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这是一本简单易读的心
理学书籍,刚开始读的时候,是被标题吸引,想看看是一本怎样的励志书籍,不知道会不会晦涩难懂自己读不完,读起来易懂轻松,还有很多案例,让我一直有趣味读下去。

书中说一个人的性格在六岁前就形成,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对于个体
性格特征影响的重要性。

书中强调合作性的重要性,一个人具有合作的能力,就能爱护别人,关心别人同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才具有生活的意义。

书中讲到一些人具有性格缺陷:外貌特征具有缺陷被忽视的人和外貌优秀
被溺爱的人。

两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忽视或者过度关心而失去合作能力,
无法与社会沟通生活的人。

摘抄书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如下:
所有真正生命意义的真正标志: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
认可。

但凡人们认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

经验并非成功或者失败之母,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
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只有渴望将自己融入社会整体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孩子,才能成功学
会如何补偿自己的缺憾。

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
现出的无所适从。

只有夫妻二人都将对方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的时候时,双
方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才会给予对方真正的爱。

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一员,梦想着为
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6岁以前性格基本形成。

后来慢慢了解到心理学也分了几种流派,想着有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一些,于是听书时听到了《自卑与超越》,就在搞活动时囤了这本书。

最近几年,总有一些观点,把人成年后的不当行为归咎于童年时期的
一些问题,而且让人感觉这些问题是不可逆的。

阿勒泰倒也赞成部分观点,但他更赞同的是,可以通过分析产生自卑的原因,通过训练,实现自我超越。

第一章里,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与合作。

只有抱有开放态
度的人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与人合作,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章则告诉我们,要帮助和教育人,就要对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在这个环境下,对人
生进行选择时的思想和做法进行解读。

虽然这本书是大约一百年前所著,
但合作共赢、服务社会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受用。

很庆幸能够在这个时间读这本书。

开学时,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给家长
开出的书单中就有《自卑与超越》,今天读的两章,更让我感到生命初期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恰巧也是今年,因为一些事,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开始考虑
优越感和自卑感这两个看似相对的概念。

自卑有多种表现形式,感到自卑
的人,也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有害怕,有紧张,也有些许高傲和冷漠。

只有认识到自身自卑感深处原因的人,才能正视自己的自卑,以及因为自
卑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而早期记忆更是会陪伴我们一生的记忆,从书中的各种案例中,提醒
我作为一个母亲,该用怎样的态度和心境去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
种问题,以及他们表现出的各种情绪反应,而作为最亲近的人,我的方式
方法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育人育己,共同成长!
《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
意义。

每个人因为对其现实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
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
确理解生活。

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
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

家庭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
下的印象不可磨灭。

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
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性。

而父亲必须以平等的'
立场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

从其中一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

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
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

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真正兴趣;同时也训练
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使他们走上***而又与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更体现
了自己的价值。

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职业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在社交之中,我们与同学、朋友团结合作,
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家庭之中,我们与妻子、父母、孩子
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家庭奉献力量;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
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
出自卑情结。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忘了是哪儿听到的,自己却深有体会的一句话:
“一个自卑的人,必定也是一个自恋的人。


初时听到这句话是嗤之以鼻的,我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怎么会是
自恋的人呢?但是,不断地思考之后,却发现这就实情。

正如阿德勒在他
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所说的。

“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
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解决的,但为了让自己“争口气”,不想让自己显得很没有价值,于是强行要求自己去做,却发现自己
做不来。

接着,便会羡慕,甚至嫉妒那些会做的.人。

久而久之,便开始
对自己失去信心,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行要求自己去完成本不能完成
之事。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会产生自卑,大概就是“理想很丰满,现
实很骨感”了。

大概也是因为“我无法解决,却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这样的一个信念,才会有“自卑的人,必定是自恋,甚至是自大的人”这样的说法吧。

生活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自己本身无法完成的。

我们要学
会的,就是去接受自己“无法完成”这样的一个事实。

一旦接受了这样的
一个事实,那么很多内心冲突就会缓解下来,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也会
缩小。

我们也就会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去获得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等。

当你去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从其中一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懂得了“自卑”所赋予你自身的涵义,那个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而且这种超越,绝对像开了挂一样,让你“扶摇直上九万里”。

每个人其实都会自卑,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

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自卑给人带来影响也是根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

