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作文高分策略 注重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立意
千古文章立意为高。
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
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文章匠心独运、巧妙立意至关重要。
立意和审题密切关联:审题——戴起你轻松的“镣铐”,立意——跳成我潇洒的“舞蹈”!
“镣铐”下,不能步履蹒跚,“镣铐”下,须寻求舞姿的潇洒自如。
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
一、化实为虚
例如写“回家”,如果简单的“实题实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如果把“回家”虚化,写出“家”的另一种含义,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的归依之处,就会比较新颖,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1. 立足本意,把握特点,比喻虚化。
即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例如写“桥”,它的本意特点指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据此可以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写“路口”,它的本意特点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据此可以立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 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写“色彩”,由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
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民族主题“黄色,我们的骄傲”;怀念主题“黑色,我心中抹不掉的痛”等。
3. 添加因素法: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快速打开思路。
例如写“窗”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可立意为“打开世界之窗”“开启心灵之窗”“学习新知识之窗”“探索奥秘之窗”“理解父母之窗”“了解传统文化之窗”等等。
佳作示例(2013.北京卷)
手机向北,沟通向南
冬天向北,夏天向南;生命向北,死亡向南;相悖向北,相交向南;手机向北,沟通向南。
向北向南,南辕北辙。
从烽火传递到飞鸽传书,从飞鸽传书到手机通讯,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无疑问,手机媒体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一个人的思念就可以迅速地传递到手机的另一端;足不出户,电波就可以带着你的思想,遨游于天地之间,驰骋于这大千世界。
高速发展的手机科
技,将整个瞬息变幻的世界全部装进了一台小小的机器中,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用10个阿拉伯数字概括,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瞬息交流。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自从手机媒体迅速发展起来,人们之间的沟通也随之变化了,形成了“手机朝北走,沟通往南流”的景象。
当数年未见的同窗同学,本应聚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时候,你却掏出自己的手机,浏览起所谓的世界大事,这样的聚会是你期盼已久的么?面对面的交流被隔断,心与心的沟通被一个小小的屏幕所阻拦,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咫尺天涯吧。
当风尘仆仆的亲人如约而至,一家人坐在电视旁烤着火、吃团圆饭、听长辈发牢骚的时候,你又掏出心爱的手机,发发微信,聊聊QQ。
当你把自己的笑脸隐藏在发着幽幽暗光的屏幕之下时,你又何曾想过老年人心中的酸楚?
当足不出户已经成为习惯,当面对面交流已经成为一种障碍,那么手机又该何去何从?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可是在我看来,现在这种所谓的先进手段还不如古代的书信。
自古以来,多少名人心怀种种情愫,留下了殷殷深情。
你看,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短短一行,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的《出师表》可歌可泣;李密的《陈情表》也感人肺腑,忠义之情,令人钦佩!大家思考一下,倘若他们有了手机,杜甫、岑参是否还能写下这样的千古名句,孔明、李密是否还能够将拳拳之意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手机是方便人们交流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人与人交流时凶神恶煞的拦路虎。
假如我们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注定是不能“心连心”的人,我们发出的短信最终只会代表着一串字符,消失在人际交流的大路上。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化实为虚、勇于反思、见解卓异。
作者以手机为切入口,从手机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沟通”,并据此立意:手机向北,沟通向南。
重点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谈了手机带来的弊端:友情因玩手机而受阻,亲情因玩手机而变味,同时列举古代精彩的诗文、诗情,突出无手机时代的文学成就,最后呼吁“心连心”的交流。
化实为虚的立意包含了批判与忧思,彰显了作者的思维力量和自省精神。
二、化虚为实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暖”“改变”“财富”“心灵的选择”“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等。
对于这些比较“虚”的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的方法。
“虚题实写”,即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事、物,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思索。
1. 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例如写“追求”初看起来题目大而空,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
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2. 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例如写“幸福”,可设问联想: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样的情况下让你感到幸福?什么人让你有幸福感?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你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情况下,你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这些问题,学生基本也能够明白可以写些什么了。
写记叙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迅速展开写作思路,写议论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多方搜集素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佳作示例(2012.江西卷)
燕子不归春依然
宋代诗人戴叔伦曰:“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语杏花寒”。
然而,只要你向远方观瞻,就会发现其实时间仍在流转,燕子不归春依然。
