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第9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第25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4、麻黄汤合五苓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甘草。 功效:宣肺行气,化气行水。 主治:寒湿水肿。
第26页: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热证。
第27页/共32页
第22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1、甘草麻黄汤 组成:甘草、麻黄。 方歌:甘草麻黄汤二味,理脾散寒发阳郁, 脾胃阳郁水气证,功效显著 病能愈。 功效:理脾散寒,发越郁阳。 主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 不利者。 (脾寒阳郁水气证:饮食不佳,脘腹胀满,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肿,或腰 以上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或少,身重恶寒,舌淡,苔薄白,脉缓或 迟。 )
第17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1、麻杏芩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黄芩、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清解少阳。 主治:风寒犯肺,少阳郁热证,咳嗽、咽痛、鼻塞、口苦、寒热往来、头目胀痛。 按语:麻杏芩甘汤为麻黄汤合小柴胡汤的简化方 。用于胆热犯肺,咳嗽呕苦者,可与柴前连梅煎合用。
第18页/共32页
第13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1、麻杏大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大黄、甘草。 功效:泄热通便,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喘咳,大便秘结。 按语:表里双解,从肠治肺。
附:银翘散加大黄。
第14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2、麻杏石甘汤合三黄汤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黄芩、黄连、大黄、甘草。 功效:辛凉宣肺,苦寒通腑,清热解毒,表里双解。 主治:风热蕴肺,里结阳明证,咳嗽喘息,口渴饮冷,汗出身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 有力。
五、麻杏苡甘汤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 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表,宣肺利湿。 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按语:原著用以治疗湿热蕴结肌肤之黄疸,可移治湿热咳喘证, 湿热痹证等。 再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视为麻杏苡甘汤之热化证。
第11页/共32页
二、麻杏石甘汤
2、麻杏石甘汤合犀角地黄汤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甘草。 功效:辛凉泄热,凉血止痒。 主治:风热毒邪,蕴结血分,皮肤紫斑瘙痒,身热夜甚,手足心热,口渴饮冷,舌质暗红,脉数有力。
第12页/共32页
二、麻杏石甘汤 3、三黄石膏汤
方源:明·王焘《外台秘要》 组成:生石膏30克,黄连、黄柏、黄芩各6克,香豆豉9克,栀子10枚, 麻黄9克,生姜3片,大枣2枚,细茶1撮。 方歌:三黄石膏芩柏连,栀子麻黄豆豉全, 姜枣细茶煎热服,表里三焦 热盛宜。 功效:泻火解毒,发汗解表。 主治:治伤寒阳证,表里大热而不得汗,或已经汗下,过经不解,六脉洪 数,面赤鼻干,舌燥大渴,烦躁不眠,谵语鼻衄,发黄发疹,发斑,以上 诸证,凡表实无汗,而未入里成实者,均宜主之。
第23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2、麻黄附子汤 组成:麻黄、 甘草、附子。 功效:温阳散寒,利水消肿。 主治:治肾阳不足,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小。
第24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3、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组成: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 辛2两,附子1枚(炮)。 功效: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 通利气机。 主治: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 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 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 力。
第15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3、防风通圣散
方源:《宣明论》卷三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 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 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 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主治: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 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要点: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 。
一、麻黄汤 3、麻杏参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人参、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益气解表,宣肺止咳。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证,咳嗽,咽痛,鼻塞,恶风,怯冷,自汗,乏力。 按语:本方化裁于参苏饮(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 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为参苏饮简化方。常用于治疗 支气管炎、鼻炎、咽炎等,而风寒表证与气虚证并见者。