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

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

书中还有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奉献。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之中获得满足。

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

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自卑这一情感,同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念和看法。

自卑与超越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构成生活意义的理解。

读完这本书还是花了很多天,导致对一些内容有所遗忘,难以进行整
体的理解。

这也是本挖煤的个人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体现,以后还需继续
努力。

阿德勒阿弗雷德。

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他写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情结。

如果说全
人类都感觉我们特别棒、特别优秀,那就不会出现各种发明创造,也不会
有人类的进步。

美好的生活是一件完整的毛衣,无论你多热爱,都不能把自己编织进去,否则就会是个多余的线头,会被无情的剪掉。

关键是超越的方法是什
么呢?如果用错了方法,结果会很糟糕。

有一类人,小时候受过伤害,自卑过,那他就特别想出人头地。

所以,当长大后,他会拼命赚钱,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会伤害与周围人关系。

因此,社会中有很多不愉快的富人,或生活很痛苦的高官。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中,我们看到,赵德汉被抓时,满屋子都是钱。


认为只要有了钱,才能弥补曾经的自卑。

还有一类人,被人欺负后很自卑,为了让别人害怕他,他会去欺负别人,严重者甚至暴力犯罪。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所有暴力犯罪者,都是
懦夫。

暴力是自卑者已没有有效方法去解决自卑问题时所选择最简单易行
的超越办法。

还有一类人,他认为自己做不好,所以总是让自己得各种“病”,比
如广场恐惧症、精神***症、人格***等。

例如:有一个小伙子20多岁还
尿床,检查身体没有问题,但就是克服不了,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长大,
用这种方法去逃避对自卑的.感受。

阿德勒给年轻的我们指明了一条人生之路,无论我们是上班族、创业者,还是自由职业者,我们都要时刻感受到与社会的连接。

这样我们才过
得更有价值、更充满幸福感。

否则,赚得再多,升职再快,住房再大,内
心永远感觉空虚、寂寞。

阅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明白什么是自卑,如何超越它,如何幸福地生活。

自卑就是当你发现自己在有些事面前无能为力,但是别人做的很好的
时候就会有一种落差感。

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自己对一些事情的无能为力,关键在于你如何看
待生命的意义。

本文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既然一个人无法脱离其他人而独自生活,
那么生命的意义也必然存在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当中。

所以你必须要学会
与他人合作,将生命的意义从满足自己的优越感调整到如何在合作中奉献
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当你把注意力从自己的优越感转移到如何在合作中奉献自己
的力量时,自卑就会淡化,另一方面,在遇到问题时,你会选择合作去解
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在心理上合理化自己的无力感,避免心理上的恶循环。

如何在社会中合作,如何提高自己合作的水平,如何在奉献自己和满
足自己之间做平衡,是我下一步想要探讨的主题。

本书还提到了如何和朋友相处,如何看待犯罪,如何看待婚姻和爱情,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的作用。

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开始转向如何在社会中协作,如何
主动的.去生活和热爱他人,如何和自己的自卑感和谐相处,真的是很有
深度的一本书。

一、书本简介
《自卑与超越》书名很容易误导人,买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解释自
卑的书,看完后,依旧自卑。

我是个自卑的人,“不了解一个人的幼年,
就无法了解其童年”。

小时候,父母总是很严格,记得无论外面有多少人,只要听到你说脏话,就打嘴巴;考试必须班上前3名,否则抄字帖,但即
使长期第一名也没奖励;老爸字写得很好,看你写得难看,就得擦了重新写。

小时候听的大道理贼多,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这样的'环
境下怎么可能自信。

倒是我弟,皮糙肉厚,耐打,一个家庭,养了两个性
格完全相反的人,家庭环境很重要,出生顺序也挺重要。

自卑感与优越感相辅相成,为了建立优越感,认真学习,听话、懂事、少犯错,但做这些更多的是讨好父母。

读大学后,彻底自由了,然而很多
东西都印在骨子里了,改变不了。

二、生活对我的意义
看完这本书,也没发现生命的意义。

小时候怕死,安慰自己人死了可
以成为大地一部分,继续见证沧海桑田;中学时期得知,宇宙在膨胀,地
球有一天终会消失,那就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吧;可现在,宇宙也会消失,
好吧,总有一天灰飞烟灭,无人知晓,唉,背脊发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