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考点汇编解析系列—病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病句
【一、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

”黄冈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已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答案】3.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A项,“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缺宾语,应加上“的准备”。

C项语义重复,“约”和“左右”重复,去掉一个。

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否”。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纵观近几年的中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

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

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解析】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
初三考生必备
1初三学生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中考语文里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2、看到动词不放过
中考语文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如: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中考语文中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例如:
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考点解析】修改病句口诀与例子
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
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
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
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搏"后加"精神")(4)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6)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7)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8)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9)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指代不明:
例1: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

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五)自相矛盾:
例如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例2: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总之,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二、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 分)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

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答案】6、(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建议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一、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
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三、介词位置不当
(7)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解析】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
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1、压缩法。

即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去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提取出句子的主干,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该方法可以检验句子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这两种语病。

2、语感法。

即借助默读、品析,去发现词不达意、语序不当等语病。

3、代入法。

若发现句子与语感相矛盾,而又无法判定是什么语病,则可以用掌握的几种病句类型逐一代入检查,这样就会让隐匿的语病无处遁形。

针对每种病句类型的具体辨析方法
1、搭配不当的辨析
关于搭配不当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关联词搭配不当。

②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③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彼此失应。

④望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前后失应。

⑤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动宾搭配不当。

主要的辨析方法:
(1)看主干成分
句子的主干成分是指主语、谓语、宾语。

拿到一个句子,首先迅速划出它的主干,然后看主、谓、宾三者之间能否两两搭配。

例如:
①今年,该市的棉花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提取句子主干为“棉花生产长势良好”,作者要说“棉花长势良好”,但是说成了“棉花生产”“长势良好”不符合搭配习惯,属于主谓不能搭配,应将“生产”删去。

②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的专业化队伍。

提取句子主干为“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队伍”,明显是动宾搭配不当,“聚集”的应该是“人才”而不是“队伍”,应该将“队伍”改为“人才”。

(2)看枝叶(附加)成分
句子的附加成分是指定语、状语和补语,主要看这些成分能否修饰、限制它们的中心词。

例如:
①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

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②自己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事都能做好。

“手”可以是“能干的”,但“聪明”的“手”使人无法理解,可以改为“能干的”。

2、成分残缺的辨析
对于成分残缺的辨析,我们主要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

对于较复杂的长句,提取句子主干,即把句子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抽取出来,简化成短句,从而辨析句子是否缺少应有的成分。

例如: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提取句子主干为“得到了赞扬”,通过句子主干看出句子缺少主语。

原因是使用介词“由于”,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由于”。

②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于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提取句子主干为“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发扬了敢于拼搏,夺得了冠军。

”,通过句子主干看出句子“发扬了敢于拼搏”缺宾语,应在“敢于拼搏”后加“的精神”。

3、重复多余的辨析
对于语法成分重复,我们可以使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通过分析句子主干可以看出是否语法成分重复。

例如:
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提取句子主干为“革命前辈,他们流了血,献出了生命。

”很容易看出主语多余,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可以删去。

www-2-1-cnjy-com
对于语意堆砌的语句,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句子中有没有近义词,或者一个词语中是否包含其他词语的意思,例如:
①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通过理解词
语的意思,发现“大约”和“左右”是近义词,意思重复,应该去掉一个。


②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驻足”其实就是“停下脚步”的意思,所以语意重复,需要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的辨析
辨析的关键是理顺修饰语与中心词的关系、并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关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灶。

二找,找到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列词语或短句,并划出横线。

三析,逐层分析修饰语在句中的位置有没有问题,几个修饰语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分析并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四查,修改后再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例如:
①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找出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划出横线: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逐层分析:“几千年前”“刚出土”两个修饰语的位置不正确,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②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找出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列词语或短句,并划出横线:
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逐层分析:“领导研究”和“听取”的先后顺序不当。

应该先“听取”建议后再“研究”。

5、句式杂糅的辨析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辨析时,我们主要用分析语意和句式的方法,看这个句子表达了几个意思,使用了几种句式,然后和正常的表达方式对照,看
看是否杂糅。