第16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4、麻杏石甘汤合厚朴大黄汤(凉膈散)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厚朴、枳壳、大黄、甘草。 功效:宣肺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肺热咳喘,胸膈满闷,大便秘结,身热饮冷。 按语:此为凉膈散之重症。凉膈散(川大黄 、朴硝、 甘草、 山栀子、 薄荷、黄芩、 连翘、竹叶。)凉膈泻热,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 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 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 苔黄,脉滑数。辩证要点为:心烦如焚,唇焦咽燥,口舌生疮,便秘尿赤。
一、麻黄汤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第1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2、 三拗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头痛,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第2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1、麻黄四物汤 方源:熊寥笙经验方 组成:麻黄3g、杏仁9g、生地24g、赤芍12g、玄参12g、丹皮9g、黄柏9g、银花9g、防风9g、土茯 苓 15g.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
第28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2、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甘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瘀血痹证。
第29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3、七星剑汤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麻黄、蚤休、豨莶草、野菊花、紫花地丁、苍耳子、半枝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疮。 主治:疔疮。
第30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4、《外台》麻黄汤
组成:麻黄一两,黄连一两,蛇床子一两,酢梅(乌梅)十枚, 主治:疗妇人阴肿,苦烂疮。 冉雪峰:外台麻黄汤乃治妇人外生殖器溃疡,是一种特殊的用法,配合消 炎杀菌药黄连和杀原虫药蛇床子,既能清热消炎又借麻黄发表之力避免局 部病灶通过血液向全身扩散,用乌梅者在于去腐生肌,促进创口之愈合。 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能改变创面的PH值,破坏细菌的生态环境,有 利于肉芽的再生。除妇人阴部外,其它皮肤和浅层肌肉溃疡用乌梅也可以 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脓尽新肉芽增生,这种用法是“铃医派”秘传技术, 在旧社会是很难学习到的。
第5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6、麻杏芍甘汤合吴茱萸汤(延年半夏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白芍、人参、吴茱萸、生姜、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温肝降逆。 主治:风寒外束,肝气犯肺证,症见咳嗽气逆,恶心呕恶,胸闷胁痛,恼 怒则咳喘哮鸣,舌苔白腻。 按语:本方乃根据延年半夏汤(半夏12克 槟榔6克 桔梗3克 枳实3克 前 胡6克 鳖甲9克 人参3克 吴茱萸3克 生姜3克 )的组方思路而制定,特点为肝肺同治,并解风寒。延年半夏汤从肝治肺, 其组成肝药多而肺药少,麻杏芍甘汤合吴茱萸汤则肝肺同治,肝药肺药均 衡。
第10页/共32页
二、麻杏石甘汤
1、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 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 要点: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附:麻黄桑菊饮、麻黄银翘散 组成:桑菊饮加麻黄、银翘散加麻黄。 功效:辛凉解表,稍佐温散。 主治:麻杏石甘汤轻症。
第31页/共32页
感谢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第3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4、麻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组成:附子、麻黄、细辛(甘草)。 功效:温阳解表。 主治:太少两感证,咳嗽,咽痛,鼻塞,恶寒,身痛,肢冷,脉弱。 按语:为麻黄汤证之虚化寒化证,也可视为麻杏参甘汤证的虚化寒化证。
第4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5、麻杏芍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白芍、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解痉止咳。 主治:风寒久延,咳呛阵作,咽痒则咳。 按语:麻杏芍甘汤化裁于金沸草散(《便览》卷二。旋覆花,荆芥穗,麻黄,杏仁,甘草,赤芍,半夏)。
第6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7、麻杏姜辛五味甘草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蠲饮止咳。 主治:小青龙汤之轻证。咳嗽恶风,清涕鼻塞。
第7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8、麻杏部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百部、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润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舌淡苔薄净。
第20页/共32页
五、麻杏苡甘汤
2、麻杏苡甘汤合当归芍药散 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甘草。 功效:散寒除湿,活血利水。 主治:寒湿伤血证,身痛恶寒,皮肤紫斑,或妇科肿瘤(卵巢囊肿、盆腔积液等)症见腰腹冷痛,白带清 稀。 按语:寒湿重者,用麻黄汤合当归芍药散。
第21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2、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 组成:麻黄、石膏、大黄、杏仁、柴胡、黄芩、白芍、枳壳、法夏、甘草。 功效:辛凉宣肺,通腑利胆。 主治:风热犯肺,少阳腑实证,太阳、阳明、少阳同病,咳嗽,喘息,发热,口苦,口渴,腹满,便秘, 头目胸胁胀痛,舌苔黄腻,脉数。
第19页/共32页
五、麻杏苡甘汤
