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想念地坛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
(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颓.(tuí)檐愤懑.(mèn)
荒旷.(kuànɡ)诡.(ɡuǐ)诈
B.惶.(huánɡ)茫眺.(tiào)望
畸.(qí)形葳蕤.(ruí)
C.亘.(ɡèn)古契.(qiè)合
阿谀.(yú)歧.(qí)路
D.恍.(huǎnɡ)然荒诞.(dàn)
洁癖.(pì)祈.(qí)求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憩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
B.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乞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
C.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
D.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限,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不是学者,读不了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应当不算是玩.。

忽职守
...
B.教育工作者应该懂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

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
....
,不为流光C.再看那些老柏树,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
....
掠影所迷。

D.江阴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地区,北枕长江,南
的滨江港口城市。

临太湖,是一座人文彬盛,生气盎然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
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守信,我不必多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要做到这三点不容易啊!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家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说“错了”,素质教育首先教育怎么样做一个人。

①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
②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
④大家不要认为有羞耻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实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

⑤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

A.⑤③①④②B.②③④①⑤
C.⑤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⑤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

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阐释,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不过.
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着这个世界。

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样想,我则尤其想起轻轻地来的神秘。

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

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趟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

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

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头”,她
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

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

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

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

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

天上,或者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欣,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

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惟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

如果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真是神奇。

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

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
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

6.第三段画线句子“轻轻地来的神秘"在第四段中有哪些体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第六段文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题为“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结合全文,谈谈文中是如何体现“轻轻”二字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0分)
1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出史铁生散文的四个特点。

(4
分)
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更会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

哲理一词似乎是神秘的深奥的,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史铁生用他的笔在平实的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

画家会用浓重的色彩和奇特的视觉构图抒发悲怆情感,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其作品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悲怆,这悲怆弥漫在整篇作品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根据以下材料,为悼念史铁生写一副挽联。

不需要拟横批。

(6分)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介绍,根据史铁生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

“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小说《老屋小记》获
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

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A B项,“畸”读jī;C项,“契"读qì;D项,“癖”读pǐ。

2.选C A项,“憩居”应为“栖居”;B项,“乞求”应为“祈求”;D项,“界限”应为“界线”。

3.选B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智力"和“非智力”不存在祸福关联。

4.选D A项,否定不当,“漏举的"指没有列举出来的,应删除“没”;B项,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应删去“以及床上用品";C项,“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语序不当,应是“也许在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

5.选C ⑤为本段分论点;③④①分别照应分论点中“知耻”和“守信”;②既照应前文的“气节”,又与后面的“这三点”呼应。

6.解析:第四段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出生时天降大雪,且是“罕见"的;二是漂亮的母亲生了“我”这个“丑东西”,出乎意料。

而这恰恰是“轻轻地来的神秘”所在。

参考答案:(1)出生时天降罕见大雪;(2)年轻漂亮的母亲却生了“我”这个“丑东西".
7.解析: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舞蹈”“顾自”“悠闲飘逸”“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去注意他,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等,可知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表现手法,描摹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答题时先分析文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写景的角度,然后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气味、形态、声音等方面描写了充满活力的院中景物,一方面使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另一方面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8.解析:上文说“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
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想要摆脱“白昼的魔法”“残废的躯壳”,追求自由。

这表现出作者积极追求的态度.
参考答案:因为作者渴望冲破“白昼的魔法",摆脱病躯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表现了作者参透人生、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

9.解析:“轻轻”表现在文章的方方面面,作者用轻灵的笔法描写“轻轻地来”时的轻柔景物;作者在回忆往事时思绪也是“轻轻”的;作者在写“轻轻地走”时,对死的态度是坦然的,从容的。

参考答案:描写的景物是轻柔的;回忆的往事是琐碎平淡的;笔法是轻灵的;思绪是飘忽的;对生死是看得很淡的。

10.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每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一些评价性词语,如谈到史铁生的文字时的“平实",谈到其作品情感时的“真情”,谈到作品内容时的“哲理”,谈到语言时的“悲怆"。

参考答案:文字平实蕴含真情蕴含哲理充满悲怆
11.(示例一)腿残肾衰心犹壮;文丰笔劲风长存。

(示例二)斯人已逝,地坛只剩旧辙;英灵宛在,文坛永存福音。

(示例三)一生痛苦长存《病隙碎笔》;数载思考感悟《我与地坛》.
(示例四)六十度春秋半生以病为业截肢瘫痪尿毒症轮番来袭忍
受多少痛苦
卅余载文坛一直笔耕不辍老屋地坛清平湾交相生辉留下无限沉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