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中考必备)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中考必备)

8年级物理公式大全1、速度公式: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t=s/v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3、密度公式:求质量:m =ρV4、浮力公式:F 浮=G 物 – F 示F 浮=G 排=m 排gF 浮=ρ液gV 排F 浮=G 物 = m 物g5、压强公式:P=F/S (固体)t s v =vt s =V m=ρ面积(S)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1m 3=106cm 3 (体积V 换算) 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物体的重力 N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物理量 单位G ——重力 N m ——质量 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物体的重力 N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p =ρgh6F 1L 1=F 2L 2或写成:F = G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物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G物+G 动) s =2 h7、功的W =F s8、功率公式:P =公式变形:W =Pt9×100%1221L L F F =n 121t W 总有用W W =ηm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竖直方向):W =G h单位换算:1W=1J/s 1kW=103W。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1、速度公式:v =t s v =总总t s v ——速度m/s ;v ——平均速度m/s ;s ——路程m ;t ——时间s2、密度公式:ρ=vm ρ——密度kg/m 3;m ——质量kg ;v ——体积m 33、重力公式:G = mgG ——重力N ;m ——质量kg ;g ——常数 kg4、压强公式:① P =SF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 ② P =ρg h P ——压强Pa ;ρ——密度kg/m 3;h ——深度m5、液压公式:11S F =22S F F 1 ——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 S 1 ——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 2; F 2 ——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 S 2 ——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 2;6、浮力公式:① F 浮 = G =ρ物g v 物 ρ物——物体的密度kg/m 3;v 物 ——物体的体积m 3 ② F 浮 = F 下-F 上 F 上 ——上表面受的压力N ; F 下 ——下表面受的压力N ; ③ F 浮 =G -F 拉 G ——物重N ;F 拉 ——液体中测力计的读数N ; ④ F 浮 =ρ液g v 排 ρ液——液体密度kg/m 3;v 排——排开的液体体积7、功的公式:① W = F ·sW ——功J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s ——物体移动的距离m ; ② W = mgh m ——物体的质量kg ;h ——物体移动的距离m8、功率公式:① P = tW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 ② P = F ·v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v ——物体移动的速度m/s ; ③ P = mg ·v m ——物体的质量kg ;h ——物体移动的距离m9、杠杆平衡公式:F 1·L 1= F 2·L 2 理想机械F 1 ——动力N ;F 2 ——阻力N ;L 1——动力臂m ;L 2——阻力臂m ;10、轮轴公式:F 1·R = F 2·r 理想机械F 1 ——作用在轮上的力N ; R ——轮半径m ;F 2 ——作用在轴上的力N ; r ——轮半径m ;11、斜面公式:F ·L = G ·h 理想机械F ——拉力N ; L ——斜面长m ;G ——物重N ; h ——斜面高m12、滑轮组公式:① F = n ·h F ——拉力N ;n ——绳子股数;h ——物体上升高度m ② W 有 = G ·h W 有——有用功J ;G ——物重N ;③ W 总 = F ·s = W 有+W 额W 总 ——总功J ;W 额 ——额外功J ;s ——拉力移动距离m④η=总有W W =Fs mgh =nF mg =nFG ×100% η——机械效率 13、热值公式:Q = m ·qQ ——燃料放出的热量J ; q ——燃料的热值J/kg14、比热公式:Q = c m △tQ ——热量J ;c ——物质的比热容J/kg ·℃;△t ——温度差℃15、欧姆定律:I = RU I ——电流A ;U ——电压V ;R ——电阻Ω 16、焦耳定律:W = Q = I 2RtW ——电流所做的功J ;Q ——电流产生的热量J ;t ——通电时间s补:W = Q= Pt = I 2Rt = UIt =R U 2t 纯电阻电路的计算,必须用带R 的 17、电功率公式:P = UI P —— 用电器的功率W补:P =tW = I 2R = UI = R U 2纯电阻电路的计算,必须用带R 的 18、电学补充公式:①任意电路中:W 总 = W 1 +W 2 Q 总 = Q 1 +Q 2 P 总 = P 1 +P 2②串联电路:21R R =21U U =21W W =21P P =21Q Q R 总 = R 1 + R 2 并联电路:21R R =12I I =12W W =12P P =12Q Q R 总 = 2121R R R R +⨯ ③灯泡的实际功率:P 实= 20U U ⎪⎪⎭⎫ ⎝⎛实P 0 P 实、U 实——实际功率、实际电压 P 0、U 0——额定功率、额定电压④计算电能表转过n 转时消耗的电能:W = Nh kw 1n •⨯ = N n 106.36⨯ W ——功kw ·h / J ; n ——实际转数; N ——消耗一度电电能表的转数;⑤计算电能表转过n 转时消耗的电功率:P = Nth kw 1n •⨯ = Nt n 106.36⨯ P ——电能表消耗的电功率W。