1、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身痛。 按语:本方尚具有祛风除湿,宣肺平喘的功效,又可主治风寒 挟湿犯肺所致的咳喘。刘渡舟教授以之合用甘露消毒丹主治湿 温咳喘。 再按:寒湿为重,水肿者,用麻黄加术汤;湿重合三仁汤;热 重加石膏。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第9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第25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4、麻黄汤合五苓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甘草。 功效:宣肺行气,化气行水。 主治:寒湿水肿。
第26页: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热证。
第27页/共32页
第22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1、甘草麻黄汤 组成:甘草、麻黄。 方歌:甘草麻黄汤二味,理脾散寒发阳郁, 脾胃阳郁水气证,功效显著 病能愈。 功效:理脾散寒,发越郁阳。 主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 不利者。 (脾寒阳郁水气证:饮食不佳,脘腹胀满,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肿,或腰 以上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或少,身重恶寒,舌淡,苔薄白,脉缓或 迟。 )
第17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1、麻杏芩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黄芩、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清解少阳。 主治:风寒犯肺,少阳郁热证,咳嗽、咽痛、鼻塞、口苦、寒热往来、头目胀痛。 按语:麻杏芩甘汤为麻黄汤合小柴胡汤的简化方 。用于胆热犯肺,咳嗽呕苦者,可与柴前连梅煎合用。
第18页/共32页
第13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1、麻杏大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大黄、甘草。 功效:泄热通便,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喘咳,大便秘结。 按语:表里双解,从肠治肺。
附:银翘散加大黄。
第14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2、麻杏石甘汤合三黄汤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黄芩、黄连、大黄、甘草。 功效:辛凉宣肺,苦寒通腑,清热解毒,表里双解。 主治:风热蕴肺,里结阳明证,咳嗽喘息,口渴饮冷,汗出身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 有力。
五、麻杏苡甘汤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 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表,宣肺利湿。 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按语:原著用以治疗湿热蕴结肌肤之黄疸,可移治湿热咳喘证, 湿热痹证等。 再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视为麻杏苡甘汤之热化证。
第11页/共32页
二、麻杏石甘汤
2、麻杏石甘汤合犀角地黄汤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甘草。 功效:辛凉泄热,凉血止痒。 主治:风热毒邪,蕴结血分,皮肤紫斑瘙痒,身热夜甚,手足心热,口渴饮冷,舌质暗红,脉数有力。
第12页/共32页
二、麻杏石甘汤 3、三黄石膏汤
方源:明·王焘《外台秘要》 组成:生石膏30克,黄连、黄柏、黄芩各6克,香豆豉9克,栀子10枚, 麻黄9克,生姜3片,大枣2枚,细茶1撮。 方歌:三黄石膏芩柏连,栀子麻黄豆豉全, 姜枣细茶煎热服,表里三焦 热盛宜。 功效:泻火解毒,发汗解表。 主治:治伤寒阳证,表里大热而不得汗,或已经汗下,过经不解,六脉洪 数,面赤鼻干,舌燥大渴,烦躁不眠,谵语鼻衄,发黄发疹,发斑,以上 诸证,凡表实无汗,而未入里成实者,均宜主之。
第23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2、麻黄附子汤 组成:麻黄、 甘草、附子。 功效:温阳散寒,利水消肿。 主治:治肾阳不足,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小。
第24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3、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组成: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 辛2两,附子1枚(炮)。 功效: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 通利气机。 主治: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 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 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 力。
第15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3、防风通圣散
方源:《宣明论》卷三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 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 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 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主治: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 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要点: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 。
一、麻黄汤 3、麻杏参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人参、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益气解表,宣肺止咳。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证,咳嗽,咽痛,鼻塞,恶风,怯冷,自汗,乏力。 按语:本方化裁于参苏饮(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 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为参苏饮简化方。常用于治疗 支气管炎、鼻炎、咽炎等,而风寒表证与气虚证并见者。
