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
《诗经》以抒情诗为主流,“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善于以简朴的语言,
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在突出生活侧面,描写具体事物,倾诉心理感受时,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据《诗集传》卷一,“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或直叙其事,如《豳风·七月》,或直接描写,如《郑风·溱洧》,其社会政治诗和情爱诗则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或作修辞意义上的比喻,如《卫风·硕人》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等,或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和《豳风·鴟枭》。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他物”与“所咏之词”或相关,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等烘托氛围,譬喻象征,或不相关如《唐风·山有枢》等只在起韵。

这三种手法往往在同一首诗中交互出现。

《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或作平列式,如《邶风·式微》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或作层递式,如《王风·采葛》字词变化而意义、情思亦有添加。

《诗经》以四言为主又兼有杂言的诗体形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诗经》重理智,斥幻想,政治道德色彩浓厚,是北方史官文化的产物。

春秋战国之际,北方地区由于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离娄》),诗歌的声音衰退了,散文勃兴了,这就是当时产生的将史学、哲学与文学融为一体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早在殷商时期,随着史官文化的发达,历史散文已经发端,甲骨卜辞即是其最早源头。

随着书写用具的渐趋便利和文字的不断规范,“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

至西周初期,“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殷商、西周保留至今的文献,即《尚书》、《逸周书》等典籍和铭文中的少数篇章。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0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0 2 2 《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文字虽古奥迂涩,语言技巧却超过甲骨卜辞,且文诰皆单独成篇,影响到先秦历史散文的国别记言体。

《逸周书》向来被视作《尚书》的余篇或逸篇,然“观其属辞成章,体制绝不与百篇相似”(黄《逸周书序》),文字表现不同于《尚书》,倒是接近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

殷、周的青铜器铭文,多记战功、赏赐与颂断,短则数十字,长则数百字,多为散文,间有韵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