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的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起来看看历史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
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
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
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
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
成语典故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
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
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
结果,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
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
”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
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
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他们的情况。
我察看他们的车辙,观察他们的队形,担心的是他们有埋伏。
经过观察后,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迫击他们。
”
春秋时期,战争不断。
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
鲁庄公率兵前去长勺,决定与齐军决一死战。
齐军先声夺人,擂起战鼓准备进攻。
鲁庄公刚要率兵应战,却被同来的的曹刿劝住了。
他认为时机不到,劝鲁庄公再等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动静,又一次擂响战鼓,可曹刿还认为时机不到。
齐军见鲁军还是按兵不动,又第三次敲响鼓向他们挑衅。
曹刿当机立断,劝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已摩拳擦掌的鲁军奋勇而上。
齐军三次进攻未果,早已士气大减,疲惫不堪,有的人甚至已经坐下休息。
鲁军的突然出击使他们猝不及防,顿时溃不成军。
战争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说:“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三次鼓后,才能出击呢?”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
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遍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减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气已经耗尽。
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士气旺盛之军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鲁庄公听了曹刿的这番话,不禁称赞道:“将军真是精通战事的奇才啊!”
词语辨析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
举例
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闻一多《时代的鼓手》:“我们得~来渡危机,完成大业。
”
近义词
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
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