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突破训练:水利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突破训练:水利工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面左图是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前,岷江洪灾使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汪洋的主要原因是
A. 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地势高
B. 岷江下游河道宽阔,水面广
C. 岷江发源于邛崃山,水势猛
D. 岷江流经平原东侧,地势低
2. 与乙地相比,甲地
A. 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低
B. 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高
C. 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低
D. 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高
3. 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主要原因是内江比外江
A. 河道宽
B. 流速慢
C. 河床浅
D. 河床深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前,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一旦发生洪灾就会使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汪洋,选A。
2. 与乙地相比,甲地由于处于乙段河流的上游,且刚好从山区流向平原,携带物堆积多且沉积物颗粒大,由于甲地的地势高,地下水位高,选B。
3. 图中显示,内江比外江河道窄,由于狭管效应,流速快,则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最可能的原因是河床深,选D。
水坝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也兼有泄洪的功能。
下列右图为水坝示意图,左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4~6题。
4. 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A.20m B.40m C.60m D.80m
5. 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坝的是
A.b B.c C.d D.e
6. 暴雨发生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被侵蚀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4. B 6. A 6. C
【解析】
4. 根据图示判读等高距为20米,a河段间隔2条等高线,河段落差根据(n-1)d﹤H﹤(n+1)d高差在20-60米,所以可能是40米,故选B。
5. 水坝是人工修建的,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坡度小。
读图,四条水路中,b基本沿山麓分布,没有穿越等高线,应是水坝,A对。
Cde均穿越等高线,是自然河流,BCD错。
故选A。
6. 暴雨发生时,图中甲是凸岸,以沉积为主,A错。
乙、丁处河岸较平直,受侵蚀较轻,BD错。
丙地是河流凹岸,最容易被侵蚀,C对。
故选C。
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
据此完成7~9题。
7. 图中水坝的主要作用是
A. 抬高水坝上游水
B. 加快水坝下游流速
C. 减少水渠流量
D. 拦截上游泥沙
8. 图中水渠利用率最高的月份是
A. 5-6月
B. 7-8月
C. 9-10月
D. 11-12月
9.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泥沙淤积作用最强是
A. 甲
B. 乙
C.丙
D. 丁
【答案】7. A 8. B 9. A
【解析】
7. 由材料可知,修建水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灌溉,其主要作用是阻挡上游来水,抬高水渠入口处水位,从而增加水渠流量,A正确。
C错误。
修建水坝并不能加快水坝下游的流速,B错误。
拦截上游泥沙不是主要作用,D错误。
故选A。
8. 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7—8月鄱阳湖平原正处于伏旱,且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需水量大,因此图中水渠利用率最高的月份是7-8月,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9. 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且等高线由密变稀,地形由陡变缓,加上水坝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淤积作用最强,A正确。
乙、丁位于河流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丙虽然位于凸岸,但与甲相比,地形不是由陡变缓,所以淤积作用不是最强,BCD错误。
故选A。
【点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橡胶坝是一种新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由高强度帆布做强力骨架锚固在基础底板上,形成密封袋型,通过充/放水(气)进行蓄/泄洪。
灞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浐河是灞河的一级支流。
在西安市未央区和灞桥区的浐灞生态区内,浐河和灞河上修建了多座橡胶坝。
如图示意灞河、浐河西安市区河段橡胶坝完工后的地下水位(单位:米)分布。
据此完成10~11题。
10. 灞河、浐河橡胶坝完工后,地下水和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是
A. 灞河右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B. 灞河左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C. 灞河A坝下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D. 浐河两岸都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11. 在浐河和灞河上修建橡胶坝拦水的影响是
A. 水质明显提高,周边绿地面积扩大
B. 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
C. 沉积物减少,河流清淤工作减少
D. 地下水位抬升,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少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 读下图,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是由高向低,垂直地下水位线,由图中所画箭头可知,灞河右岸箭头由河流指向地下水,即河水补给地下水,A错误;灞河左岸箭头由地下水指向河流,即地下水补给河水,B 错误;灞河A坝下游为箭头由河水指向地下水,即河水补给地下水,C正确;浐河右岸箭头由河流指向地下水,即河水补给地下水,左岸箭头由地下水指向河流,即地下水补给河水,D错误。
故选C。
11. 橡胶坝的建设,可储存大量的地表水资源,使可用水量增加,利于城市植被的恢复、绿地面积扩大,给城市增加优美的景观,B正确;但因河流流速和河水交换速度变慢,水质可能下降,A错误;由于流速变缓,泥沙沉积于库区,清淤工作加重,C错误;水库蓄水,抬升了河流水位,库区河流与地下水的交换可能会增加,D错误。
故选B。
【点睛】地下水位线即等潜水位线,在河流两岸与等潜水位线交点附近作地下水流向的箭头(箭头由高水位指向低水位,垂直水位线),可以判断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水库的建设,对水库以下的中下游和库区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
三峡水库采用“冬蓄夏排”的水位调度方式来满足发电、防洪、排淤和航运的需要。
如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4题。
12.三峡水库腾库容期间,云南曲靖一中
A.每天旗杆杆影转动角度增大B.教学楼正午楼影渐长
C.共享雨伞使用频率降低D.冬装校服穿着人数增多
13.三峡水库库容为380亿立方米时
A.下游抗洪任务艰巨B.船只通过三峡大坝花费时间短
C.入海口处水体盐度偏低D.宜昌至重庆段航运能力强
14.受库区水位周期性变动的影响
A.库区内地质灾害减少B.入海年径流总量基本不变
C.库区周围气候变化显著D.库岸稳定性增强
【答案】12.A13. D14. B
【解析】
