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环境土壤学实习指导

环境土壤学实习指导

环境土壤学实习指导实验一土壤质地的识别、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不一致质地类别的土壤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如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耕性会有明显差异,化学性质如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等也会有差异,从而表现出不一致的肥力状况,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不一致的影响。

要求能用比重计法与手测法分别测出土壤样品的质地;二、实验原理简易比重计法:能迅速准确的测定土壤质地类别,且费时少,精确度高,适用于大量样本的质地测定;手测法:是最简便的质地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野外田间土壤质地的测定,但不如比重计法准确。

(一) 简易比重计法方法原理取一定量的土样,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分散成单粒,将其制成一定体积的悬浊液,使分散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

根据粒径越大下沉速度越快的原理,应用物理学上司笃克斯(stokes,1845)公式计算出某一粒级土粒下沉所需时间。

用特制的甲种比重计测得土壤悬液中所含小于某一粒级土粒的数量(g/l),经校正后可算出该粒级土粒在土壤中的质量百分数,查表即可确定土壤质地名称。

本实验使用卡庆斯基分类制,只需测定<0.01mm粒径土粒含量,就能够确定土壤质地名称(二)手测法方法原理本法以手指对土壤的感受为主,结合视觉与听觉来确定土壤质地名称,方法简便易行,熟悉后也较为准确,适合于田间土壤质地的鉴别。

可分为干测法与湿测法,两种方法能够相互补充,通常以湿测法为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土壤样品:准备三种已知待测土壤样品;过1mm筛的风干土壤样品3~5个。

2. 仪器、用具:量筒、特制搅拌棒、甲种比重计、温度计、橡皮头玻璃棒、烧杯、钟表、天平、角匙、称样纸、表面皿,白瓷比色盘、玛瑙研钵,酸度计、洗瓶、磁力搅拌器等四、操作步骤(一)手测法操作步骤湿测法取一小块土,去除石砾与根系,放在手中捏碎,加水少许,以土粒充分浸润为度,根据能否搓成球、条与弯曲时断裂与否来加以推断,表1以供参考。

表1土壤质地手测法推断标准(二)简易比重计法1. 操作步骤(1)试剂配制① 0.5mol/L的NaOH溶液:称取20g NaOH,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一、目的: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如果取样缺乏代表性,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是一项十分细致和重要的工作。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际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现挖一个1×1.5m(1×2m)的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2m 间。

然后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的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以作为分析结果审查的参考。

观察记载后,就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土样1kg 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和采样人。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

对于研究土壤结构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集。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样品置于铁盒中保存,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3、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须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研究植物或苗木生长期内土壤耕层养分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层土壤20cm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1.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比重大瓶、比重级、放水筒、滤纸、无水硫酸铵、烘干箱、汤勺、筛子;
(2)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火焰厌氧剂、蒸馏水、电子天平;
2.实验步骤
(1)测定土壤比重
(①)将土壤样品取适量放入比重大瓶中,并用蒸馏水将其淹没;
(②)把比重大瓶的锥口堵住,将大瓶翻转过来,用放水筒将大瓶中的多余水放出,再用滤纸把粒子等剩余物取出;
(③)将大瓶正置,用比重级把大瓶完全抬离水面,记录大瓶重量,记为m1;
(④)将比重大瓶内的土壤样品滤掉,把土壤积水;
(⑤)将比重大瓶逆转,将另外量好的比重级放入大瓶内,均匀把水放入大瓶内,并记录比重级重量,记为m2;
(⑥)计算土壤比重,比重=(m1-m2)/m2×100%。

