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错题订正更有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基础教育论坛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2018年第2期(总第259期)
№2,2018 General,№259
一、“三环订正法”的内涵及操作
(一)“三环订正法”的内涵
“三环订正法”是一种订正数学错题的方法,它包含“诊断错因,理清知识”“规范整理,筛选分类”“定期复习,巩固迁移”等三个环节,分别在当天、周末、月末等三个时机应用,能够矫正小学高段学生在订正错题时分析错误原因不深入、利用错题资源不得当等毛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掌握科学的订正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二)“三环订正法”的操作流程1.诊断错因,理清知识
小学生订正错题时,往往有一种应付老师二次批改的心理,只讲速度,而不去深入寻找错误的原因。

梳理相关的知识,这就使得订正流于形式,结果是“批批全对,其实不会”。

为此,笔者对第一个环节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

第一步,错题务必当天订正,订正之前应仔细阅读题目,深入思考,找出错误所在及原因;如果自己找不出错因,可以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借他人力量找出错因。

第二步,将错题抄在便利贴上,注明错题的来源(来自哪个作业本、哪份试卷)、页码及题号,再写出错因,错因不能用“我不会”“太粗心了”等宽泛的表述,而应找出与课本对应的具体知识点。

第三步,在便利贴上自主写出订正过程,步骤应尽量详实。

第四步,将写好错因和正解的便利贴贴在错题的旁边,以备老师二次批改。

2.规范整理,筛选分类
订正错题后,大多数学生都会放置一边,随着时
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考试的时候类似的错误往往还会再犯。

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在第二个环节做好下面三步:每个周末,先把累积在作业本或试卷上的错题重做一遍,再根据对错的情况分成“掌握”和“易错”两个类别;然后把贴在错题旁边的便利贴撕下来,分成两类(“掌握”和“易错”)粘贴到错题本上;“掌握”型的错题不用再次订正,“易错”型的错题要在错题本上重新订正一次,以备教师周一检查和以后复习利用。

3.定期复习,巩固迁移
学生在对错题分类整理之后,往往会弃置一边。

其实记忆是会遗忘的,如果不及时再现巩固,深入理解,以后遇到类似的错题往往还会再错。

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在第三个环节做好四点。

其一,以每月为期,定时复习一次错题本上的错题;对“掌握”型错题,要细看一遍,回顾其对应的知识点,理解其解题过程;对“易错”型错题,要在便利贴上重做一遍(注明“三次订正”),再梳理其对应的知识点,分析比较每次出错的原因,然后贴在错题本上,便于教师第三次批改。

其二,梳理单元内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上将错题对应的知识点用红色的记号笔进行标注,然后阅读课本的相应章节,直到真正理解。

其三,学习小组的四位组员互换错题本,做一遍别人的错题(只看题目,不看错因和正解);如果正确,细看同学的错因和正解;如果错误,先自己分析错因,订正,再看同学的错因和正解。

其四,总结全组成员的错误类型,每一位组员仿照其它三位组员的“易错”型错题重新命题,各自回答,批改反思。

对每月一次
让数学错题订正更有效
徐素珍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
摘 要:在多年的小学高段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订正错题时往往存在以下现象:为了完成任务而草草了事,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过分关注结果,不深入分析错因,不注重思维过程;只关注一时的纠错,不重视后期对错误资源的再度利用。

为了改变这种“假订正”“浅订正”的不良状况,笔者进行了持续的思考与探索,总结出“三环订正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错题;订正;策略
45
的错题复习,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并认真翻阅学生错题本上所有的“易错”型错题,把特别典型的错题整理在自己的备课本上,然后命制相似的题目进行检测,再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订正,从而真正逼近“改一题,懂一类”的目标。

二、多措并举,让“三环订正法”有效实施
“三环订正法”的流程并不复杂,也比较容易掌握。

但是,由于小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要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主动运用,还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予以引导和强化。

(一)晓之以理,明晰意义
“三环订正法”推行之初,大多数同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落实,也有部分学生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对错题订正的价值不太清楚,有的同学觉得“一道错题要看三次”有些繁琐,有的同学认为订正的程序有些呆板……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错题订正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订正也是学习重要的环节,只有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掌握正确的订正方法,时常复习巩固,才能在主动和规范订正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
1】依照流程订正错题
生: (125+30)×8=125×8×30=30000师:老师在这道题目上画了一个圈,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生:这道题做错了,要订正。

师:知道怎么订正吗?
生:订正时要写出具体的错因,还有详细的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写出了正确的错因和解题的过程(见下图):
学生看到错题后,并没有马上写出订正过程,而是按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操作:先仔细寻找错误的地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翻开数学书找到对应的知识
点;然后写出错因,列出详细的订正过程,交给老师进行二次批阅。

