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存损耗因素及应对措施微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储存损耗因素及应对措施微探
摘要:一直以来,全球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保障问题,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事业单位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粮食储存保管,原因在于粮食在长时间的储存
与保管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难免会发生损耗现象,最终会给国家粮食储备安全、经济效益等造成严重影响。
对此,为了尽可能规避粮食储存中的损耗,必须
要深入分析损耗因素和应对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得当储存,最大限度减少不必
要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粮食储存;损耗因素;应对措施
粮食储藏损耗不可避免,该方面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粮食收储企业,也给企
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有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产后会产生约8%左
右的损失,且在每年可能会造成高达几百亿斤的粮食损失量,其中约有5%的损失
主要是在粮食储存环节产生。
面对粮食储存中惊人的损失数量,必须要深入分析
造成粮食储存损耗的因素,基于有效应对措施的采取,使粮食储存中的损耗尽可
能减少。
本文主要分析了呼吸及虫霉、水份减量、人为影响等几方面损耗因素,
之后针对性探讨了储存损耗的应对措施,供业内人员参考。
一、粮食储存损耗因素
(一)呼吸损耗
作为民生之根本的粮食,是一种生命有机体,所以储存中同样需要呼吸,粮
食生命呼吸的原理如下:受氧的作用影响,会形成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随之水和
二氧化碳会被分解出来,也会有一种热量逐步释放出来[1]。
对于粮食来说,不管
其是在进行有氧呼吸还是缺氧呼吸,实质上都是其成分的一种分解,且在呼吸作
用较强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较大的干物质损失现象,最终产生大量积水及热量、
不完全代谢产物,进而给粮食品质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二)虫害与霉变损耗
在粮食储存中,受粮食自身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虫害及微生物
大量繁殖、霉变等现象,而此类现象都会导致粮食干物质损失问题由此产生。
其
中粮食储藏中,重量损失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害虫取食,且在达到严重虫粮
等级的情况下,害虫所造成的损失基本与水分损失相同。
(三)水分减量
入库后的粮食,在机械通风的作用下,会降低粮食中的过高含水量,而粮食
存放在配有机械通风系统的筒仓内时,也会迅速降低粮食水份。
正常保管粮食时,为保障粮堆温湿度得到有效均衡,使季节变化所致水分转移进而出现的粮堆结露
或产生结顶、挂壁等现象得以切实规避,一般会借助适时的机械通风方式,有效
避免上述问题,而该种措施也是造成水分减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人为损失
粮食储存及保管中,出入库环节普遍存在的一种损耗现象就是人为因素所致
的损耗,具体包含以下内容:交售粮商在出入库环节做手脚,致使出入库数量不
准确;本单位作业人员人为或疏忽所造成的出入库数量不准确;其他可能发生的
违法违纪行为等。
以上人为因素都会造成粮食数量损失现象,且该方面损失可通
过严格管控和提高人员业务素养等方式,实现有效规避。
二、粮食储存损耗的应对措施
(一)减轻呼吸出现的损耗
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粮食的呼吸作用,如水分及温度等。
通常情况下,在粮
食水分含量越高时,会产生较强的呼吸强度,也会加快有机物质的损耗速率;而
在粮食水分含量到达临界水分的情况下,会急剧加强呼吸强度,因此应注意入库
时粮食水分的科学把控,尽可能以国标水分范围为主。
针对收购的高水分粮来说,要借助强力通风降水或就仓干燥等手段的应用,使粮食水分降至国家标准水分范
围内[2]。
温度变化是粮食呼吸作用中较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25-35℃
为最适宜的呼吸作用温度,因此可粮温降低的方式,使粮食呼吸作用有效减弱。
如冬季低温通风降温,是最经济、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南方地区的显著特征为高
温和高湿,所以可在高温季节基于空调加内环流方法的应用,使低温储粮目标有
效实现。
