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1、1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习】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
象。
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无不表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
(2)其中,既包括,
又包括。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特别是通过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
等都属于文化;人们实行,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但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课堂探究】
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展开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重庆市经过多次研究提炼后将“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这八个字确定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青岛将市民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济南市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会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
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上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评析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是因为文化作用很大,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课后巩固】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正面临粮食和能源双重危机②科学发展观③电视剧《士兵突击》
④温家宝出席第63届联合国大会⑤千年古树⑥到鸟巢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2、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④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⑤千年古树⑥园林雕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3、某边远山村,长期以来因为交通不便,难以脱贫。
2005年在国家财政的扶持下,修通了村级公路。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该村兴办起“农家乐”旅游业,很多城里人来这里休闲,欣赏当地人粗犷豪放的山歌,品尝别具风味的山间野菜和农家小吃,住俭朴幽静的农家小院,尽情地享受这里古朴自然地生活。
旅游业的兴起不但使该村迅速脱贫致富,同时也使村民们感受到了更多来自都市的信息。
该村的“农家乐”旅游对于城里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主要在于
A.方便的交通条件 B.热情周到的服务
C.浓厚的乡土文化 D.优美的田园风光
4、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全党展开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B.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在太空漫步
C.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
D.汶川地震灾区的学校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实行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这主要是因为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不过然的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6、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和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
7、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个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8、文化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词语,不过“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准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
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的部分
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9、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10、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答案
课堂探究:(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
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了这一点。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了这一点。
(2)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强、自信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认为文化作用很大是正确的。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的。
认为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观点错误。
课后巩固:1D 2D 3C 4C 5B 6A 7D 8D 9C 10B
1、1答案
课堂探究:(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
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了这一点。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了这一点。
(2)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强、自信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认为文化作用很大是正确的。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的。
认为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观点错误。
课后巩固:1D 2D 3C 4C 5B 6A 7D 8D 9C 10B
1、1答案
课堂探究:(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
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了这一点。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了这一点。
(2)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强、自信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认为文化作用很大是正确的。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的。
认为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观点错误。
课后巩固:1D 2D 3C 4C 5B 6A 7D 8D 9C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