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及应用意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及应用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重症监护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及应用意义。

方法80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吗啡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泊酚以及冬非合剂间断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为(2.57±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0.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为(0.14±0.0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0.5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生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2例、自主呼吸频率变化显著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发生心动过缓3例、血压下降4例、自主呼吸频率变化显著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吗啡治疗重症监护患者后,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镇痛镇静;治疗;应用意义
在临床上,对于重症监护患者而言,其治疗期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镇痛镇静,而镇痛镇静药物的选择则需依据患者的实际疼痛程度,以便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减少疼痛感,同时还要考虑到不会对其神经功能产生影响。

而目前临床上镇痛镇静治疗的常用药物为丙泊酚和冬非合剂、吗啡和枸橼酸舒芬太尼,其中尤以后者镇痛镇静效果最佳[1-5]。

因此本文对重症监护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及应用意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2016年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8.12±6.08)岁。

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9.23±6.07)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丙泊酚以及冬非合剂间断治疗。

即采用2.0~2.5 mg/kg 丙泊酚,采用微量泵以4 ml/h的注速泵入,同时间断采用冬非合剂(50 mg异丙嗪+50 mg氯丙嗪)进行治疗。

1. 2. 2 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吗啡治疗。

即将枸橼酸舒芬太尼采用微量泵以8~30 μg负荷剂量进行泵入,当患者镇痛效应临床显示为减弱时,则需根据0.35~1.40 μg/kg
对药物剂量进行追加并维持;同时采用5~15 mg吗啡进行辅助治疗,15~
40 mg/d。

1. 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唤醒时间以及发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自主呼吸频率变化显著等不良反应的例数。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唤醒时间对比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为(2.57±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0.9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为(0.14±
0.0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0.5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经治疗,观察组发生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2例、自主呼吸频率变化显著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发生心动过缓3例、血压下降4例、自主呼吸频率变化显著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重症监护患者而言,疼痛是其应激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此类患者由于各种生理不适,使得其容易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紧张等,这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而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就必须对其生理疼痛加以改善和控制[2-8]。

一般臨床上采用镇痛镇静治疗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全麻药物,丙泊酚的特点在于起效快、时效短,其能有效降低脑血氧代谢率、颅内压以及脑血流量,同时还能轻度抑制心血管,并起到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高血压患者在使用丙泊酚之后,其可达到20%左右的降压幅度,同时还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并能够轻微抑制呼吸系统。

而通过向患者快速注射诱导量,还能引起患者呼吸暂停。

而与硫喷托纳相比,丙泊酚的降眼内压的作用显著较强,且患者用药之后苏醒较快,同时还不会产生兴奋过度的情况。

而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药,其是一种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强效以及特异性等优点。

通过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其药效能够在几分钟内发挥到最大。

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舒芬太尼能够稳定心血管,并且能产生与芬太尼类同的心电图反应[9]。

同时还能避免发生组胺释放、溶血以及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

采用此种药物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能确保充足的心肌氧供应,同时还能稳定血液动力学,且能在短时间发挥出最大的药效,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因而对于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十分优良[10]。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吗啡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泊酚以及冬非合剂间断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为(2.57±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0.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为(0.14±0.0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0.5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生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2例、自主呼吸频率变化显著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发生心动过缓3例、血压下降4例、自主呼吸频率变化显著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可以看出,重症监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吗啡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吗啡治疗重症监护患者后,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本研究上存在样本量小,入组病例未能针对某一种疾病等不足,后续的研究会在以上方面注意改进。

参考文献
[1] 冯洁惠,高春华,徐建宁. 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599-602.
[2] 宁怡乐. 电针刺激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疗效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 曾明昊. 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治疗进展.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30-31.
[4] 闫涛,郭菲.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 健康必读(旬刊),2012,11(11):224.
[5] 江旭. 重症监护病人的数据驱动模型预测血糖控制. 北京化工大学,2013.
[6] 顾伟娟,潘丽雅. 重症监护患者家属睡眠质量及其改善方法的研究.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100-101.
[7] 黄杏. 重症监护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进展. 饮食保健,2016,3(7):148-149.
[8] 叶瑞,李幼鹏,莫晓杰. 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 浙江创伤外科,2016,21(1):12-14.
[9] 马丽.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儿喉罩置入條件及心血管反应的
影响. 大连医科大学,2010.
[10] 樊芙蓉. 镇痛镇静对重症患者血糖变异度影响的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