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和美国农业革命道路进程以及特点的
比较
论文撰写者:10经济学(3)班陈旭
摘要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历史变迁往往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革命活动和改革措施的颁布和施行。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也不外如此,纵观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封建的农奴制度以及旧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阻碍了欧洲农业的发展,由于封建剥削的日趋严重,农民生活苦不堪言,亟待社会革命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来解放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广大农民,以及随之衍生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十七世纪由开拓者和冒险家建立的美国也正在落后的奴隶庄园制束缚下挣扎前行,奴隶贸易和封建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内战由此爆发,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美国农业发展创
造了条件,由政府引导的“西进运动”是美国农业革命的主旋律。
“美国式道路”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西进运动农业革命普鲁士道路美国式道路
一引言
公元十八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大变革给欧洲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有战争和死亡,当然还有变化和进步,大变则大治乃亘古不变的真理。
其中,法国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了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1848—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取得了全面胜利。
1865年,普鲁士有1.3万户大农和101万户小农办完了赎买的手续,变成了他们土地的主人。
在其它邦国,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也进行了类似的赎买,到19世纪70年代,农奴制在德国的大部分农村消失了。
而同时期的美国已经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时代变革背景下发生了著名的“西进运动”。
一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人民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向资源丰富土地富饶的西部地区迁徙的西进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西部土著印地安人的屠杀、驱逐和讹诈,攫取到大片土地,由政府以低价大面积出售给移民垦殖,从而使农民的独立经营在
西部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进而产生出大量的资本主义农场。
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种典型模式——美国式道路,也在独立后的美国取得成功。
二普鲁士道路发展进程以及特点
1 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改革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
普鲁士联合沙皇俄国、奥地利等国进行武装干涉。
法国革命军在拿破仑指挥下多次击溃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联军,并于1803年消灭了德国西南部112个封建邦国。
1806年,法军继续向东推进,重创普鲁士军。
1807年.拿破仑迫使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1797—1840在位)签订“梯尔西特和约”(Friede von Tilsit),普鲁士失去易北河以西所有领土,井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利用武力扫除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1)首先废除贵族的特权;
(2)废除农民对地主的徭役和地租义务;
(3)没收和拍卖教会和流亡者土地;推行新的资产阶级民法;
(4)重划各邦的界限,把180个小邦合并成为39个邦,消灭了许多方圆只有数英里的骑士采邑。
2 普鲁士的改革
拿破仑的入侵,也激起了德国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地改革农业中的封建制度,
1807年普鲁士首相斯太因颁布了关于解放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停止徭役的“十月赦令”、“农奴解放令”,开始了德国社会向资本主义的演进。
1811年9月14日颁布《调整法令》第一条中有:“迄今还没有归转农民的自由产业,应按本规定的条件和章程转归农民所有。
即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来解出封建义务。
但赎买的条件很苛刻,农民必须向地主交纳相当于常年地租25倍的赎金才能摆脱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
1816年普鲁士政府规定只有至少拥有一辆双套马车,而且两三代以来一直占有份地的农户,才能按1811年9月14日颁布《调整法令》赎买封建义务
1816年—1848年,普鲁士有35万农民通过赎买封建义务,成为份地的所有者。
仍有四
分之三以上的小农户没有能力进行赎买。
3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
①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而实现。
②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进程中,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容克地主逐渐资产阶级化,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
③容克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间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普鲁士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政府通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富裕农民可以交纳赎金免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
地主阶级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组织资本主义农场。
从而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
三美国式道路的发展进程以及特点
1 美国式道路的形成
(1)自由占地运动——殖民地时期
由于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农业中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
因此,资本主义农业能够在没有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的条件下迅速发展。
最初,殖民者妄图在北美13块殖民地上建立封建秩序,但是,大量未开垦的土地存在和劳动力缺乏,使殖民者试图实行严格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劳动的封建庄园制的梦想破灭,劳动者可轻而易举地逃往未开垦的土地安家落户,不会受人为干扰。
这个发现来源于对一个叫皮尔资本家的考察。
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去,并带去了3000名男、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丰富、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了,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
(2)国有土地私有化——独立后(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布,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尽一切可能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领土一律宣布为国有,是当
时世界上拥有国有土地最多的国家。
到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有土地的面积继续增加,达到10亿多英亩。
从1803年美国政府趁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战之机,以每英亩不到3美分的价格,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领土扩大了一倍有余。
到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美国的领土从230万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930万平方公里,而付出的代价累计只有5,555万美元。
(3)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化
①有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农业资本主义产生
②无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小农土地所有制
③小农转变为农场主和雇佣劳动者三个阶段。
(4)雇佣制大农场
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在经历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之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土地集中的结果,一方面是大农场数目增加,一方面是小农迅速地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
1860-1916年间,美国农场的数量从204多万个增加到近640万个。
在同一时期农场总面积从4.07亿亩增加到18.79亿亩。
出现了一些大型农场。
1880年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农户2900个,到1900年,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5万多个,占农户总数0.80%,拥有1.67亿英亩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
全国农业雇佣工人1900年达到200万人。
2 美国式农业道路的特点
与普鲁士式道路相对。
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农民个体经济,然后通过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而自发产生出资本主义农业的道路。
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四普鲁士农业道路和美国式农业道路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利用政治力量进行的改革
普鲁士——是国家与地主阶级联手用暴力掠夺农民来完成“地主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土地国有制
(2)通过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分化→资本主义农业
2 区别
(1)美国式道路的土地国有化特征,普鲁士道路的土地权贵私有化特征。
(2)普鲁士道路是在私有化的基础上把农奴主-地主经济容克-资产级经济
美国式道路”是通过国有土地私有化→小自耕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
制农场
(3)普鲁士道路——改良主义的道路、不彻底
美国式道路——革命道路、彻底
(4)普鲁士道路——缓慢
美国式道路——迅速
五.从两种革命道路比较中所获得的感悟
通过对两种革命道路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在两种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发生的土地革命
都毫无二致地体现了政治力量对于农业生产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进而反观中国的农业
改革道路,无论是解放前的土改还是解放后的农业合作社以及延续至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无不体现了政治力量甚至是军事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农业生产关系改革的决定作
用。
所以无论是农业还是其他产业生产关系的改革往往都会掺杂很多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因
很多的改革都会存在不彻底性,以至于为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素,也正是如此,
改善留下遗毒。
而生产关系的改革对原有利益所有者的既得利益造成的损害也正是诸多生产力以及生
产关系的改革总是面临重重困难的原因。
所以,如果没有有力的政治武器作为矛,也就很
难攻破旧有秩序外表坚固内里损腐的盾壳,柔性的改革措施和手段往往没有足够的冲击力
对旧有的秩序造成有力打击。
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简单结论:没有政治或者军事力量作为
支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