八年级的物理公式汇总梳理

八年级的物理公式汇总梳理

八年级的物理公式汇总梳理以下是有关八年级的〔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以及梳理,欢迎大家参阅!物理公式汇总梳理一、重力(G):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 g=9.8N/kg,常取g=10N/kg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二、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视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 L三、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斜面:W总= fL+Gh=FL四、杠杆原理1、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3、单位是:帕斯卡(P)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gh其中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 g=9.8N/kg;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2、单位是:帕斯卡(P)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F浮= G排=液V排g 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W=FS 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 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一、速度(v)1、定义: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ts v =变形vt s =,vs t =s--通过的路程--m;t--物体所用的时间--s 3、单位:国际单位制:m/s常用单位km/h换算:1m/s=3.6km/h二、柱体体积(V)1、计算公式:V=ShS--柱体底面积--m 2;(1dm 2=10-2m 21cm 2=10-4m 2)h--柱体的高--m 2、单位:国际单位制:m 3常用单位dm 3,cm 3换算:1dm 3=1L=1×10-3m 31cm 3=1mL=1×10-6m 3三、密度(ρ)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公式:Vm =r 变形:V m r =,rmV =m--物体质量--kg ,常用单位:t g mg ;(1t=103kg 1g=10-3kg 1mg=10-3g=10-6kg)V--物体体积--m 3,常用单位dm 3,cm 33、单位: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r 水=1.0×103kg/m 3,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四、重力(G)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G=mg变形:gG m =m--物理的质量--kgg--重力系数--N/kg,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g 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五、压强(p)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式:SF p =变形pS F =,pF S =F--压力--N;S--受力面积--m 2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Pa=1N/m 21Pa 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初二物理公式总结

初二物理公式总结

初二物理公式总结一.【力学】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二.【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三.【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初二(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速度公式:v = s t 变形公式: 求路程——s = vt 求时间——t = s v 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重力公式:G = mgG ——重力(N )m ——质量(Kg 、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 9.8N/kg ;计算式常取g = 10N/kg ) 合力公式:F = F 1 + F 2 (F 1、F 2同一方向同一直线)F = F 1 - F 2 (F 1、F 2相反方向同一直线)密度公式:ρ= mVρ——密度(kg/m 3、g/cm 3)m ——质量(Kg 、g )V ——体积(m 3、cm 3) 浮力公式:F 浮 = G – F 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F 浮 = G F 浮——浮力(N )G ——重力(N )F ——物体浸没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F 浮 =G 排 = m 排gF 浮 = ρ水gV 排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收到的重力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压强公式:p = F Sp——压强(Pa、N/m2)F——压力(N)S——受力面积(m2)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 (h——深度(m))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F1——动力(N)L1——动力臂(m)F2——阻力(N)L1——阻力臂(m)滑轮组:F =1nG总s = nhF——动力(N)s——动力通过的距离(m)G总——总重(N)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对于定滑轮:n = 1,F = G ;s = h对于动滑轮:n = 2,F = 1/2G ;s = 2h机械功公式:W = Fs 克服重力做功:W = GhW——动力做的功(J)F——动力(N)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功率公式:P = W tP——功率(W)W——功(J)t——时间(s秒)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η——机械效率——有用功(J)W有用W——总功(J)总。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1.静力学公式-质量公式:质量=密度×体积-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²(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重力公式:F=m×g(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2.动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需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F=m×a(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有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的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3.动能和功的公式-动能公式:Ek=1/2×m×v²(Ek为物体的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功公式:W = F × s × cosθ (W为力所做的功,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4.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E1=E2(E1为初状态的机械能,E2为末状态的机械能)-重力势能公式:Ep=m×g×h(Ep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动能定理:W=ΔEk(W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ΔEk为物体动能的增量)5.斜抛运动公式- 斜抛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0 × t × cosθ (S为斜抛物体的位移,v0为斜抛物体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速度,t为斜抛物体运动的时间,θ为斜抛物体的抛射角度)- 斜抛运动的竖直上升时间公式:tup = v0 × sinθ / g (tup为斜抛物体竖直上升的时间)- 斜抛运动的竖直下落时间公式:tdown = v0 × sinθ / g (tdown为斜抛物体竖直下落的时间)- 斜抛运动的总时间公式:ttotal = 2 × v0 × sinθ / g (ttotal为斜抛物体整个运动的时间)6.圆周运动公式-圆周运动的角度公式:θ=α×t(θ为物体所转过的角度,α为角加速度,t为运动的时间)-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R×ω(v为物体的线速度,R为物体所在圆轨道的半径,ω为物体的角速度)-圆周运动的周速度公式:v=2×π×R/T(v为物体的周速度,R为物体所在圆轨道的半径,T为物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这些公式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常见公式。

初二物理公式2024合辑_八年级物理公式知识点

初二物理公式2024合辑_八年级物理公式知识点

一、力学1.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因素。

2.力的计算:力的大小=质量×加速度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外力作用,物体的速度不变。

