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害预兆 - 副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水叫。采煤工作面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叫声,说明 已接近高压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
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5、煤层变得发潮、发暗、松软。原本干燥、光亮的煤层由 于水的渗入,变得潮湿、暗淡。如果挖去表面一层,里面 仍如此,说明附近有积水。
6、顶板淋水加大。这表明已接近积水区。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浑,有臭味。这是已接近老空区积水的象征。 9、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发出瓦斯、二氧化碳
矿井水灾防治
一、矿井水灾的概念 二、矿井水灾水源 三、矿井透水的预兆 四、矿井透水后的应急处置措施
一、矿井水灾的概念
矿井水灾是指在煤矿基建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 或地下水涌入采掘空间,由于排水能力相对不足而 造成淹没巷道、工作面、采区、矿井(不同水平乃至 整个矿井)的现象。
二
大气降水 1
从天空降到地面的雨和雪、冰、雹等溶化的
水
矿 井
地表水 2
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池沼和水库等。 位于矿区内或矿区附近的地表水
水
害
地下水 3
含水层水、断层水、孔隙水、裂隙 水和岩溶水
水 源
老空水 4
已经采掘过的采空区和废弃的旧巷道或溶洞,
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
三、矿井透水的预兆
1、挂红。在煤(岩)裂隙表面附着有暗红色的水锈。 2、挂汗。煤(岩)壁上凝结有水珠,说明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 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岩)壁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设 现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其辨别方法是剥去一薄层, 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透水预兆。
3、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降,煤壁发凉,人 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愈感到阴凉。但应注意,受地热 影响
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较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温度较高的积水 区时,煤岩壁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反而会升高。
3、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 气。
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缝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出
水浑浊, 则离积水区已近。
四、发生透水灾事故后猛水流急,灾区人员先躲避。 尽量藏身硐室中,拐弯巷道也可以; 水头来了躲不及,抓牢棚子暂时避。 切忌潜水胡乱钻,水头过后再转移; 坚持人往高处走,适时戴好自救器。
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5、煤层变得发潮、发暗、松软。原本干燥、光亮的煤层由 于水的渗入,变得潮湿、暗淡。如果挖去表面一层,里面 仍如此,说明附近有积水。
6、顶板淋水加大。这表明已接近积水区。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浑,有臭味。这是已接近老空区积水的象征。 9、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发出瓦斯、二氧化碳
矿井水灾防治
一、矿井水灾的概念 二、矿井水灾水源 三、矿井透水的预兆 四、矿井透水后的应急处置措施
一、矿井水灾的概念
矿井水灾是指在煤矿基建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 或地下水涌入采掘空间,由于排水能力相对不足而 造成淹没巷道、工作面、采区、矿井(不同水平乃至 整个矿井)的现象。
二
大气降水 1
从天空降到地面的雨和雪、冰、雹等溶化的
水
矿 井
地表水 2
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池沼和水库等。 位于矿区内或矿区附近的地表水
水
害
地下水 3
含水层水、断层水、孔隙水、裂隙 水和岩溶水
水 源
老空水 4
已经采掘过的采空区和废弃的旧巷道或溶洞,
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
三、矿井透水的预兆
1、挂红。在煤(岩)裂隙表面附着有暗红色的水锈。 2、挂汗。煤(岩)壁上凝结有水珠,说明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 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岩)壁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设 现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其辨别方法是剥去一薄层, 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透水预兆。
3、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降,煤壁发凉,人 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愈感到阴凉。但应注意,受地热 影响
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较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温度较高的积水 区时,煤岩壁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反而会升高。
3、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 气。
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缝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出
水浑浊, 则离积水区已近。
四、发生透水灾事故后猛水流急,灾区人员先躲避。 尽量藏身硐室中,拐弯巷道也可以; 水头来了躲不及,抓牢棚子暂时避。 切忌潜水胡乱钻,水头过后再转移; 坚持人往高处走,适时戴好自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