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中幼儿与同伴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严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运动中幼儿与同伴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泥城幼儿园严佳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个个是小公主、小皇帝,他们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能够体会到与同伴合作带给他们的愉悦和成功感。

这些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于家长或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更为多见的是孩子霸道、自私自利等的不良行为。

而这些现象在如今的幼儿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我园以“运动”为特色,因此我觉得在运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无疑是一种又好又有效的途径。

在运动中,大部分时间是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在这种多人参与的活动中,幼儿有了与同伴一起玩的意愿,即有了初步的同伴合作意识。

使得幼儿原本“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运动活动中较难实现,从而去寻求同伴的帮助,与同伴一起合作。

因此,运动的整个环节始终需要幼儿与同伴之间有不断地合作。

一、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运动作为我园特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而户外体育运动是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最好时机。

比如,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抢占山头”的体育游戏。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要去前线营救受伤的小动物到“大本营”里,即,两名幼儿抬担架的两端跑上到“山头”,取一毛绒玩具放在担架上,再抬至“大本营”放好,回队转交担架给下一队友。

游戏分四列幼儿同时进行。

这时,我发现有两名幼儿还没等我发号司令已经迫不及待地抬起担架想去进行“营救”了,只见他们前面一个跑得特别快,后面一个时不时一个手拿不稳担架,果真,在回来的时候,就出现这样一个状况了,当他们到“山头”抬了一个受伤的小动物回来时,由于前面一个跑得过快,后面一个跟不上,手抓不牢担架,导致小动物频繁地从担架上掉下来,在这样一掉一检的过程中,其它三组本来慢的的幼儿反而超越了他们,当他们回来发现自己落后了,前面那个孩子忍不住抱怨后面那个孩子说:“你怎么跑的这么慢呀,你看我们输给他们了。

”“是你跑的太快了,我抓不住担架,跟不上你。

”后面那个孩子委屈的说。

“好了,那我下次跑的慢点,你到前面去,我跟在你后面,我们一定要赶超他们,知道了哇?”后面那个孩子一个劲的点头。

话音刚落,又轮到他们了,这次,本来在前面的那个孩子现在到后面抬了,在跑的过程中,我还听见,他对他的同伴说,“你别急,稍微慢点,把担架抓牢喽!加油,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这次,我发现虽然他们比上次放慢了脚步,但是,两个的的配合特别默契,前面一个跑的快,后面一个也跑的快一点,回来时,前面一个跑慢一点,后面一个也跟着跑慢一点。

在这样你配合着我,我配合着你,不慌不忙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特别稳定地把小动物安全地抬了回来,并且重新赶超了其它几组幼儿。

“耶!”当他们放下担架时,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我们赢了!”
同样在户外体育体育运动中,孩子们玩起了体育游戏——《螃蟹运球》。

幼儿二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手牵手,胸前夹球站在“河”里,合作把球运到对面岸上的筐里。

这时,我发现有些孩子在运球的过程中,球一直会掉下来,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两个小男孩,我们班的昊昊是比较矮小的男孩子,而我们班的小雨是人高马大的男孩,很不巧,他们正好是一组,怪不得我发现他们的球一直在掉下来,原来他们的步调节奏很不一致,尝试了多次,没走几步球就掉下来了。

这时,小雨着急了:“昊昊,你别急吗,我们一起来数一二一,慢慢走。

”“一二一,一二一……”他们似乎找到了感觉,从起点到终点两人一起喊着拍子,这次他们终于成功了。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在户外体育运动活动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学会和同伴商量,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及运动的要点。

幼儿不仅在在游戏中提高了合作意识和能力,还体验到了游戏的无穷乐趣。

二、野趣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在我们幼儿园新开发的“趣园”中,有很多野趣运动都是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

比如——划小船,当之无愧成为我们孩子最喜爱玩的野趣活动之一,但是,每次当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碰到不少问题,最多的就是孩子们划不动船。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在玩这个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各个都特别兴奋,因为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亲自划小船,所以在划船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船里进去了八个孩子,他们一进去就拿起了桨,我观察到,有六个坐到了船的左边,两个坐在船的右边,他们开始划小船了。