(2)测定土壤粒径
(①)用汤勺取适量土壤放入筛子中,将筛子晃动,土壤粒逐渐向下筛落,犹在不同筛孔处截留;
(②)将筛上的土壤粒清洗干净,随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筛上的土壤粒,得到各筛孔处土壤粒重量,从而算出粒径分布;
(3)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①)将土壤样品称量8g,并用烘干箱烘干。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本、外专业通用)编者:吕贻忠中国农业大学基础土壤组目录说明实验一不同土地类型的“野外认地”实验二室内各种岩石、矿物及其风化标本的观察实验三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实验四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实验五田间认土实验六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七土壤矿物质颗粒分析(一)比重计法(二)吸管法实验八土壤微团粒测定实验九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实验十土壤容重的测定实验十一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实验十二凋萎系数的测定实验十三土壤水分含量(新鲜土样)的测定和田间验墒实验十四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实验十五毛管持水量的测定和毛管上升现象的观察实验十六土壤透水性的测定实验十七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实验十八土壤胶体凝聚、分散和电泳现象的观察实验十九几种土壤吸收性能的观察实验二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二十一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性状的观察实验二十二土壤腐殖质的快速测定实验二十三土壤酸度的测定实验二十四土壤全氮的测定实验二十五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实验二十六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实验二十七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实验二十八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测定实验二十九土壤有效硼的测定实验三十土壤中有效锌、锰、铁、铜的测定附表1 国际单位(S1)蝗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附表2 土壤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的变更附表3 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常用计量单位的变更情况说明本《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教材是在原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本专业)和植物生产类专业(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修改和扩充了必要的内容编写而成的。

故将本、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合并通用。

本、外专业土壤课程实验具体做哪些实验项目,由任课教师从中指定选用,本教材也可供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分析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编写了30个土壤常用实验测试项目,以适应土壤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用性较强。

同时,将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也变更过来,并附表1~3,以便寻查。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一、土壤基本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质地的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量比法测定法、颗粒比法测定法、手感法等。

2.土壤容重的测定:通过采用样品田间容重法、样品理论容重法、样品饱和容重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3.土壤孔隙度的测定:包括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测定,可通过实验测试样品的重量、容重和含水率等参数进行计算。

4.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可采用重量法测定、体积法测定以及烘干法等方法进行。

其中,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化学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pH值的测定:可通过玻璃电极法、玻纤电极法、比色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碱液滴定法、热酸浸提法、溶液色谱法等方法对有机质进行测定。

3.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测定:可通过石蜡片法、玻璃片法、双波长比色法、摄谱光度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土壤物理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持水性的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沙、砂土和黏土的水分保持量测定、田间试验法测定等。

2.土壤持肥性的测定:可通过沉降率法、沉淀法、筛选法等方法测定土壤的持肥性。

3.土壤渗透性的测定:可通过试验室渗透仪法、试验室浸润法、热扩散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四、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涂片法、白化法等。

2.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可通过尿素酶活性测定法、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法、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法等方法进行。

除了以上提到的实验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土壤实验测定方法,例如土壤膨胀性的测定、土壤沉降性的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等。

这些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对土壤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从而为土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林业、环境保护以及土壤改良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土壤学实习指导

土壤学实习指导
容量瓶编号
含P5μg标准液(ml)
显色容积(ml)
标准液浓度(μg)
消光度(E)
0
0
50
0
0
1
1
0.1
0.042
2
2
0.2
0.083
3
3
0.3
0.132
4
4
0.4
0.179
5
5
0.5
0.227
根据上表数据可得标准液浓度(设为y,单位为μg)与消光度(设为x、单位为E)的关系式为y=2.239x。
3.计算:
3计算
1实验数据:
本次实验测消光度为0.021E,则标准曲线μg数为y=11.393x=11.393×0.021=0.239,土样重0.2035g;
2计算全氮量:
N%= ×100%
= ×100%
= 0.5828 %
其中,标准曲线表μg数:从氮标准曲线上查得与消光度对应的氮的浓度;
:将N的μg换算成g
(1)实验数据
本实验测消光度为0.046E则标准曲线μg数为y=2.239x=2.239×0.046=0.1030,土样重为0.2035g;
(2)计算全磷量:
P%= ×100%
= ×100%
=0.0506%
其中,标准曲线μg数:从磷标准曲线上查出磷的浓度;
:将磷的微克换成克数;
100:换算成每100g土样中含磷的克数;
(4)比色结果:
容量瓶编号
含N10μg标准液(ml)
显色容积(ml)
标准液浓度(μg)
消光度(E)
0
0
50
0
0
1
1
0.2
0.034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1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2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环境土壤学实验教案

