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风险评价概论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风险评价概论
2010年4月22日-5月4日,
美国一座石
油钻井平台
爆炸起火,
造成原油泄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
漏,事故造
成11人失踪
17人受伤,
浮油威胁至
少600种动
物安全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2005年11月发生爆炸,泄漏
的苯污染了整条松花江,造成
了8人死亡,近7000万损失。

松花江污染事件
2010年7月
28日上午9时
56分,南京
栖霞区万寿
村,丙烯管
道被施工人 南京化工厂爆炸
员挖断,泄
漏后发生爆
炸。

爆炸事
件已导致至
少13人死亡,
120人住院治
疗。

2010年5月2日,东营向黄岛方向输
送原油的主管道胶
州市九龙镇工业园段管道破裂,此次
胶州原油泄漏
事故可能导致数百
吨原油泄漏,污染
了现场附近的水域和农田。

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

截至1月31日,龙江河河池境内共有不同体。

万公斤左右。

万尾鱼苗死亡,
长规格的50万尾鱼苗死亡
,成鱼死亡1万公斤左右
风险
定义::
定义
可能发生的危险——《现代汉语词典》
用事故可能性与损失或损伤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经济学
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
,即R=P×R。

的乘积,
或健康)
(或健康
)后果C的乘积
风险
风险特点
1.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
性;
可减缓、、推迟和回避;
2.可减缓
3.具有不确定性;
4.可以预测;
5.承担风险可分为自愿与非自愿。

风险评价
定义定义::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性及其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高的安全投资效益失和最高的安全投资效益。

目标目标::保障系统安全 方法方法::安全系统方法
环境风险
定义
由自然原因或人类的生产生活引起的由自然原因或人类的生产生活引起的,,并通过环境介质传
播,能对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产生损害能对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产生损害、、破坏甚至毁灭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分类
按风险源分类——化学风险化学风险、、物理风险物理风险、、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等风险等;;按承受风险事件的对象分类——人群风险人群风险、、设施风险设施风险、、生态风险等风险等。

环境风险特点::
特点
1.不能精确计量
2.危害性
3.相互性
4.效益相关性
5.不易识别
6.环境相关性
环境风险评价
定义::
定义
广义上:评价由于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引发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上: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环境化学物、放射性物质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环境风险评价
分类分类::
1)按评价工作与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
概率风险评价:事件发生之前事故后果评价:事件发生之后2)按评价范围分
微观风险评价:微环境下单一设施系统风险评价:整个系统各个设施
宏观风险评价:国家、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层面3)按评价内容环境化学品评价
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病学健康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质量控制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大气污染室





















































环境风险评价
目的::
目的
确定各种政策法规或生态环境的风险大小,以及确定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社会和公众可接受的,如何将无法接受的风险水平将至社会可接受的最低限度。

意义::
意义
(1)增强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
(2)加强环境管理;
(3)防止不良后果。

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历史 萌芽阶段
2O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基本形成
2O世纪7O年代到80年代
不断完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源项分析源项分析::进行危害识别,确定危害类型,明确范围、
时间跨度、对象人群等。

事故频率和后果计算事故频率和后果计算::估算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浓度分布及人群的暴露剂量等。

风险表征风险表征::给出环境风险的计算结果及评价范围内某特定群体的致死率或有害效应的发生率。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结合风险事件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少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措施和行动。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重点 对人、动物与植物有毒的化学物质
易燃易爆物质
危及生命财产的机械设备故障
构造物(例水坝)故障
生态危害(例富营养化、土壤腐蚀)
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历史数据分析危害分析
重大事故
频率估算后果估算
风险计算
风险评价
结束风险减缓
有关标准
风险定量分析通用程序
某些特定剂量照射引起的有害健康效应的实验室与野外
观察关于由高剂量至低危害甄别(引起有害效应的剂量)
剂量——效应评价制定管理措施
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研究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风险表征美国环保局采用的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剂量及由动物到人体的外推方法的资

野外测量;照烧量估算;人群特征
(剂量和人体有害效应发生率间的关
系)照射量估算(不同条件下受到的照射
量)
相应的公众的、健康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后果
当局决策和措施
(某给定群体有害效应发生率估算)
危害识别
危害框定
环境途径评价
风险表征
风险管理
亚洲开发银行建议的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风险识别
源项分析
后果计算
风险评价
我国环保局采用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风险管理
应急措施
风险是否可接受
是否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异同 相同之处:
研究内容类似: 均对系统运行中易产生事故的环节进行分析
目的类似:实现系统安全性
方法类似: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上使用的方法基本相同。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异同 不同之处: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关注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和人群的影响;而安全评价主要关注事故对厂(场)界内环境和职工的影响;
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火灾和爆炸产生或伴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造成的危害;而安全评价主要关注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带来的破坏影响;
我国目前环境风险评价导则关注的是概率很小或极小但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最大可信事故;而安全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概率相对较大的各类事故,并不能包括最大可信事故。