采用这种方法订正错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寻因、订正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正与误的辨析中提升思辨能力。

(二)变式提问,加强检查
为了避免学生在订正时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应付了事,教师一定要在错题的再次批改时严格把关,既
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订正的流程操作,还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

为了提高错题订正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变式”改造,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现场提问,以了解其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顺便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案例2】变式提问订正错题
师:这道题原来是这样错的 ——(125+30)×8=125×8×30=30000,现在你填一下空,( +b )
×c = 。

生:( + b )×c = ×c +b×c
师:再做一下这道题——25×37+25×2+25=生:25×37+25×2+25=25×(37+2+1)=25×40=1000
二次批改中,教师进行了两次变式提问,第一次意在检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第二次难度加大,意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通过这样的变式提问,既有利于检查学生订正时是否认真,又能检查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相关知识,还能适当联系拓展以巩固知识。

(三)合作帮扶,家校共管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能力原因而不能独立完成订正。

为此,笔者倡议在班里成立“帮扶”小组,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有效订正。

此外,还可以加强家校联系,发动家长督查孩子订正的情况。

每天晚上,家长可以翻看孩子的错题,让孩子说订正的思路,如果正确,则给予表扬;如果孩子有困难,家长有辅导能力则可以亲自辅导,如果不能辅导,则在家校联系卡上注明,学生到校后则由老师进行辅导。

【案例3】小组合作订正错题
师:同学们,请大家相互交换错题本,认真翻看其他同学本月错题本上的错题,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再出一道类似的易错题让同学练习。

生1:王×的易错题是380-145+55=380 -(145+ 55)=180,导致他出错的原因是对减法和括号的性质理解不透彻,我仿照它出了一道易错题:480-155+ 45 = 480-(155-45)=370。

生2:李×的易错题是527-65+73-35=(527+73)-(65-35)=600-30=570,出错的原因是对减法和括号的性质理解不对。

我出的易错题是:137-15+63-85=(137+63)-(15+85)=200-100=100。

生3:张×的易错题是125×25×8×4=(125×8)+(25×4)=1000+100=1100,出错的原因是混淆了乘法和加法,这道题应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来简便计算。

我出的易错题目是:125×40×8×5=(125×8)×(40×5)=1000×200 = 200000。

生4:我发现组长没有易错题,贴在错题本上的错题都已经掌握了,真是太厉害了!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订正错误,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错题资源。

在相互翻看错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并通过他人的错误和相互的交流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在相互出题、做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问题情境的迁移,发展和强化正迁移。

三、多维评价,助“三环订正法”扎实推进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三环订正法”真正为学生所用,笔者还优化评价方式,通过多维评价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力的提升。

(一)在学生自评、互评中养成习惯
为了让学生自觉规范地使用“三环订正法”订正作业,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自评主要从错因是否具体、格式是否正确、能否指导同学三个方面展开,根据自己的落实情况打出等级。

在互评方面,每周五组织学生分小组对组员的作业订正情况进行评价,组长在组员互评的基础上打出评价等级,提出合理的建议,并督促组员改正不足之处。

(二)在家长关注下强化习惯
除了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家长配合教师督查孩子的作业订正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为此,笔者专门在家校联系卡上增添了“作业订正情况”的栏目,希望家长在学生订正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对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

通过家校的合力,孩子们不仅在订正作业方面强化了良好的习惯,还由此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三)在教师引导下优化习惯
教师是最重要的评价者,一定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通过评价的诊断和引导功能,逐步培养并优化学生的订正习惯。

一方面,教师要发动多个主体参与评价,让学生和同伴在自评与互评中形成自我反思和他人监督,让家长在亲子互动的交流与评价中强化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辅导等机会,通过方法的指导、及时的肯定、必要的帮助来激发学生参与订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作业订正中的亮点,以肯定亮点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四、运用“三环订正法”的注意事项
通过几年的持续实践和改进,“三环订正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要让“三环订正法”真正落实到位,发挥更大的效力,应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在实施“三环订正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学力层次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订正的内容和形式上,教师可以分层提出要求:优等生尽量独立运用“三环订正法”订正所有的错题;中等生尽量独立运用“三环订正法”订正基础题,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订正部分提高题;鼓励后进生独立运用“三环订正法”订正基础题,尝试合作订正提高题。

(二)循序渐进,耐心引导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让小学生学会并正确使用“三环订正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低起点,缓坡度,逐步推进。

同时,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各种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多引导、多肯定,少批评、少斥责,只要不断坚持,学生的好习惯就会在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中慢慢养成。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