环境土壤学实验教案

环境土壤学实验教案第一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土壤样品以进行后续分析1.2 实验原理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和技巧1.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采样工具(如铲子、勺子等)实验室常用设备(如天平、研钵等)1.4 实验步骤采样前的准备工作采样方法的选择和操作土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准备1.5 实验注意事项采样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土壤样品处理的注意事项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2.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理解土壤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2.2 实验原理土壤物理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2.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天平、水分计等)2.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的水分测定土壤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测定土壤样品的密度测定2.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3.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化学性质理解土壤化学性质对环境的影响3.2 实验原理土壤化学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3.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PH计、滴定仪等)3.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的PH值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养分元素测定3.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四章: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4.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生物性质理解土壤生物性质对环境的影响4.2 实验原理土壤生物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4.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显微镜、培养箱等)4.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植物残留物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测定4.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5.1 实验目的学会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2 实验原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5.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5.4 实验步骤收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数据分析和处理指标数据编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5.5 实验注意事项评价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性第六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6.1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6.2 实验原理土壤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6.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污染源、修复设备等)6.4 实验步骤土壤污染的模拟实验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操作修复效果的评估和分析6.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修复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技巧第七章:土壤水分与养分循环7.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水分与养分循环的重要性学会测定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动态变化7.2 实验原理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循环过程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测定方法和原理7.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水分计、养分分析仪等)7.4 实验步骤土壤水分的测定与动态监测土壤养分的测定与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7.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八章: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8.1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侵蚀的类型和过程掌握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技术8.2 实验原理土壤侵蚀的定义和分类水土保持的原理和方法8.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侵蚀模型、水土保持设施等)8.4 实验步骤土壤侵蚀的模拟实验水土保持技术的实际操作侵蚀控制效果的评估和分析8.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水土保持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技巧第九章:土壤环境监测与保护9.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学会进行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9.2 实验原理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指标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原理和技术9.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监测仪器、修复设备等)9.4 实验步骤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应用监测数据分析和保护效果评估9.5 实验注意事项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10.1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2 实验原理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步骤10.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10.4 实验步骤选择综合实践的主题和问题设计和实施实践方案10.5 实验注意事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调整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重点解析。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1.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2.将每个样品的表面杂质去除,并用无菌纸袋分装。

2.土壤质地分析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后静置。

3.因土壤中颗粒沉降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土壤颗粒分层现象。

3.土壤酸碱性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酸碱试剂,轻轻搅拌。

3.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4.土壤养分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硝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取出上清液,用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硝酸盐含量。

5.土壤pH值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酸性染料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确定土壤的pH值。

6.土壤肥力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根据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土壤的肥力。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和试剂用量应准确记录。

•实验后要清洗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土壤质地、酸碱性和养分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初步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情况,为后续的土壤改良和植物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土壤学实验是了解土壤性质和肥力的重要手段,实验结果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

通过掌握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土壤学实验指导的详细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土壤养分和酸碱性,评估土壤肥力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目录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3)比重计速测法 (4)土壤质地测定(吸管法) (8)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9)实验二土壤容重和孔性的测定和计算 (11)实验三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14)实验四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 (17)实验五土壤流限和塑限的测定 (20)实验六岩石及成土母质类型的野外认识 (24)实验七土壤剖面及棕红壤观测实习 (26)实验八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31)实验一 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

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21229d d V gr η-=V :半径为r 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 :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 :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6F r v πη=(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Fˊ=P -FA =3331212444()333r gd r gd r g d d πππ-=-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 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力(F),即3124()3r g d d π-=6r v πη3122124()2369r g d d d d V gr r ππηη--==∴又 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 (S -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 一时间.秒)。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壤学实验指导⼟壤学实验指导⽬录实验⼀⼟壤机械组成分析和质地鉴定 (2)实验⼆⼟壤有机质的测定 (6)实验三⼟壤有效养分的速测⽅法 (8)实验四⼟壤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17)实验五⼟壤酸碱度的测定 (20)实验六⼟壤剖⾯的观察和记录 (23)实验⼀⼟壤机械组成分析和质地鉴定⼟壤粒径分析过去也称机械分析,是⼟壤科学最古⽼的测定技术之⼀。

