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
潘一峰;高兴友
【摘要】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是由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经多年探索而形成的水稻机插秧苗培育技术,该技术具有提高育秧效率、提高种子成秧率、降低机插漏插率、提高水稻产量等优势.为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介绍了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即适时播种、种子处理、秧床准备、基质准备、精量播种、叠盘暗出苗、温度和湿度控制、其他秧苗管理措施等.
【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3页(P52-53,55)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苗;叠盘暗出苗;播种育秧
【作者】潘一峰;高兴友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2000;浙江省绍兴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3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绍兴市农业生产中“机器换人”风生水起,例如,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已达81.7%,其中机耕率、机收率分别达99.1%和
98.7%,但机插率只有41.7%,究其原因,主要是用常规方法培育的秧苗与目前水稻生产上的插秧机不匹配。

为此,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多年的探索,创新研发出了“叠盘暗出苗”秧苗培育技术,在绍兴市的诸暨、越城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并获得了成功。

所谓“叠盘暗出苗”,就是在智能化育秧中心,将育秧盘叠起来,进行恒温恒湿育秧。

该技术可大大提高育秧效率,保障水稻种子出苗的稳定性,提高种子的成秧率,可将水稻成秧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85%左右;同时,能降低机插的漏插率,使用该技术的漏插率一般在3%左右,比原来减少约3%;此外,用该方法育成的秧苗栽插后可比常规育秧的水稻增产5%以上,增产达显著水平[1]。

截至2017年,绍兴市应用该技术育秧的机插面积达1.3×104 hm2,占当地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3.1%。

为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笔者将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适时播种
1.1 播种期
在绍兴市,早稻播种期的确定主要看播种时的最低气温,要求最低气温恒定超过10 ℃,其播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单季晚稻播种期的确定主要看抽穗扬花期的气温,要求避开35 ℃以上高温,其播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连作晚稻播种期的确定主要看插种时秧龄和抽穗扬花期气温,要求插种时秧龄在20 d以内,抽穗扬花期气温在21 ℃以上,其播期一般在7月上旬。

1.2 秧龄和叶龄
早稻选择秧龄在20~25 d;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选择秧龄在15~20 d。

秧苗的叶龄一般为3.1~3.5叶,不超过4叶。

2 种子处理
2.1 选种
播种前按要求进行选种、晒种,并做好种子发芽试验;要求种子发芽率在85%以
上,用密度为1.1×103 kg/m3的盐水选种。

2.2 播种量
常规稻播种量为60 kg/hm2、杂交稻播种量为15 kg/hm2。

标准9寸秧盘播常规稻干种120~130 g/盘、准备秧盘约450盘/hm2;或播杂交稻干种70~80 g/盘、准备秧盘约225盘/hm2。

2.3 浸种消毒
浸种前1 d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出芽整齐度。

选出的种子可用25%劲护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浸种消毒,以防恶苗病,一般浸种时间为早稻浸72 h、常规晚稻浸48 h、杂交晚稻浸36 h[2]。

3 秧床准备
要求早稻在温室大棚内整地做秧床,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在普通大田内做秧床。

秧床要尽量靠近插种大田。

做秧床前应先清除田内残余的前作根茬,打碎土块,整平床面,并根据习惯在秧床四周留好操作通道[3]。

要分畦作秧床,每畦宽度不超过2 m,畦沟宽20 cm、深15~20 cm。

4 基质准备
基质可采用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锦”牌水稻育秧基质。

基质用量为9寸秧盘每盘4.5 L。

基质装盘前要尽量弄松散。

同时用于覆盖的基质要过筛,以利于基质均匀覆盖,避免因基质覆盖过厚而影响出苗[4]。

5 精量播种
5.1 人员准备
播种时要合理安排和配备操作人员,保证播种流水线的正常运作;一般需配备人员5~6人(添加秧盘、添加床土、添加种子、出盘、叠放秧盘、机动各1人)。

5.2 流水线调试
播种前要先安装和调试播种流水线,要求喷水施肥系统工作正常,传动皮带的松紧
度适当。

设备运转正常后对播种量、床土铺放量、覆土量和洒水量进行调节,调至符合要求。

播种量调节时,要将10盘以上连续播种的种子合在一起称后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床土铺放量的标准是底土厚度为2.0~2.2 cm、覆土厚度为0.3~0.5 cm;洒水量的标准是每盘喷水600 mL,使盘底不滴水,盘面无积水,底土全湿透。

6 叠盘暗出苗
采用叠盘集中暗出苗,叠盘数量为每叠高25~40盘。

叠盘整齐摆放在可控温的温室大棚内,用通透性好的黑棉布包好;在温度为30~32 ℃的环境下,约2 d后即可形成“立针(苗)”,立针后的秧盘直接移入秧床育秧[5]。

7 温度和湿度控制
由于早稻育秧期间气温较低,为提早插种,一般在温室大棚内育秧,温室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具体调控指标是:在水稻种子立苗至幼苗第1叶完全展开时,温度控
制在22~25 ℃,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超过30 ℃,日平均温度控制在18~23 ℃,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幼苗第2叶伸长期,温度控制在22~25 ℃,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超过25 ℃,日平均温度在18~22 ℃,相对湿度控制
在85%以下;幼苗第3、4叶伸长期,温度控制在20~22 ℃,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超过25 ℃,日平均温度在18~22 ℃,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6]。


季晚稻与连作晚稻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参照上述标准进行调节。

8 其他秧苗管理措施
8.1 早稻温室育秧
早稻育秧期间要注意控制育秧大棚内温度,防止大起大落。

当日平均气温在20 ℃以上时,要及时揭膜,以防高温烧苗,一般揭膜时间在上午8点半至9点,当大
棚内外温度接近时进行揭膜。

揭膜前要先灌满沟水,防止因大风或高温导致幼苗出现生理失水而青枯死苗[4]。

育秧期为保持根系旺盛呼吸和叶片光合作用正常,要
适时通风、换气,并以温调湿。

8.2 单季晚稻及连作晚稻育秧
单季晚稻及连作晚稻育秧期间气温较高,特别要注意秧盘的摆放时间,当最高气温高于30 ℃时,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摆放秧盘,防止高温烧苗,应选择在上午11点以前或下午3点以后进行摆盘。

8.3 水分管理
育秧期除苗床过干处需进行补水外,一般情况尽量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黄雄,徐红辉,刘创业.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与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9):157.
[2] 陈玉萍,李崇丽.水稻种子处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23):71.
[3] 杜淑彩,杜夫侠.机插水稻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0-31.
[4] 黄雄,徐红辉,刘创业.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与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9):157.
[5] 寿建尧,杨长登,戚航英,等.超级早稻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增产机理和操作规程[J].中国稻米,2017,23(2):57-59.
[6] 王尚明,胡逢喜,张崇华,等.空气温湿度对水稻灌浆及空壳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
报,2006,22(9):158-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