
(一)公正性 堅持原則,以客觀的科學的檢測數据說話.
(二)科學性 1、人員的素質和數量的配備能滿足檢測工作任務的需求; 2、檢測儀器設備和試驗環境條件符合檢測的技朮要求;
(三)及時性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要快速及時. 以上是作為一個合格檢驗員的必備的素質.
二、樣品質量控制
(一)樣品的抽取 抽取的樣品應做到真實、完整、具有代表性. 1、規定具體的抽樣方案; 2、認真做好抽樣工作記錄.
(二)樣品的管理 實驗室應對樣品的按收、保管、領用、傳遞、處理等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以確保樣品不污染、不損坏、
不變質,保持完好的原始狀態.
三、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
(一)檢測的準備 1、樣品的技朮狀態是否完好; 2、檢測用儀器設備的功能和準確度是否符合要求; 3、環境技術條件是否滿足檢測的技術要求;
4、樣品儀器設備及環境狀態的檢查結果應如實記錄; 5、操作人員資質符合要求 (二)檢測操作和記錄 1、檢測人員應按照規定的檢測程序和檢測規程進行檢測操作; 2、做好檢測原始記錄; 3、在檢測中出現靠近合格界限的邊緣數据時,必須進行必要的重復檢測,以驗證檢測的準確性; 4、檢測結束時,應對儀器設的技朮狀態和環境技術條件進行檢查. (三)異常情況的處理 1、檢測數據發生散布異常; 2、因外界干扰(如停電、停水等)影響響檢測結果時; 3、因儀器設備出現故障而中斷檢測時; 4、在檢測過程中,發現樣品或試樣(件)損坏、變質、污染等.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檢驗員
東莞世華電子有限公司
第一講:良好的質理管理理念和質量檢驗的概述
質量的重要性:
第一節 質量檢驗的重要性
提高質量,迫在眉睫,市場爭竟爭越來越來激烈,要想提高竟爭力,首先必須要提高產品質量,產品質量的好坏, 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質量檢驗的重要性:
質量管理起源於質量檢驗.質量檢驗隨著質量管理的發展而發展,質量檢驗永遠是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的質量檢驗工作肩負著與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鑒別、把關、預防、報告和監督等職能,在產品質量產生、形 成和實現全過程中起到重要的質量保證作用.
三、質量檢驗計划
(一)質量檢驗計劃的概念 質量驗和試驗的計划,簡稱為質量檢驗計划,是對檢驗所涉及的活動、過程和資源做出的規範化
的書面(文件)規定,用以指導檢驗活動正確、有序、協調的進行. (一)質量檢驗計劃的作用
檢驗計划是對檢驗和試驗活動帶有規劃性的總體安排,安的重要作用有: 1、節約質量成本中的鑒別費用,降低產品成本. 2、合理配備和使用人員、設備、儀器儀表和量具,有利於調動每個檢驗和試驗人員的積极性,提高檢驗和試
產作業過程的需要.
四、質量檢驗的主要職能
(一)鑒別的職能 鑒別的職能是其它各項職能的前提. 鑒別的依据:產品標准、產品圖樣、工藝規程和訂單合同的規定. 鑒別的方法:觀察、試驗、測量產品的質量特性 結論: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合格還是不合格.
(二)把關的職能 質量 “把關”是質量檢驗最重要、最基本的職能,具體體現在:依據檢驗的鑒別結果,剔除
(五)監督的職能 包括: 1、產品質量的監督; 2、專職或兼職質量檢驗人員的工作質量的監督; 3、工藝技術執行情況的技術監督. 監督的職能一般通過設置專職的巡檢人員完成.
五、質量檢驗的步驟
1、檢驗的準備;(量具、產品標準書等) 2、獲取檢測的樣品;(送樣或抽樣) 3、測量或試驗; 4、記錄; 5、比較或判定
由專職人員將檢驗的結果與規定要求進行對照比較,確定每一項質量特性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從而判定 被檢驗的產品是否合格.
6、確認和處置 檢驗有關人員對檢驗的記錄和判定的結果進行簽字確認,並對檢驗之產品進行狀態的標識. 對合格品準予放行,作業人員據此將合格品及時傳遞轉入下一作業過程(工序)或準予入庫、交付(銷售、
二、質量檢驗的主要活動
企業質量檢驗的活動內容有兩大方面,一是產品檢驗和試驗,二是質量檢驗的管理工作. (一)產品檢驗和試驗
公認的產品种類有四种:硬件、軟件、服務及流程性材料,對於工業企業,產品檢驗工作經常按照生產過 程不同階段和檢驗對象不同而劃分,包括:
1、進料檢驗(IQC) 2、過程檢驗(IPQC) 3、最終檢驗(FQC) 4、成品入庫、包裝及出廠檢驗(QA或OQC) (二)質量檢驗的管理工作
人員的溝通.
