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2017年是中国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不仅见证了
媒体的蓬勃发展,同时也诞生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流行语。
这些流
行语一方面代表了当年的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
国社会的变动和媒体的发展方向。
下面将介绍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
流行语,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第一流行语:“社交危机”
“社交危机”一词源于2017年的一次社交事件。
一个返乡大学生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几张照片,照片中他和返乡的同学合影,并配
文称:“再来几张合影,这样晚辈们会问我,你是怎么在上海遇到这
么多明星的?”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虚荣心和炫耀的讨论,在朋友圈和
微博上广为传播。
这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大众对“社交危机”的关注。
这个流行语意味着社交媒体表现的虚荣心泛滥,人们渴望在社交平台
上炫耀自己,丧失了真实的社交能力和价值观。
第二流行语:“互联网+”
“互联网+”成为2017年中国媒体的热词,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
中国政府将“互联网+”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工具,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
这个流行语代表了中国媒体对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兴奋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流行语:“网红”
“网红”一词是“网络红人”的简称,2017年成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
在中国媒体里,网红是指因在互联网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
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等渠道,发布有趣、有料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度。
网红们的成功和影响力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很多人渴望成为网红,这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第四流行语:“996工作制”
“996工作制”是指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星期工作6天。
这个流行语源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许多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公司以996工作制为标准,要求员工长时间工作。
这个流行语引起了
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媒体关注劳动者权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劳动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工作文化的变化。
第五流行语:“空降”
“空降”指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或岗位上突然出现,没有之前的准备和经验。
这个词汇在2017年的中国媒体中被广泛使用,主要是用来讽刺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不干净选拔和选拔程序不正当。
中国社会普遍对公务员、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选拔程序存在质疑,认为权力关系和关系网影响了选拔结果。
因此,“空降”成为了流行语,揭示了中国媒体对权力和公正的呼声。
第六流行语:“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个描述数据规模庞大、复杂度高、快速变化的概念。
在2017年的中国媒体中,大数据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在媒体中大肆宣传大数据的价值和潜力。
这个流行语反映了中国对科技的推崇和对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重视。
第七流行语:“强制献血”
“强制献血”一词源于2017年中国流行的一个话题。
这个话题主
要是指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在献血活动中采取强制手段,比如要求员
工必须献血,否则会被辞退或扣费。
这引起了公众对献血活动和捐献
血液的讨论和关注。
这个流行语反映了中国媒体对公众权益和自由的
关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献血活动和捐献血液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第八流行语:“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是2017年中国媒体关注的另一个热点话题。
由
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成
为了中国媒体的热门话题。
这个流行语反映了中国媒体对外贸发展的
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重要性。
第九流行语:“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成为了2017年中国媒体的一个热门术语。
共享经济
是一种以资源共享和节约为核心的经济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个人
的闲置物品或服务共享给其他用户。
这个流行语代表了中国媒体对共
享经济的关注和推崇,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的转变。
第十流行语:“维权”
“维权”一词在2017年中国媒体中频频出现,主要是指人们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流行语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公众权益和公平正义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媒体对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