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春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自考试题
一、单项题
1、立足职业、成就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下列关于职业和事业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职业必然有事业
(B)职业和事业本质上并无不同
(C)职业是事业的基础,事业是职业的升华
(D)职业就是人们为着崇高理想所从事的事业
2、个人理想的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的事业。
这说明个人理想的实现()
(A)是一个顺应等待的过程
(B)是一个自我奋斗的过程
(C)是一个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过程
(D)是一个完全遵循内心选择的过程
3、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
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属于人们在【】
(A)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B)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D)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4、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经过人的努力和奋斗,理想可能变为现实,这是因为【】
(A)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B)理想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一般不轻易向外表现出来
(C)理想作为人们相信的对象,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D)理想本身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5、作为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
这是爱国主义情感中()
(A)民族自豪的体现
(B)民族自尊的体现
(C)民族自立的体现
(D)民族自省的体现
6、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
这体现的是一种【】
(A)民族自尊
(B)民族自省
(C)民族自豪
(D)民族自觉
7、一般来说,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有心理上或行为习惯上多种成分的相应发展。
其中,人们在抉择道德行为时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称为()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规范
(D)道德行为
8、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其中,被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称为【】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9、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秀道德,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的是【】
(A)仁义礼智信
(B)自由、平等、博爱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10、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重点是【】
(A)诚实守信
(B)崇尚科学
(C)艰苦朴素
(D)文明礼貌
11、我国宪法以专章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等,这是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
(A)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
(B)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体现
(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体现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这说明【】
(A)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付诸行动
(B)现实是完美的,理想是有缺陷的
(C)美好的理想是遥不可及的主观想象
(D)确立理想的过程是一个读书学习的过程
1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等十类,我国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多个体系构成,其中,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的是()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5、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把理想变为现实,最根本的是要()
(A)付诸行动
(B)坚定信念
(C)提升境界
(D)展望未来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的。
这启示我们,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7、习近平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参与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接轨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8、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的是【】
(A)罚金
(C)拘传
(D)拘役
19、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
关于我国法的渊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判例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渊源
(B)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重大
(C)特别行政区法律不属于我国法的渊源
(D)我国法的渊源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
20、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调。
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应当树立的共同理想是【】(A)爱国主义
(B)共产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
其中,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C)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D)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2、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称为民事权利能力。
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出生
(C)16周岁
(D)18周岁
23、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中,体现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根本要求的是()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遵纪守法
(D)保护环境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
这种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是【】
(A)陶冶情操
(B)学思明理
(C)省察克治
(D)慎独自律
25、网络生活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空间,如果有人恶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将会造成许多单位或个人的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
这说明,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具有的特点是【】
(A)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B)活动方式的单一性
(C)交往对象的简单性
(D)活动范围的封闭性
26、小王在工作单位兢兢业业,是连续多年的劳动模范,在家里也不辞辛劳,积极操持家务,合理消费,不乱花钱。
小王在家里的表现反映了家庭美德中【】
(A)邻里团结的要求
(B)尊老爱幼的要求
(C)夫妻和睦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27、在我国,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28、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其中,回答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的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境界
29、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互相关联的共同活动。
下列选项中,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状况的是()
(A)分散经营、彼此独立
(B)相互交往、相互依赖
(C)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D)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30、乘坐车船飞机时,应该做文明乘客;到剧院看演出时,应该做文明观众;到商店购物时,应该做文明顾客;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做文明读者;在公园游玩时,应该做文明游客;在网上发声时,应该做文明网民。
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A)家庭美德的要求
(B)社会公德的要求
(C)职业道德的要求
(D)生态文明的要求
3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是()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B)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关系
32、法律文件的完善有多种途径。
国家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一类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的法律完善活动,称为【】
(A)法律编纂
(B)法律清理
(C)法律解释
(D)法律汇编
33、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等。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称为法的【】(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34、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承担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
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是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谋求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
(B)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个人需要
(C)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5、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
(A)人文主义
(B)集体主义
(C)功利主义
(D)个人主义
36、依据法律监督主体的不同,可将法律监督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类。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监督的是【】
(A)人民政协的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C)监察机关的监督
(D)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37、协调好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保持身心健康,是科学把握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人生的基本前提。
下列选项中,属于身心健康中心理健康的是【】