第二節 品質管理的演進史
到目前為止質量管理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傳統的質量檢驗階段; 2、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3、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一、傳統的質量檢驗階段:
傳統的質量檢驗階段是單純靠檢驗和檢查保證產品和工作質量的,產品生產后經過檢驗,區分合格品和不合 格品,合格品投放市場交付客戶使用,不合格品需通過返工、返修、降級使用或報廢等方式進行處理.
為了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正常有效的運行,同時給檢驗人員的工作創造條件,必須做好質量檢驗的 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以下三大項:
1、編制程實施質量檢驗和試驗計划; 2、不合格品的管理; 3、質量檢驗和試驗的記錄、檢驗狀態標識、證書、印章的管理. (三)編制檢驗計劃的原則 根据產品復雜程度、形體大小、生產工藝、生產規模、特點、批量的不同,質量檢驗計划可由質量管理部 門或質量檢驗的主管部門負責,由檢驗技術人員編制,也可以兩個部門合作共同編制.編制檢驗計划時應考慮以下 原則:
1、全數檢驗;
2、抽樣檢驗; 3、免檢.
五、按質量特性.
六、按檢驗后樣品的狀況分類:
1、破壞性檢驗;
2、非破壞性檢驗.
七、按檢項目的分類:
1、生產檢驗;
2、驗收檢驗;
4、驗證檢驗;
5、促裁檢驗.
八、按供需關系分類:
1、第一方檢驗;
2、第二方檢驗;
九、按檢驗人員分類:
2、在計算机和數理統計應用不廣泛的情況下,使很多人感到高不可攀,難度大.
三、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所謂全面質量管理,是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旨在通過讓顧客和所有相關方受益 而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徑.目前舉世矚目的ISO9001質量管理標准、美國波多里奇獎、歐洲 質量獎、日本戴明獎等各種質量獎及卓越績效模式、六西格瑪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質量管理的 理論和方法為基礎的.
4、進料檢驗的內容
4.1 首件(批)樣品進行檢驗
在以下情況下應進行首件(批)樣品的進料檢驗:
a、供方首次交貨;
b、供方產品設計上有較大的變更;
不合格品並予以“隔离”,實現不合格原材料不准投產、不合格半成品不準轉序、不合格成品 不準出厂,嚴把質量關的“把關”職能. (三)預防的職能
現在的質量檢驗不是單純的事后把關,還應同時起到預防的作用. 檢驗的預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過程能力的測定和控制圖的應用起到預防的作用; 2、通過過程檢驗的首檢和巡檢起到預防的作用; 3、廣義的預防作用. (四)報告的職能
做為質量檢驗的執行者━ 一個合格的檢驗員, 在企業生產活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不斷提高業務 水平和個人素質的同時,還要當好工人的質量宣傳員和技朮輔導員.走進生產第一線,隨時宣傳“質量第一”的 思想,指導、幫助生產工人進行質量分析、解決質量問題.檢驗人員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要加強與生產和技術
為了使領導層及相關的管理部門及時掌握產品實現過程中的質量狀況,評價和分析質量控制的有效 性,把檢驗獲取的數據和信息,經匯總、整理、分析后寫成報告,為質量控制、質量改進、質量考核以及質量 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質量報告的主要內容: 1、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進料驗收的質量狀況及合格率; 2、過程檢驗、成品檢驗的合格率、返修率、報廢率和等級品率,以及相應的質量損失; 3、產品不合格原因分析和調查; 4、重大質量問題的調查、分析和處理意見; 5、提高產品質量和質量改進的建議.
四、產品質量觀念發展的三個歷程:
1、上世紀50年代以前的觀念: 質量是檢驗出來的
2、上世紀70年代左右的觀念: 質量是制造出來的
3、上世紀90年代的觀念: 質量是設計出來的
第三節 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
一、質量檢驗的定義
產品質量檢驗是通過觀察和判斷,适時結合測量、試驗所進行的符合性評价. 對產品而言,是指根据產品標准或檢驗規程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觀察,適時進行測量和實驗, 並將得到的質量特性值(測量值)與規定要求相比較,判定出產品或產品批合格與不合格的一种技術性檢查活動. 符合性評价條件: 1、標准:判定的依据; 2、檢驗規程:判定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