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别范南伯》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别范南伯》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别范南伯》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别范南伯》原文翻译及赏析1
蝶恋花·别范南伯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古诗简介
《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词人杨炎正所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的上片从夜雨话别写到春江水涨,登舟启程,表达了临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下片设想别后,彼此天各一方,被无重数的乱山遮隔,相见无由,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此词融情入景,化故为新;幽畅婉曲,情思绵绵。

翻译/译文
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

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

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

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

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

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

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

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注释
1.蝶恋花: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本称《鹊踏枝》,晏殊改为《蝶恋花》,又称《江如练》《西笑令》《桃源行》《明月生南浦》《桐花凤》《黄金缕》《卷珠帘》《风栖梧》《一箩金》《望长安》《细雨吹池招》《细雨鸣春沼》《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双调,上片五句,押四仄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5]
2.范南伯:范南伯,名如山,字南伯,河北邢台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随其父自中原起义南归,为辛弃疾的妻兄。

[1]
3.刬(chǎn)地:越是,越发。

4.都不住:都系不住。

5.听鸣舻(lú):舻,同橹。

鸣舻,划船时橹摇动所发出的声音。

6.南徐:指江苏镇江。

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未知。

范南伯是辛弃疾的妻兄,杨炎正是辛弃疾的知交,他们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唱和赠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此词为作者送别范南伯赴京口之作。

赏析/鉴赏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

”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

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

”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

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

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

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
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

“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

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名家点评
晚清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前段婉曲而近沉着,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中之上乘。

《蝶恋花·别范南伯》原文翻译及赏析2
蝶恋花·别范南伯
朝代:宋代
作者:杨炎正
原文: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
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

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

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
⑴刬地:依旧,还是。

此处作“一派”讲。

⑵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⑶南徐:州名。

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参考资料: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3—1664页
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

”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

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

”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

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

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

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

”(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

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
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

”(李渔《窥词管见》)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

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参考资料: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3—166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