12. 长江流域在6月进入主汛期,故应在此之前腾出库容,一般应为4、5月,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继续增长,降水量逐渐增多,雨季即将到来,则曲靖一中每天旗杆杆影转动角度增大,教学楼正午楼影渐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增加,冬装校服穿着人数减少,选A。
13. 三峡水库库容为380亿立方米时即进入汛期且水量较大时,此时,中游抗洪任务艰巨,A错;因此时大坝内外水情严峻,为保证安全,船只通过三峡大坝花费时间较长,B错;入海口虽然流量大但因蒸发量较大,盐度并不太低,C错;宜昌至重庆段流速快、水量大,航运能力强,选D。
14. 受库区水位周期性变动的影响,库区内地质灾害可能会增加,A错;虽然水位变化但径流终将入海,故入海年径流总量基本不变,B对;库区周围气候会有一定变化但不会太显著,C错;库岸稳定性减弱,D错。
二、综合题。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
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
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
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
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答案】
(1)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由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面径流在此汇集。
多湖泊沼泽,地下水水位高;春季和初夏气温高,风力强,蒸发强烈;随着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
(2)主要作用:淤高地面,增加耕地面积;冲压盐碱,改良盐碱地。
依据:所引泾水多泥沙,且含丰富的有机质;建成前有大面积湖泊沼泽,耕地少;郑国渠建成后,该区域经过引渠水淤灌才形成大片农田。
(3)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
六辅渠: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解析】
(1)由图可知,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山麓和渭河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流速缓慢,排水不畅;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导致该地区河流流量增加,容易使得北部山地注入渭河的河流支流在图中阴影区域汇集溢出河道形成湖泊沼泽。
湖泊沼泽多,导致地下水水位高;该地区春季和初夏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蒸发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
(2)郑国渠建成之前,该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湖泊沼泽多,耕地面积小。
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
说明郑国渠建成后起到了淤高地面的作用,使图中阴影部分受北部地区河流流量增大出现湖泊沼泽化现象减少,从而盐碱化土地减少,适合耕作的耕地面积增大。
水渠中蓄积的水量在蒸发旺盛的时期可以起到用大量淡水冲压盐碱,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3)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东西修建,地形较平坦,建设难度和工程量较小;从泾水(海拔高于500米)到洛水(海拔低于500米),可以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
途接纳(截断)其他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
六辅渠是从郑国渠引水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也可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直布罗陀海峡平均水深365m,最浅处301m,南北最近相距13km。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建筑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由欧洲西部诸国出资在直布罗陀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修建两条拦海大坝,使地中海的海面下降到-200m左右,并改造苏伊士运河,利用水位差建成超级水电站,为欧洲城市、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以缓解欧洲的能源短缺问题。
经论证,这一工程因负面作用较大而未能实施。
(1)依据当时的自然、人文条件,分析建设直布罗陀大坝的可行性。
(2)阐述建设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两条大坝使地中海海面下降原因。
(3)如果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两条大坝建成,试简述其可能产生的显著效益。
【答案】
(1)海峡最窄处宽度较小,坝长较短;当时筑坝的材料充足,建造技术成熟;欧洲诸国积累了雄厚的资金(答出两点即可)
(2)地中海深入亚、非、欧三洲之间,只通过西侧的直布罗陀海峡和东南部的苏伊士运河与大洋相通;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时间长,降水少,蒸发量大;周边河流入海径流少且水量小;建设直布罗陀海峡大坝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改造苏伊士运河(这将隔断地中海与大西洋、黑海和印度洋)后,地中海海水的支出水量(蒸发)将远大于收入水量(降水与径流之和)。
(答出三点即可)
(3)将产生巨大的发电量;大坝作为景点发展观光旅游业:海面下降,紧临地中海的国家领土面积扩大,土地资源增多;所形成的巨大湖泊中的湖水盐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丰富的盐业资源。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答出三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修建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
(1)建设直布罗陀大坝的可行性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方面分析。
从自然条件来看:据材料“直布
罗陀海峡平均水深365m,最浅处301m,南北最近相距13km。
”可知海峡最窄处宽度较小,坝长较短,工程量较小。
从人文条件来看:欧洲国家,科技水平高,建造技术成熟;欧洲国家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2)建设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两条大坝使地中海海面下降的原因可以从地中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入海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地理位置:读图可知,地中海北为欧洲,东为亚洲,南为非洲,三面被大陆包围,只通过西侧的直布罗陀海峡和东南部的苏伊士运河与大洋相通,海域狭窄而封闭。
气候: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入海径流:地中海周边入海河流少,入海径流量小。
建设直布罗陀海峡大坝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改造苏伊士运河之后,导致地中海海水的支出水量远大于收入水量,所以导致地中海海面下降。
(3)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建成,可能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据材料“利用水位差建成超级水电站,为欧洲城市、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可知,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建成,将产生巨大的发电量;而且建城的大坝可以作为景点,发展观光旅游业:读图可知,由于海面下降,使周边的沿海低地出露,使紧临地中海的国家领土面积扩大,土地资源增多;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使水体盐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丰富的盐业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