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表格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表格式教案
第四单元第2课时2017年12月2日
教学内容总第课时16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节
教学目标知识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如此安排的好处。
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看、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如此安排的好处。
难点概括物候学关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法引导探究归纳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点评学生作业,检查词语,结合轻巧中题,引导回忆课文前三段介绍的内容,组织学生探究1第一段的写作顺序2第二自然段举的哪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3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进展,从知识到科学〕
点评探究的结果,板书关键词语。
〔用时10分钟〕默写词语,回忆前三段的内容,明确要求,个别发言,共同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存适应,引导明确本文前三段的写作顺序。
二引导回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组织学生再读这几段,找出各自运用的事例,点评发言,引导明确举例子的作用〔1举例桃花和刺槐--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2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柔,春天反而寒冷。
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假设干天〕展示幻灯明确点拨这四段中运用的其它说明方法〔用时10分钟〕回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再读这几段,找出运用的事例,自由发言,说说其它的说明方法,其余补充,共同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阅读第四部分〔11段—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引导找出作者的归纳,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启发,点评。
〔用时10分钟〕阅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出文中关键语句,自由发言,其余补充。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本文的收获。
引导归纳本文的学习要点:1词语;2文中的科学知识;3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的方法。
点拨本文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引用等修辞〕。
〔用时5分钟〕说说自己的感受,共同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存适应,。
五当堂练习:69页5题。
阅读《草木知时节》。
引导明确其中的内容。
布置课下作业:4题;8题、11题。
摘抄课文及延伸阅读中有关物候的农谚和诗词。
明确练习题。
说说文章的内容。
明确课下作业。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存适应。
板书设计16大自然的语言1段:时间顺序--春、夏、秋、冬2段:三个事例--按时间先后顺序3段:顺序--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进展,从知识到科学6-10说明方法:A举例B作比较C分类别D下定义F作诠释-说明顺序:/由要紧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引用等修辞〕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