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课“遗愿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课:“遗愿清单”
〔关键词〕电影课;遗愿清单;价值观
【设计理念】电影,是生活的浓缩,是人类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的结晶。
优秀的电影作品本身就具有安抚人心、疗愈心灵、启迪人生的效果。
结合电影素材,充分利用电影情境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和体验,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人生作多角度的思考与感悟,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内在精神得以提升。
价值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是个体评价外在事物,以及决定将来是否投身不同行业、职业的依据,是影响学生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
高中生面临着多种抉择,诸如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和生活的平衡,高考后选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等。
因此,价值观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活动目标】
1.了解“遗愿清单”活动的内容,了解工具型价值观和终极型价值观的区别。
2.增强自我探索能力,初步厘清自己的价值观,探索内心真正的追求,初步规划自己的人生。
3.体验人生的意义,感受自己内在的愿望和追求,寻找生命的乐趣,领悟生命的真谛。
【活动准备】
1.准备电影《遗愿清单》,制作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一支笔。
3.学生分组。
【适用对象】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手指操——活跃气氛,导入主题
1.暖身活动:手指操
两手握拳相对,间距约十公分,置于胸前,然后伸出食指向上平举,边说口令边做操。
口令是:“做午操,嘿,做午操,嘿,我们一起做午操,嘿。
”
每一个字对应一个动作:“做”——双手食指用力折弯;“午”——手指平伸;“操”——双手食指用力折弯(同“做”的动作);“我”——双手食指向上平举;“们”——双手食指用力折弯;“一”——左指平举,右指上举;“起”——右指平举,左指上举。
速度越快越好。
手指操能有效改善大脑功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2.导入主题
教师:通过刚才这个活动,我看到同学们手指都非常灵活。
但是不是我们的手指永远都这么灵活呢?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
2009年央视春晚有个小品叫《不差钱》。
小沈阳有句经典台词:人这一生多短暂呀。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那么,现在我想请各位想一想: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你自己的真正追求是什么?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感到茫然,根本的原因在于
我们很少思考过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因此无法作出正确的决定,无法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采取有效的行动。
因此,我希望这堂课能够帮助大家厘清价值观,了解在你心目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二、主体活动:遗愿清单——厘清价值观
1.电影《遗愿清单》导语
教师:首先,我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遗愿清单》。
这是200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
尼科尔森和弗里曼这两位奥斯卡奖得主的精湛演技和影片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吸引了大批观众。
接下来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2.播放电影《遗愿清单》片段(从影片开始播放35分钟)
3.简单分享:电影《遗愿清单》里爱德华和卡特的“遗愿清单”是什么?
教师:电影我们先看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的心灵体验活动开始了。
我想邀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分享,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分享。
学生发言分享:卡特大一时写下的遗愿清单是:赚一百万美元;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
当生命只剩下一年时,卡特的遗愿清单包括:友善地帮助一位陌生人;大笑直至落泪;目睹雄伟壮观的景象(喜马拉雅山);开一辆福特野马跑车等。
爱德华·科尔的遗愿清单是:跳伞;亲吻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儿;刺一个纹身等。
4.深度体验:我的遗愿清单
教师:所谓的“遗愿清单”是怎么来的呢?卡特大一的哲学教授曾经布置给学生一个“为未来考虑”的作业,他称之为“遗愿清单”。
在我们临死之前,我们要列一张清单,写上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所有事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遗愿清单”之旅。
请大家安静下来。
好,现在请你尽可能放松。
想像你的人生就像爱德华和卡特一样,因为某一次生病,你被医生诊断为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的时间。
当生命只剩下一年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把你想做的事情列成一张清单。
学生深度体验并写下各自的“遗愿清单”。
教师:好。
现在,医生跑过来,对你说,因为某种原因,刚才的诊断是误诊,其实,你的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
听到这儿,你或许会觉得幸运。
原来,我的人生还很长。
那么,现在请你补充你的“遗愿清单”,你绚丽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帷幕,你还有哪些很想做的事情,请把它补充到你的“遗愿清单”里。
学生深度体验并补充填写各自的“遗愿清单”。
5.真诚分享:我的遗愿清单
教师:大家都写好我们自己的“遗愿清单”了吗?写完以后,你的感受如何呢?首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分享。
小组分享后,我将邀请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分享。
生1:假设生命只剩下一年,我死之前,会首先处理好我的遗产;然后拍张全家照;请家人大吃一顿、旅游一天;拥有自己的一辆跑
车去游遍全中国。
假设我的生命不止一年,我会让全家人天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会努力工作,开创自己的事业,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2:假设生命只剩一年的时间,我的“遗愿清单”是:在一个有山有水环境清雅的地方坐五天;去宠物协会当义工照顾小宠物;吃遍世界上所有的美食;和最最亲爱的人去西藏。
假设生命不止一年,我的“遗愿清单”是: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创业;到敬老院当义工;与所有认识的人开个party;环游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
6.理论提升:分清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
教师:刚才,我们分享了很多人的“遗愿清单”,我很受感动。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点的是:其实,在我们的愿望中,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
比如说有同学说他要赚五百万,那么他是不是一定要赚到五百万,为了赚这五百万,而不择手段?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说要赚五百万之类的话,其实,他追求的是五百万所带给他的成就感。
因此,五百万——金钱可以说是他的工具型价值观,而成就感才是他的终极型价值观。
金钱、汽车、房子、工作等等都属于工具型价值观,而快乐、幸福、成就感、尊重、被信任等属于终极型价值观。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上走偏了路,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才会
遭受那么多的痛苦。
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诸如上好的学校、工作、娶媳妇、嫁人、生孩子等这些外在的表象事物,而是这些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我们要的可能是考上理想学校的自信、快乐,辛勤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婚姻家庭带来的幸福、安全感和温馨……惟有终极型价值观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
我们要记住:人生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幸福与快乐,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接下来,请根据刚才列的遗愿清单,想想你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即你的终极价值观是什么。
三、结束活动:寻找生命的乐趣,领悟生命的真谛
1.观看电影:寻找生命的乐趣
播放电影《遗愿清单》片段(00:57:30~01:00:13)。
影片中卡特和科尔有这样一段对话:古埃及对死亡有种美好的信念,当他们的灵魂到了天堂门口,神会问他们两个问题,天堂的门是否开放,取决于问题的答案。
这两个问题是:“你找到生命的乐趣了吗”“你有没有为他人带去快乐呢?”
我们不妨现在问问自己,我找到生命的乐趣了吗?我有没有为他人带去快乐呢?
2.观看电影:领悟生命的真谛
播放电影片段《遗愿清单》片段(01:28:57~01:31:56)。
影片的最后,爱德华说:卡特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他拯救了我,他比我更早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我深
深地感到骄傲,因为他认为认识我是值得的。
最后,我可以无愧地说,我们的确给别人带去过快乐。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寻找生命的真谛。
谢谢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和真诚的分享!同时,也愿大家早日明白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把握好人生。
【活动反思】
本次课选择的影片非常经典,令人深思。
暖身活动轻松有趣,活跃了气氛,并很快地引入主题。
通过电影《遗愿清单》片段和深度体验“遗愿清单”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价值观,帮助学生厘清了自己的价值观,探索内心真正的追求。
采用电影片段结束活动,高效省时,升华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