古今往来,文人墨客似乎都在感伤自己的失去,“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恨身居官场,受尽束缚;“那堪片片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恨春景难再;“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伤年华已逝。
如此碎碎叨叨自怨自艾,倒不如换个思维学会寻找拥有。
学会拥有是一种心态。
当你觉得愁如一江春水、一城风絮、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时,不妨调整心的焦距,让伤愁的自己看到更远处风吹杨柳、龙腾瀚海的美景。
季羡林在“文革”时一边扫厕所一边想着翻译,欣羡自己虽然失去了自由和惬意,但好在还拥有笔、拥有书;能够写、能够看,心态一平和,也就能乐观地活下去了。
学会拥有是一种智慧。
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的的阿丑姑娘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我不美丽,很丑,但我感谢老天赐予我这样一幅丑陋的皮囊。
它使我远离了宫中的嘈杂,一个人待在偏院里,自由自在。
这一点,是宫中许多女人都想拥有的。
虽然没有权利,但我自由;虽然总是被人嘲笑,但也比在宫中争来斗去要强。
”试想如果阿丑倾国倾城有权有势,定会和其他嫔妃争宠,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最终两败俱伤不得善终。
学会拥有是一种升华。
繁花落尽见真醇,学会拥有,才能使灵魂原本蕴含的重量载入更丰富的内涵,成为千斤顶、万斤锤。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便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生长河中有太多精彩剧本,打开心灵,回思那些过往,让生命升华过滤。
明代余谦,明危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最终竟以“谋逆”之罪被诛。
然而他无畏地赴死,因为他曾经拥有过坚贞的忠心和壮阔的人生。
没有学会拥有的人是最可悲的人。
终日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他们的岁月长河只剩下空空如也的呻吟和惶恐。
所以,不要认为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
尽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历史还会浩荡向前。
握紧拳头,接受命运挑战吧!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以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构成文章结构的建筑美。
通过细化分解,将中心分解为“学会拥有是一种心态”“学会拥有是一种智慧”“学会拥有是一种升华”三个分论点,化虚为实,有力地诠释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题好一半文”,作者以“燕子不归春依然”为题,新颖独特,具有诗情画意的古典美。
同时本文善于化用诗词,文采斐然,句式整散结合、灵活多变,呈现出灵动参差之美,读来如饮美酒一般,不觉醉矣。
三、辩证思维
辩证思考法主要适用于关系型作文材料。
辩证法是人类历史上最完整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它的联系、发展和内因外因这三大基本观点,以及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这三个基本规律,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审题立意,构思作文,那么,所写的文章内容深刻全面,结构严密匀称。
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揭示了理想和实干的关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只有理想远大,才能找到人生中为之奋斗的事业;而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接近理想。
考虑到这样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最佳立意。
(2010年山东卷)材料提到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说明阴影也是美的因素。
人们陶醉于光明的时候,要敢于正视阴影的存在;看到阴影的存在,更不能忽视光明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够客观冷静地应对人生的一切变化。
另外还要明白“光明”“阴影”的比喻义,如“温暖”与“寒冷”、“逆境”与“顺境”等。
佳作示例(2010.山东卷)
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
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棵玫瑰有美丽的花瓣,也有婆娑的倩影。
既然有太阳的暴晒,就会有夜晚的清凉;既然有奇寒的冬日,就会有绽放的梅花。
正如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那美丽,那魅力是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的。
忘不了盛开在荒芜土地上的并蒂莲——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是生长在绝崖边缘的光明的花瓣,要想采摘必须英勇无畏。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的美艳与甜蜜,付出了生命的哀婉。
那阴影是那么的凄惨,世仇与结怨埋葬了爱情的火焰。
只有用死亡的抗争,才会消解家族的仇怨?为什么莎士比亚至今熠熠生辉?因为这里渗透了生存还是毁灭的理性判断。
光明与阴影时时浮现,是否展现美丽的娇艳?
德国诗人席勒说:“真正的爱情,是绝望的!”难道光明的火一定要把阴影照亮才能展现人生的无限?上帝说,是的。
美丽,栖居在光明与阴影的树枝上,于是酝酿了宝黛,酝酿了天上街市的灯盏。
当我们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我们也看到了杰克与罗丝的生死爱情,也看到了让女人与小孩先走的善心与光明;当我们看到马丁•路德•金挥手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光明,也看到一颗罪恶的子弹射穿这位黑人头颅的阴影;当我们看到马克思为共产国际呐喊,呼唤光明,也看到他的小女儿去世,他都没有两英镑来安葬她,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马克思执著的意志。
这就是光明与阴影的辩证法。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人生的路上,肯定有光明的追索,也肯定有寂寞、孤独、创伤、痛苦为伴。
怎么办?是战胜阴影?还是被阴影战胜?这是人生的抉择。
忽然想起张炜说的话:“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
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还有搏击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马克•吐温,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
长长的流浪,无
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
”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难分难解。
【名师点评】:文章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和雪莱的诗句开篇,第二段引进托尔斯泰名言,既避免了开头引用原题材料的俗套,又水到渠成的指出一切美丽、魅力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
随后辩证的分析光明与阴影的相互关系,论证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难分难解。
文章语言富有哲理,精当的实例与点题句处处辉映,既总结了故事揭示的意义,又紧扣了主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立意总结】抽象材料具体想(化虚为实),具体材料抽象想(化实为虚),关系材料辩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