例如: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分析语意和句式:这个句子是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个意思凑在一块儿,造成句式杂糅,可以删去“我们”,使句子表达一种意思。

②“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分析语意和句式:这个句子是把“‘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与“‘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句式,去掉“因为”或者“的原因”。

6、句意歧义的辨析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因此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

对于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

例如:
①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子中“开刀的”有歧义,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句子中“我写不好”可以有两种停顿,形成歧义句。

一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意思是我能力有限,写的报告质量不好;二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意思是由于身份等因素,我不方便写这份报告。

7、不合事理的辨析
辨析这种语病,首先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用逻辑分析法,从概念使用、生活常识、前后逻辑等方面,判断表达的是否合乎事理、违背逻辑。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通过分析知道,作者想要表达:很多人死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但是作者表达时,将“他”当成了“死难者”,还是“幸免的一个”。

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知道:“死难者”和“幸免的一个”是矛盾的。

②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往前飞驰。

通过分析知道,作者想要表达: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飞驰。

但是作者表达时,将摩托车比作“箭”,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知道:“盘山公路”是弯曲的,“箭”是直的,所以将摩托车比作“箭”描述不合事理,与盘山公路矛盾。

8、用词不当的辨析
辨析用词不当,一般用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分析出句子的成分,然后检查主语、谓语、宾语用词是否恰当,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能否正确而恰当的修饰或说明中心语,最后再从词性、词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对象等角度分析句子的用词是否恰当。

例如:
①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分析句子成分:我们的(定语)教室(主语)又宽广又明亮(谓语)。

句子主干是: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可以看出“宽广”做“教室”的谓语不恰当。

分析修饰成分:“又宽广又明亮”修饰“教室”不恰当,因为“宽广”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可以修饰“教室”。

②他有时为一个问题甚至要跑十几里路问老师,他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分析修饰成分看出:“不耻下问”修饰“精神”恰当,但是结合前面“问老师”,可以看出使用的对象不正确。

9、概念混乱的辨析
辨析概念混乱的语病时,我们一般先提取出句子的主干,然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在概念、属性、范围、归属等方面是否恰当。

例如:
①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提取句子的主干: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古迹。

分析概念: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所以应删去“南京长江大桥”。

②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提取句子的主干:图书角有课外书。

分析概念:《中国少年报》不属于课外书,应该删去。

10、两面对一面的辨析
在辨析语病题中,能否、是否、与否、能不能、成败、优劣、好坏、高下、高低、美丑等,这些词语是语句表示两个方面的意思,只要发现这样的词,就要分析另半部分语句是否表示两个方面的意思与之相对应,如果没有,就可能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例如:
①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

“能否”是两面意思,而后半句“战胜孤独的关键”是一面意思,前后不照应,因此删去“能否”即可。

②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好坏”“有味无味”是两面意思,而后半句“思想、艺术修养”是一面意思,前后不照应,因此删去“坏”“无味”即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否定不当的辨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1)望否定词,检查是否患多重否定不当、正反颠倒病。

句子中双重否定表肯定,三重否定表否定,特别注意“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例如:
他写信告诉我,近几年,他无时无刻不忘记搜集、整理民间故事。

“忘”相当于“不记得”,“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都”,多重否定造成混乱,反倒成了他没有搜集、整理民歌。

(2)看句子的语气是不是反问句,看推断结果与语句表意是否相符。

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

尤其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

例如: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再加上否定词“否认”、“不”,三重否定与所要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

(3)看有无暗否定词。

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避免”、“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在辨析中易被忽略。

例如: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与否定词“不”构成了肯定,意思变成:睡前可恼怒,睡前可饱食,卧处可当风。

与本义相反。

12、数量词使用错误的辨析
(1)句子出现“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例如:
①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应改为“提高了”。

②该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不符合事理。

(2)“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会造成表意赘余。

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

例如:
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大约”“上下”都表示约数,一起使用造成赘余,可删“大约”或“上下”。

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单位价格”与后面的“每台3288元”意思一样。

(3)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例如:
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存在语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