(A)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B)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C)能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离群索居
(D)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
38、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关于个人品德的形成,有不同的观点。
下列观点中正确揭示了个人品德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是()
(A)个人品德是天生的
(B)个人品德根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C)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D)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39、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维护个人权利,促进自由发展
(C)维护民主法治,促进公平正义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
它们之间是()(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B)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与纯粹主观想象的关系
二、简答题
41、简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含义。
42、简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4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44、简述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45、简述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
三、论述题
46、论述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47、论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8、不同的时代条件对爱国主义提出了不同的时代要求。
论述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题
1、C
【试题解析】事业并不必然与职业相一致,故排除A项。
成就事业的人通常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着超过一般人的造诣,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一定声誉,时社会贡献也大于同行一般人,从事职业的人一般不需要满足上述条件。
故排除B项。
事业是人们为着崇高理想所从事的工作,故排除D项。
依题意,选C。
2、C
3、D
4、D
5、B
6、A
7、B
【试题解析】道德意志使个人凭借意志的力量审慎选择道德行为,它是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
8、B
9、D
【试题解析】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0、A
【试题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11、D
【试题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以专章规定公民所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包括题干中的一系列权利,这些是人权保障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这是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12、A
【试题解析】理想信念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变成现实。
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而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依题意,选A。
13、B
【试题解析】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类。
故选B。
14、A
【试题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15、A
【试题解析】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它总要表现在行动上。
离开了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不成其为理想,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
16、A
【试题解析】题干中提到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也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说明平等待人、相互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
这是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平等原则。
17、C
【试题解析】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故选C。
18、C
【试题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故选c。
19、D
【试题解析】我国法的渊源有以下特点:(1)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
与英美法系国家不同,判例不是我国法的渊源,所有案件的判决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做出。
(2)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
(3)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不大。
20、D
【试题解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
21、B
【试题解析】人生观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1)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2)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3)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2、A
【试题解析】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3、D
【试题解析】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中,保护环境体现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要求。
24、C
【试题解析】完善道德品质既要省察克治,又要陶冶情操,更要慎独自律。
省察自治就是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
故选C。
25、A
【试题解析】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的主要特点包括:(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据此,排除B、C、D三项。
当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活动内容开放透明。
活动结果互相影响、互相关联,一个人的行为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人的行为选择。
依题意,选A。
26、D
27、B
【试题解析】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28、C
【试题解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他对人生观做出了某种明确选择,实际上就在主要的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
故选C。
29、B
【试题解析】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着。
A、
C、D反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离的生活状态,故选B。
30、B
31、C
32、A
33、B
34、D
【试题解析】20世纪上半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在当今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35、B
【试题解析】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6、C
【试题解析】依国家机关的性质的不同,国家监督可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故选C。
A、B、D三项均属于社会监督。
37、D
【试题解析】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
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A、B两项属于生理健康的表现,C项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
38、D
【试题解析】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
个人品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39、A
【试题解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故选A。
40、C
【试题解析】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简答题
41、(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
42、(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冶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43、(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44、(1)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
(2)正确处理实体公正
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做到实体与程序并重。
(3)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坚持特别法与普通法相结合。
45、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论述题
46、(1)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中国大学生终身尊奉、矢志践行。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创造人生价值,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目的,才能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获得物质上的收益和精神上的提升。
(4)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目的,才能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47、(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我国以宪法形式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2)人民主权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平等权、人身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权利,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
(4)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5)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国家各项工作依
法进行。
48、(1)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每个中国公民和全世界中华儿女都应该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在当代中国,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
(4)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立足民族,就是要尊重中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
面向世界,就是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5)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当代中国,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现实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