(二)减轻虫霉造成的损耗
为减轻虫霉所造成的损失,第一,要在防护上加强力度,可借助储粮安及保
粮磷等防护剂的应用,综合防治害虫,使害虫滋生时间切实减缓。
第二,对于虫
粮来说,注意杀虫工作的及时、彻底开展。
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磷化氢的背景下,一些害虫已经具备较强抗药性,考虑到开方面情况,就应选择熏蒸杀虫方法,且在第一次杀虫不彻底的情况下,迅速补药,确保彻底杀灭害虫,为安全储粮保
驾护航[3]。
第三,储存粮食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以低温或准低温、气调密闭等储
藏方式为主,使虫霉生长繁殖及粮食呼吸作用得到有效抑制,确保粮食储存中的
损耗切实降低;针对高水分粮来说,应注意粮温和水分的降低与平衡,使储粮结
露霉变现象切实规避。
第四,氮气气调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杀虫抑霉手段,能实
现有效杀虫防虫及抑霉作用,也利于粮食品质变化的有效延缓,且该技术能使害
虫抗药性较强的问题得以有效克服,实现高效杀虫目的。
(三)改善粮仓性能、提高工艺
粮食储存中,通风是导致水分减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为确保有害通风、
无效或低效通风等切实规避,就要改善粮仓性能,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具体应与
当地气候及仓房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针对性选用各项技术。
第一,降水通风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粮食含水量的降低,确保储粮稳定性水平有
效提高,该技术堆大气温湿度具有一定要求,即湿度较低、温度较高等。
对于新
入库的高水分粮或偏高水分量来说,进行通风降水时,应借助大风量离心风机,
借此先降至目标水分附近,之后基于降温保水通风技术的应用,使整仓粮食水分
及温度得到有效均衡,保障粮食温度及水分梯度过大造成的安全储粮隐患问题的
切实规避[4]。
第二,降温保水通风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降温,但值得注
意的是,机械通风中往往会同时存在将水及降温,所以该技术应用时的关键所在
就是注意通风时水分减量的尽可能减少。
气温允许时,所选空气相对湿度尽可能
处在60%-75%的范围内,使降温通风中水分的非良性散失切实规避,为降温保水
这一通风效果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四)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为切实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粮食储存损失,首先,要在监管巡查上加大力度,基于漏洞的有效堵塞,为粮食数量真实提供保障。
一方面,注意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出入库流程得到规范;另一方面,在监管巡查上进行强化,使管理漏洞得
以切实堵塞,促进人防和技防水平的提升[5]。
其次,注意细节的完善把控,从小
从早严抓。
为实现这一目标,粮食出入库前,应重视电子设备的认真校验,使计
量误差尽可能减少,同时及时清扫、整理入仓入库中的抛撒粮及地角粮,使撒漏
粮粒有效减少,达到减损降耗的目的。
此外,也要高度重视包装破损或散运中车
厢破旧造成的撒漏问题,进而达到抓小、抓早的目的。
结束语:
粮食储存损耗不容忽视,其关乎着国家的命脉,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粮食储
存损耗问题的最大限度解决。
对此,为了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减少粮食储存损耗,必须要先分析、挖掘造成粮食储存损耗的主要因素,之后落实针对性的降损
措施,借此确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保存目的,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粮仓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浩杰,丁建武,盛强,等. 粮食储存损耗因素及应对措施[J]. 粮油仓储
科技通讯,2016,32(6):16-19.
[2]许珊珊. 粮食储存损耗因素及应对措施[J]. 食品安全导刊,2017(6):128.
[3]姜自德,苏林,刘强,等. 粮食储藏损耗及其应对措施[J]. 粮油仓储科技
通讯,2016,32(3):6-7,26.
[4]罗智洪,卢兴稳. 粮食保管过程中损失损耗的发生因素及减损降耗措施[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4,30(3):4-6,38.
[5]王正建. 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智富时代,20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