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的穿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YUANXIEYING 梨园撷英
物造型时要去寻找原型,探索人物个性,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当然,那些时代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唯有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视觉去审视、分析和评判,才能找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物形象。

再如由我公司创编的现代花鼓小戏《真情花开》。

这个戏共三个人物:待业男青年毛邦华、待业女青年赖步荷以及社区梅主任(女)。

从戏的份量上看,毛邦华和赖步荷戏较多,而且矛盾冲突点也在他俩身上,社区的梅主任做配角,但是如果这个戏没有梅主任,就无法发展下去,矛盾冲突达到顶峰后,也没有人来收拾残局。

所以,尽管梅主任的戏不多,但这个角色的份量重,就像《秦香莲》中的韩琪,戏不多,份量重。

梅主任,一个社区的主任,应该算是职业女性,她的服装必须做到符合其职业特性。

大凡职业女性都有职业装,如:空姐、高铁乘务员、企业高管等,但是这个梅主任既不是空姐,也不是企业高管,她就是个社区主任,而且从年龄上看已四十多岁了,不可能像空姐那样高雅,也不能像高管那样华贵,综合这些因素,我们把梅主任的服饰定格在“普通大方的职业装”这个层面上,即上穿白色短袖衬衣,下穿藏青色中长一步裙,脚穿款式稍过时一点的黑色中高皮鞋,这种搭配与其职业身份、年龄就相对接近了。

作为舞台艺术形象,除演员自身的刻画和表演,打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戏剧有这样一句行话:三分唱,七分扮。

所谓三分唱,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唱,这个唱还包含着表演在内,即演员在台上对人物的刻画只占三分,而其服装、造型等方面的打扮却占七分。

可见戏剧舞台上的人物造型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至少能说明造型的重要性。

前面谈到的是现代戏中人物造型、服装的分析和处理。

其实,在传统戏中也一样,传统戏中经常会出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对这类人物的服装穿着,如果不是特殊要求,一般来讲并不难处理,因为传统戏服装中通常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比如小姐就穿小姐的“古装”,不可能拿一套丫鬟的服装给她穿。

相公就是相公,也不能拿酒保、店小二的“二衣子”给他穿。

尽管传统戏在穿着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同样的服装其花色、花样、花纹,适合什么样的人物,这里面就有讲究了,而且讲究还挺多。

比方说传统戏里面最常用的褶子。

褶子在戏剧舞台上的用途十分广泛,有钱的、没钱的,刁钻狡猾的、善良本分的,年龄大的、年纪小的(除娃娃生)都能穿,一般是男性穿,偶尔有女扮男装的也穿褶子。

又因褶子款式花色甚多,在舞台的表演中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关于褶子,很多资深演员都有同感,褶子戏是传统戏服装中比较难把握的一种,因为蟒和官衣,因其质地厚实(内有布衬,有些是麻料),演员穿起来宽松而且也有很好的支撑感,从某种角度说,它可以给演员“遮丑”,而褶子就不一样,首先它的材质较轻,内衬也较薄,尺寸相对来说也会小一点,演员穿在身上显得轻盈飘逸,特别贴身。

而正因为贴身,褶子在演员表演时很难把握,如果演员的动作不够漂亮或者不能很好地驾驭褶子的话,褶子就会给演员丢丑。

所以说演员宁愿演蟒袍官衣戏,也不愿演褶子戏就是这个道理。

前面讲了,褶子有很多各类,如武生褶子、书生褶子,此外还有专属丑行的公子褶子,没钱、落魄人穿的素褶子等等,总之是什么样的人物穿什么样的褶子。

褶子上的花纹也有讲究,比如同样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如果他是吟诗作赋的书生,那么他穿的褶子上面的花纹一般是梅花或是桃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喻示着读书人十载寒窗的清苦,桃花一般表示有姻缘到来;如果他是个舞刀弄枪的武生,那么,无论他穿什么颜色的褶子,一般采用“团花”的较多,因为“团花”显示着富贵、霸气、张扬,与武生人物豪迈、粗犷的性格也较为接近。

这仅仅是笔者实践工作的积累和体会。

只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停地去探索、追求,分析人物个性,还原时代背景,我们的创作和设计便不会偏离,能最大化地去接近人物形象,从而衬托好每一个舞台艺术形象。

舞台艺术是个综合性的艺术表现。

唱、念、做、打,灯、服、道、效缺一不可。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艺术规律是一种审美把握的认知方式,更是一种审美创造的生产方式,它的核心必须是与民生相依,与民心共进,与时代同行。

所谓与民生相依,即我们的艺术作品必须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是他们生活、心灵、情感上不可缺少的。

而与民心共进,即我们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大众的、质朴的、与百姓内心产生共鸣的,能反映他们灵魂深处的心声。

与时代同行,则指任何艺术创作都应该符合时代要求,被时代所接纳才会有生命力,进而与时代碰撞出和弦之声。

(责任编辑:尹雨)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