第16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4、麻杏石甘汤合厚朴大黄汤(凉膈散)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厚朴、枳壳、大黄、甘草。 功效:宣肺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肺热咳喘,胸膈满闷,大便秘结,身热饮冷。 按语:此为凉膈散之重症。凉膈散(川大黄 、朴硝、 甘草、 山栀子、 薄荷、黄芩、 连翘、竹叶。)凉膈泻热,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 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 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 苔黄,脉滑数。辩证要点为:心烦如焚,唇焦咽燥,口舌生疮,便秘尿赤。
一、麻黄汤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第1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2、 三拗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头痛,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第2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1、麻黄四物汤 方源:熊寥笙经验方 组成:麻黄3g、杏仁9g、生地24g、赤芍12g、玄参12g、丹皮9g、黄柏9g、银花9g、防风9g、土茯 苓 15g.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
第28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2、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甘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瘀血痹证。
第29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3、七星剑汤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麻黄、蚤休、豨莶草、野菊花、紫花地丁、苍耳子、半枝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疮。 主治:疔疮。
第30页/共32页
七、其他类 4、《外台》麻黄汤
组成:麻黄一两,黄连一两,蛇床子一两,酢梅(乌梅)十枚, 主治:疗妇人阴肿,苦烂疮。 冉雪峰:外台麻黄汤乃治妇人外生殖器溃疡,是一种特殊的用法,配合消 炎杀菌药黄连和杀原虫药蛇床子,既能清热消炎又借麻黄发表之力避免局 部病灶通过血液向全身扩散,用乌梅者在于去腐生肌,促进创口之愈合。 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能改变创面的PH值,破坏细菌的生态环境,有 利于肉芽的再生。除妇人阴部外,其它皮肤和浅层肌肉溃疡用乌梅也可以 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脓尽新肉芽增生,这种用法是“铃医派”秘传技术, 在旧社会是很难学习到的。
第5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6、麻杏芍甘汤合吴茱萸汤(延年半夏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白芍、人参、吴茱萸、生姜、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温肝降逆。 主治:风寒外束,肝气犯肺证,症见咳嗽气逆,恶心呕恶,胸闷胁痛,恼 怒则咳喘哮鸣,舌苔白腻。 按语:本方乃根据延年半夏汤(半夏12克 槟榔6克 桔梗3克 枳实3克 前 胡6克 鳖甲9克 人参3克 吴茱萸3克 生姜3克 )的组方思路而制定,特点为肝肺同治,并解风寒。延年半夏汤从肝治肺, 其组成肝药多而肺药少,麻杏芍甘汤合吴茱萸汤则肝肺同治,肝药肺药均 衡。
第10页/共32页
二、麻杏石甘汤
1、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 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 要点: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附:麻黄桑菊饮、麻黄银翘散 组成:桑菊饮加麻黄、银翘散加麻黄。 功效:辛凉解表,稍佐温散。 主治:麻杏石甘汤轻症。
第31页/共32页
感谢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第3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4、麻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组成:附子、麻黄、细辛(甘草)。 功效:温阳解表。 主治:太少两感证,咳嗽,咽痛,鼻塞,恶寒,身痛,肢冷,脉弱。 按语:为麻黄汤证之虚化寒化证,也可视为麻杏参甘汤证的虚化寒化证。
第4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5、麻杏芍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白芍、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解痉止咳。 主治:风寒久延,咳呛阵作,咽痒则咳。 按语:麻杏芍甘汤化裁于金沸草散(《便览》卷二。旋覆花,荆芥穗,麻黄,杏仁,甘草,赤芍,半夏)。
第6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7、麻杏姜辛五味甘草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蠲饮止咳。 主治:小青龙汤之轻证。咳嗽恶风,清涕鼻塞。
第7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8、麻杏部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百部、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润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舌淡苔薄净。
第20页/共32页
五、麻杏苡甘汤
2、麻杏苡甘汤合当归芍药散 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甘草。 功效:散寒除湿,活血利水。 主治:寒湿伤血证,身痛恶寒,皮肤紫斑,或妇科肿瘤(卵巢囊肿、盆腔积液等)症见腰腹冷痛,白带清 稀。 按语:寒湿重者,用麻黄汤合当归芍药散。
第21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2、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 组成:麻黄、石膏、大黄、杏仁、柴胡、黄芩、白芍、枳壳、法夏、甘草。 功效:辛凉宣肺,通腑利胆。 主治:风热犯肺,少阳腑实证,太阳、阳明、少阳同病,咳嗽,喘息,发热,口苦,口渴,腹满,便秘, 头目胸胁胀痛,舌苔黄腻,脉数。
第19页/共32页
五、麻杏苡甘汤
1、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身痛。 按语:本方尚具有祛风除湿,宣肺平喘的功效,又可主治风寒 挟湿犯肺所致的咳喘。刘渡舟教授以之合用甘露消毒丹主治湿 温咳喘。 再按:寒湿为重,水肿者,用麻黄加术汤;湿重合三仁汤;热 重加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