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会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大
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需求量上升,它的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公司经营与发展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经济增长、增就业、稳物价,保国际收支平衡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之成正比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外汇汇率变化的影响
外汇汇率上升,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
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消费的不同类型
(1)按照消费方式划分,有哪些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对象划分,有哪些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按照消费目的划分,有哪些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健康的消费心理)
效率与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原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收入
重要原因:社会物价总水平
其他原因:商品外观、性能、消费心理等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是否发行股票筹资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按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按土地要素,按技术、信息要素,按管理要素
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和作用
原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正确的择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股票的特点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债券、股票、保险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个税的特征及作用
特征: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
经济活动的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政治生活】
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
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性质
是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不是国家机关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多种合法渠道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政府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监督政府的体系
外部(权力机关、党、社会和公民、政协、司法机关)
内部(审计、法制、上级、监察)
政府的权威是指
政府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人大的职权
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的权利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
直选和间选相结合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1)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主权国家的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1)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一贯遵循其原则,支持其工作
(3)积极参与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当前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
(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哲学生活】
什么是哲学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
观
(3)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谁是第一性(本原)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促进、阻碍)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为什么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的观点: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观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1)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要更好地认识利用规律,必须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不同的场合)下是可以互相转化
创新的哲学依据
辩证的否定观或发展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②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3)事物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主次矛盾对应的方法论
做事情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做到统筹兼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人的价值在于
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文化生活】
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内涵)
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区别来看,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间接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影响的表现:
(1)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遗产
(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意义: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保护: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则: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决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传统文化的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不同时期的体现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信
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