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42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兰州期中)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
“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回答可知,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A . 太阳系
B . 银河系
C . 河外星系
D . 总星系
2. (2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末) 下图为1952~2002年太阳黑子数和青岛严寒日数曲线图。
完成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严寒天气与太阳黑子数呈正相关
B . 严寒天气与太阳黑子数呈负相关
C . 1992年太阳电磁辐射急剧增加
D . 1976年全球农业普遍增收
3. (4分) (2017高一上·山东期中)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 .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B .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 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
D . 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2)地球各圈层中()
A . 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
B . 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
C . 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D . 岩石圈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4. (4分) (2013高一上·宿迁月考) 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字母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字母a、b、c、d所表示的内、外力作用,正确的是()
A . a﹣外力作用
B . b﹣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C . c﹣变质作用
D . d﹣侵蚀作用
(2) d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 . 沉积岩
B . 花岗岩
C . 板岩
D . 砂岩
5. (2分) (2019高一上·丰台期中) 当地面出现冷热不均,产生大气垂直运动后,依次出现的现象是()
A . 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
B . 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高空大气水平运动
C . 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
D . 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
6. (4分) (2019高一上·韩城期末) 读“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垂直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 . I层底部
B . Ⅱ层底部
C . Ⅱ层中部
D . Ⅲ层
(2) I层大气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
A . 地面辐射
B . 太阳辐射
C . 大气辐射
D . 大气逆辐射
7. (2分) (2019高一上·会宁期中) 从全球风带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S,76.3°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A . 东南
B . 东北
C . 西南
D . 西北
8. (4分) (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 .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 .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 .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表起伏大,则坡面水流慢
B . 植被覆盖密,则截留雨水多
C . 岩体破碎多,则地下径流小
D . 降水强度大,则坡面下渗多
9. (4分) (2018高一下·江门月考)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属于()
A .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 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 . 水分
B . 光照
C . 土壤
D . 热量
10. (8分) (2019高二下·周口期末) 某校组织学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
A . A地
B . B地
C . C地
D . D地
(2)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
A . 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区
B . 河道弯曲,河流湍急
C . 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120米
D . 山体险峻,坡陡谷深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是()
A . 穿行在漫山遍野的茶树间
B . 狂风暴雨席卷当地
C . 河岸不时崩塌,河水中夹杂大量泥沙
D . 大片的竹林中隐藏着农家
(4)野外旅游自我保护的正确做法有()
①在空旷地区遇雨时打伞②在大树下躲避风雨
③不随便品尝野菜④在登山时保持适当距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 (2分) (2019高一上·舒城月考) 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B . 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 . 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
D . 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12. (4分) (2017高三上·菏泽期末)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N地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 . 昼夜温差大
B . 以偏南风为主
C . 以阴雨天气为主
D . 以沙尘天气为主
(2)目前最有可能缓解M地天气系统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天气是()
A . 台风
B . 寒潮
C . 伏旱
D . 冰雹
二、综合题 (共5题;共60分)
13. (6分) (2019高一上·阿城期中) 下图为某日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节气为北半球________日(冬至、夏至),该日南半球昼长________(大于、小于)夜长。
(2)图示日期,全球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
(南、北)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度。
(3)图示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连接)。
(4)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
14. (10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期末) 读水循环和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____,地质构造为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若图中丙、丁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水循环②环节的名称是________。
目前人类改造水循环最多的环节是________(填序号)。
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华北地区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
15. (9分) (2018高一上·北海期末) 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产生重要影响,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洋流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它对西欧沿岸气候有________作用,洋流①对西欧________气候类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带。
(2)图中③地渔业资源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其原因主要为________。
(3)从欧洲西部到美国东海岸的A、B两条航线中,A路径虽然比B路径短,但航行时间却比B路径长,从其所处风带和洋流流向考虑,这主要是由于A航线________航行。
(4)若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
(5)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环流与上图示环流方向相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②意大利罗马正值多雨时节
③正是南极科考的良好时期
④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三明市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将达最小值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 (15分) (2016高三上·邢台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甲区域与乙区域为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甲乙两区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导致中下游流量持续减少,影响下游河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材料三:甲区域C地和乙区域A、B两地的气候资料
(1)分别推测①、②两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描述C地的气候特征。
(3)依据表格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特征的不同点及其原因分析。
17. (20分)(2019·德阳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
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夸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
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
(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
(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
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
(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
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束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4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答案:10-4、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
考点:
解析:
二、综合题 (共5题;共60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