常见事故类型下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
的内容对比
事故类型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安全评价内容1石油化工输管线泄露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危害火灾
火灾、、爆炸2大型码头油品泄露海洋污染火灾
火灾、、爆炸3储罐
储罐、、工艺设备泄露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人员毒害火灾
火灾、、爆炸
爆炸、、人
员急性毒害4油井井喷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危害火灾
火灾、、爆炸5高硫化氢井喷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人员毒害火灾
火灾、、爆炸
爆炸、、人
员急性毒害
6石化工艺设备易燃烃类
泄露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
、人员毒害火灾
火灾、
、爆炸
7炼化厂等事故排放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人员毒害人员急性毒害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1分析重点突发事故正常运行工况持续时间很短很长
2
3物理效应火灾
火灾、、爆炸
爆炸,,向空气和地
面释放污染物向大气
向大气、
、地表水
地表水、
、地下水释放污染物
释放污染物、
、噪声
噪声、

热污染等
4释放类型瞬时或短时间连续释放长时间连续释放
5影响类型突发性的激烈效应以及事
故后期的长远效应连续的
连续的、
、累积的效应
6危害受体人和建筑
人和建筑、、生态人和生态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7危害性质急性受毒
急性受毒、、灾难性的慢性受毒
8大气扩散模
式烟团模式
烟团模式、
、分段烟羽
模式
连续烟羽模式
9照射时间很短很长
10源项确定较大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很小11评价方法概率方法确定性方法12应急措施需要不需要
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
风险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小将会发生的风险,即对风险进行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虽然很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但这种方法仍有争议。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风险分析和管理是制定的一种手段。

风险最小化与消减措施
场所减少特定物质的量,重新设计或修改工厂的某个特定部分,重新制定运输路线,或选择不同运输方式等。

课后作业
查找近年来环境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讲解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

萌芽阶段
2O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风险评价处于萌芽阶段。

主要采用毒物鉴定方法进行健康影响分析,以定性研究为主。

直到60年代,毒理学家才开发了一些定量的方法进行低浓度暴露条件下的健康风险评价。

基本形成
2O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风险评价研究处于形成丰富发展阶段,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事故风险评价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体系是美国核管会1975年完成的著名的WASH-1400报告。

该报告系统地建立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健康风险评价以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环保局的成果最为丰富。

逐步完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险评价进入初步完善阶段,生态风险评价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随着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风险评价技术也不断完善,美国对8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评价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指南和手册。

特别是1998年,在1992年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基础上,正式出台了《生态风险评价指南》。

其他国家在90年代中期开展了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工作。

我国现状
我国的ERA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从80年代就开始对事故风险的研究,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真正得到重视是在1990年以后,特别是2005松花江污染事件以后。

而且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主要以介绍和应用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目前,还没有一套适合中国的有关风险评价程序和方法的技术性文件。

政府的职责
企业级:要求其修改或采用与提高安全性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

部门级: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

社会级:制订和修改法规,要求全国各地方达到确定的目标。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与方法
①操作对象:
把所有的风险源都纳入风险管理计划:但是非控制或非正确控制环境风险源也常常呈现出不可接受的健康与经济风险。

②计划目标:
以能够获取的和尽可能少的资金或代价来最大程度地减小风险。

③管理方法:
环境风险的控制
由专家参与风险管理计划的评判和负责行动计划的执行。

对潜在风险的状况及其控制方案和具体措施公诸于众。

风险控制人员队伍训练及应急行动方案的演习。

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效果的规范化核查。

对公众的影响
①风险管理必须考虑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使可能受事故风险影响的公众感到满意。

②为了减小风险,必须通过规划从布局上解决问题。

③应该允许居住在风险较大的环境中的人们(而又无法使其动迁到不受影响的区域)能在风险的资源分配中得到效益作为补偿回报。

防范措施
①对于工业生产事故的预防性措施可采用较好的零部件,改
进生产维护,良好的培训来降低设备故障和人为失误频率;
而污染事故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建造污水处理厂和良好的运行管理来预防,这是最主要的和根本的。

②也可采用安全报警和控制系统来阻止事故蔓延,但这类措
施必须是系统有效时才起作用,同时也引入报警与控制系统自身的失误率。

③缓冲系统是一种费用较少、效果较好的办法,它不能改变
污染源的故障概率,但能减轻损失。

是将风险管理与全局管理相结合,实现“整体安全”。

它不只局限于技术上预防,也包含提高效率、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