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和力的方向一致。

力的大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F=m×a5.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6.动能和功:动能=1/2×物体质量×速度²功=力×距离7.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功动能的变化=功8.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的机械能是不变的,只会转化为内能或外界做功。

二、光学1.光传播的直线性:光在规则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由折射率比决定。

4.球面镜成像公式:1/f=1/u+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5.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因折射率不同而偏折角度不同,从而分离出不同颜色。

三、热学1.温度计量度单位:摄氏度(℃)或开尔文(K)2.热量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3.单位时间传导热量:Q/t=k×A×△T/△x其中,Q/t为单位时间内传导热量,k为导热系数,A为热传导截面积,△T为温度差,△x为传热距离。

4.热传导方程:Q=k×A×△T×t/△x5.热机效率:η=W/Qh其中,η为热机的效率,W为热机工作所做的功,Qh为高温热源给出的热量。

6.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等于相应于压强-体积图中活塞所做的功加上内能的增量。

初二物理必背公式大全完整版

初二物理必背公式大全完整版

初二物理必背公式大全完整版物理公式是物理中最基础的知识点,学会将公式总结归纳,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必背公式大全完整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必背公式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

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

易错公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拓展阅读: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兴趣和坚持初中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一、力学公式1. 力的定义公式:力(F)= 质量(m)× 加速度(a)2. 重力公式:重力(Fg)= 质量(m)× 重力加速度(g)3. 斜坡上物体的平衡公式:F = m × g × sinθ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F)等于零。

5. 牛顿第二定律:力(F)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物体的加速度(a),即 F = ma。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等大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7. 动能公式:动能(KE)= 1/2 × m × v²,其中 m 是物体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二、声学公式1. 声速公式:声速(v)= 频率(f)× 波长(λ)2. 声强公式:声强(I)= 功率(P)/ 表面积(A)3. 分贝公式:分贝级数(B)= 10 × log10(I/ I₀),其中 I 是实际声强,I₀是参考声强(一般取为 10^(-12) W/m²)4. 波动方程公式:v = f × λ,其中 v 是音速,f 是频率,λ 是波长。

三、光学公式1. 光速公式:光速(c)= 波长(λ)× 频率(f)2. 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公式):入射角(θ₁)= 反射角(θ₂)3. 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公式):折射率₁ × sin入射角(θ₁)= 折射率₂ × sin折射角(θ₂)4. 球面镜公式:1/物距(u) + 1/像距(v)= 1/焦距(f)5. 薄透镜公式:1/物距(u) + 1/像距(v)= 1/焦距(f)6. 光的光程差公式:光程差(Δx)= n × d,其中 n 是介质折射率,d 是介质厚度。

四、热学公式1. 科学温标公式:摄氏温度(°C)= 开尔文温度(K)- 273.152. 热量公式:热量(Q)= m × c × ΔT,其中 m 是物体质量,c是物体的比热容,ΔT 是温度变化。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公式速度(v)=距离(s)/时间(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变化的速度(Δv)/时间(t)3.动能公式动能(KE)=1/2x质量(m)x速度²(v²)4.力的公式力(F)=质量(m)x加速度(a)5.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x加速度(a)6.功的公式功(W)= 力(F)x 距离(s)x 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7.功率公式功率(P)=功(W)/时间(t)8.电流公式电流(I)=电荷(Q)/时间(t)9.电阻公式电阻(R)=电压(V)/电流(I)10.欧姆定律电压(V)=电流(I)x电阻(R)11.功率公式(电路中)功率(P)=电压(V)x电流(I)12.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摩擦系数(μ)x法向压力(N)13.密度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14.单位换算公式1千米(km)= 1000米(m)1米(m)= 100厘米(cm)1千克(kg)= 1000克(g)1克(g)= 1000毫克(mg)15.聚焦公式1/焦距(f)=1/物距(u)+1/像距(v)16.放大率公式放大率(A)=图像的高度(Hi)/物体的高度(Ho)=像距(v)/物距(u)17.势能公式势能(PE)=质量(m)x重力加速度(g)x高度(h)18.电能公式电能(E)=电压(V)x电荷(Q)19.压力公式压力(P)=力(F)/面积(A)20.密闭恒温定律初态气体的压强(P1)x初态气体的体积(V1)=终态气体的压强(P2)x终态气体的体积(V2)21.声速公式声速(v)=频率(f)x波长(λ)22.密度公式(声音传播)声速(v)=传播介质的弹性模量(E)/传播介质的密度(ρ)23.折射公式折射率(n)=入射介质的光速(c1)/折射介质的光速(c2)=入射角(θ1)/折射角(θ2)24.拉伸形变公式应变(ε)=变化的长度(Δl)/原始长度(l0)25.机械功公式机械功(W)= 力(F)x 位移(s)x cosθ (θ为力建和位移间的夹角)。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二物理公式大全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p=""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 (Δt=t-t0)Q放=cmΔt (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