“怎么了,你们那边划呀!船怎么不动呀”左边的六个孩子对右边的两个孩子说。

只见右边两个使劲地划,可是船始终没动。

“你们过来几个呀,我们这里人少。

”右边的孩子说。

左边的孩子去了两个,“我们来这里帮你们。

”他们又尝试了一次,可是未见船有行驶的迹象,左边的孩子显得特别的着急,使劲地在划桨,而右边的则不紧不慢地悠悠地划着。

看着他们这种情景,我来到船里,“孩子们,你们怎么了?划不动船吗?”“老师,他们划的很慢的。

”左边的孩子急切地说。

“是你们划得太快了!”两队起了小争执。

“没关系,你们想想,我们现在在同一艘船上,我们是一个团队,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你们这样互相不配合,怎么能划动小船呢。

既然你们觉得互相都有不对的地方,那大家都来改一下,你们这边划得慢一点,你们这边划得再快一点,方向要一致。

来我们再试一次。

”孩子们似乎也感觉到了团队需要合作的精神,他们重新按照我说的又试了一次,这次,我也拿起桨,坐在他们前头,左右两边的孩子都互相观察着对方划船的速度,节奏和方向。

你们快了,我们也跟着快一点,你们慢了,我们也跟着慢一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船终于启动了。

“动了,动了。

”其中一个孩子激动地喊着。

我们的小船终于在孩子们的努力配合下启动了。

虽然刚开始,孩子们没有掌握好划船的要领,不过通过这次的划船经历,他们都认识到,划船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靠很多人一起蛮力的划也是不够的,要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大家的配合默契。

三、远足活动中的相互合作
每个月我们都有一次户外远足活动,远足活动同样是孩子喜爱的户外运动之一。

不过远足活动不仅仅锻炼的是幼儿徒步行走的能力,还培养孩子与同伴间各方面的合作能力。

还记得去年秋天,我们孩子们去了幼儿园附近的一家农家,这家人家种了好几棵橘子树,秋天正是橘子成熟的时节,我们的孩子就去帮他们摘橘子。

到了橘子田里,孩子们很兴奋,伸出手来就想把橘子采下来。

可是我发现孩子们似乎不是在帮忙摘橘子,倒像是来捣蛋的,有的把橘子皮都弄破了,有的太用力把橘子树树枝给掰断了,有的则摘不到高处的橘子,使劲地跳也够不到橘子。

看到如此情景,我忍不住替主人的果子心疼,为了避免孩子们再破坏橘子,我用过语言提示,让孩子们找到更好的办法摘下橘子。

“孩子们,你们过来一下。

”有些孩子还忙的不可开交,“过来,老师问你们,你们是来干嘛的?”“来帮老奶奶摘橘子。

”“那老师怎么觉得你们好像来捣乱的呀,橘子没摘到,反而破坏了很多树枝。

”“老师,橘子长得太高了,我们够不到。

”“那你们想想其它办法,怎么可以把橘子稳稳地摘下来。

”“老师,我想到了,我们可以去问老奶奶借一把椅子,站在上面摘就摘得到了。

”“我们还可以去问老奶奶借把剪刀,这样树枝就不会被我们掰断了。

”“你们真聪明,那还不去。

”这时,我们班的璐璐小朋友说:“你们几个人去借东西。

我们在这里等你们,快点。

”不一会,孩子们借来了几把椅子和几把剪刀。

还没等我提醒他们小心点时,璐璐又说了:“你们弟弟小朋友站到椅子上去剪橘子,我们在下面帮你们接橘子。

”这一幕让我看的目瞪口呆,孩子们竟然在我稍稍的提示下,想到了很多摘橘子的办法,而且他们分工还很明确,由于橘子生长高低不同,弟弟小朋友就负责剪高处的橘子,妹妹小朋友除了帮他们接橘子,还有几个则摘够得到的低的橘子。

从不会摘橘子,摘不到橘子到大家分工摘橘子、接橘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与同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知道橘子不能硬摘,需要工具,更需要的是大家的配合。

四、运动活动后的快乐分享
运动给孩子提供了与同伴交流与和协作的锻炼机会,同时运动活动后,使得幼儿个人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有了一个升华。

因为,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每次的运动活动中是否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互相帮助最终取得成功的快乐。

以便在下一次运动活动中,自己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真正玩得开心。

幼儿在运动中体验到快乐同时,运动其实也带给幼儿更多的与同伴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运动,培养了他们与同伴的合作意识,提升了他们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