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烫熨治疗胃炎疼痛临床观察及标准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烫熨治疗胃炎疼痛临床观察及标准化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药包烫熨对于胃炎疼痛的疗效,并对其标准疗程及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00例胃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

A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bid,po;其余3组均在A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中药药包 n 0度1度2度3度4度有效率A组50 19 11 8 6 6 62%
B组50 7 9 11 9 14 86%★
C组50 5 6 12 12 15 90%★
D组50 5 5 9 13 18 90%★
=27.99P=0.006
注:★B、C组、D组比较P=0.897。

经卡方检验B、C、D组镇痛疗效优于A组n 0度1度2度3
度4度有效率A组50 15 11 11 7 6 70%
B组50 6 5 14 9 16 88%★
C组50 5 6 11 11 17 90%★
D组50 4 5 9 13 19 92%★
=24.032P=0.020
注:★B、C、D组比较P=0.955。

经卡方检验B、C、D组镇痛疗效优于A组 A组B组C组D组
治疗1周后31 43 45 45
治疗2周后35 44 45 46
F=0.127P=0.734
经方差分析治疗1周与治疗2周后各组总有效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时间延长并不能显著提高各组总有效率。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B组2例、C组4例、D组5例患者于中药烫熨后烫熨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无皮疹、瘙痒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后于1天左右红斑自行消失,均未中止治疗。

各组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余不良反应。

3讨论
疼痛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症状,严重影响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快速有效的缓解胃炎患者的疼痛,是临床医生的责任。

疼痛被WHO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可见镇痛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胃炎疼痛的治疗,中西医都有一些治疗方法,但总的来说,寻求更方便、更快捷、安全、无害的镇痛治疗方法,是消化内科医生所最为关心的。

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采用外治法进行治疗。

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已有部分学者针对中医药外治胃炎疼痛开展研究,如孟春梅[1]等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胃脘痛、黄志强[2]等采用针刺镇痛治疗胃炎均获得了显著疗效,说明中医药外治法治疗胃炎疼痛是有着一定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的。

我们遵照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原则处理胃炎疼痛,在临床中结合中医药与广西壮、瑶医药治疗疼痛的经验,对胃炎疼痛的治疗中运用行气活血、消散行气止痛方药进行治疗。

本文方中主药小钻为广西壮、瑶药,性温、味辛、苦,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散瘀消肿功能;搜山虎为茄科植物新莨菪的根,含阿托品碱,具有缓急解痉止痛的效果;五脂牛奶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健脾化湿;徐长卿、毛老虎具有镇痛、活血作用,主治胃痛、腹痛等痛症,余药均有行气活血、化湿止痛之功。

将上方药物组成通过以药包烫熨外治给药的方式对胃炎引起的疼痛进行治疗,是利用温热药力,将药性通过体表皮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通络,活血行气、祛瘀止通的效果。

从我们的临床观察证实,采用中药药包烫熨治疗胃炎疼痛疗效确切,镇痛效果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抑酸治疗。

中药药包烫熨按照每天1次,疗程1周进行标准操作即已经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增加烫熨次数及延长疗程并不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中药药包烫熨治疗胃炎疼痛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是一种适宜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运用的治疗胃炎疼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孟春梅,张淑芳,王江涛. 穴位贴敷治疗胃脘痛3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70
[2] 黄志强,苏稼夫.针刺胃痛穴对6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即时镇痛效应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41(2):33
作者:李铁强(1972——),男,湖南长沙人,中医消化内科硕士,主治医
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