⼟壤基质由不同⽐例的、粒径粗细不⼀,形状和组成各异的颗粒(通称⼟粒)组成,⼀般分为砾、砂、粉粒和粘粒4级。

砾是最粗的⼟粒,我国主要农区⼟壤并不多见,只是在⼟⽯区,近河滩的⼭坡⼟壤中才出现砾,以致影响⼟壤的基质特征。

粗砂的⽐表⾯积⼩,表⾯只能吸附少量⽔分⼦(包括⽔汽分⼦),在其表⾯形成极薄的⽔分⼦导。

粗砂粒间的孔隙粗,⼤多超过⽑管孔径,所以它所保持的⽔是在粗砂粒间的接触点,为弯⽉⾯⼒所保持。

在与植物根接触时也能被吸收。

这种情况在砂砾混合或以砾为主时更为明显。

细砂和粗粉粒的矿物组成与砂粒类似,两者的性质相近。

它们已有明显的表⾯吸附分⼦能⼒,颗粒间孔隙的孔径表现为最活跃的⽑管作⽤,⽑管⽔上升迅速,上升⾼度可达2~3。

中、细粉粒的矿物组成仍与砂粒相同,但表⾯积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属粘粒范围的若⼲性质。

表⾯吸附⽔分⼦的⼒和⽑管⼒都较强。

⽑管⽔⽑管⽔上升运动缓慢,上升⾼度可能相当⾼,但需时间很长,速度过慢,实践意义不⼤。

粘粒是⼟壤中最细部分,粘粒矿物是扁平的⽚状或盘状,具有极⼤的⽐表⾯积,粘粒表⾯有负电荷与其邻近的⼟壤⽔中的阳离⼦形成双电层。

巨⼤的表⾯积和表⾯负荷使粘粒有极强的吸附⽔分⼦能⼒,形成与其粒径⽐较相对厚的⽔层或⽔膜。

粘粒间的孔隙极细,粘粒吸附的⽔膜就有可能充满或堵塞这些极细的孔隙。

粘粒孔隙在吸附⽔膜外侧可能还有少许空间借助⽑管作⽤保持少量⽔分,在⽔膜不堵塞孔隙的前提下,孔隙越细⽑管⼒越强。

不⾔⽽喻,粘粒在⼀定含⽔量范围表现极强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缩湿胀的程度极⾼,经湿润后的⼲粘粒容易出现较厚的结⽪,并且形成坚硬的坷垃和⼟块,要极⼤的⼒量才能调⽪敲破打碎,因⽽需要很⾼的耕作技术才能得到较好耕作质量。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资料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资料

土壤地理学实验手册目录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含水量测定 (1)实验二土壤颗粒分析 (4)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8)实验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11)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14)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含水量测定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测定土壤水分是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以作为土壤水分管理,如确定灌溉定额的依据。

在分析工作中,由于分析结果一般是以烘干土为基础表示的,也需要测定湿土或风干土的水分含量,以便进行分析结果的换算。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一)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二)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三)土壤物理分析样品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主要为砂粒
砂壤土
疏松
砂粒占优势,有少许粉粒
能成土球,不能成条(破碎为大小不同的碎段)
砂粒为主,杂有粉粒
轻壤土
稍紧
易压碎
粗细不一的粉末,粗的较多,粗糙
略有可塑性,可搓成粗3mm的小土条,但水平拿起易碎断。
主要为粉粒
中壤土
紧密、用力
方可压碎
粗细不一的粉末,稍感粗糙。
有可塑性,可成3mm的小土条,但弯曲成2-3cm小圈时出现裂纹。
三、思考题
1、为什么分散剂都用钠盐溶液?
2、为什么用于研磨土样的玻璃棒要带橡皮头?
3、土粒悬液搅拌前为什么要测量温度?沉降期间为什么不能搬动沉降筒?
4、作空白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外加热法)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去很大,它不仅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而且还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土壤有机质的存在对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土壤结构、耕性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土壤有机
主要为粉粒
重壤土
更紧密,用
手不能压碎
粗细不一的粉末,细的较多,略有粗糙感。
可塑性明显,可搓成1-2mm的小土条,能弯曲成直径2cm的小圈而无裂纹,压扁时有裂纹。
主要为粉粒,杂有粘粒。
粘 土
很紧密不易
敲碎
细而均一的粉末,有滑感。
可塑性、粘结性均强,搓成1-2mm的土条,弯成的小圆圈压扁时无裂纹。
主要为粘粒
粒径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测定不同直径土壤颗粒的组成,并进而确定土壤的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在土壤形成和土壤的农业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实践表明,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的保持和运动,并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壤学实验指导⼟壤学实验指导四川农业⼤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2004年8⽉实验⼀⼟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壤样品(简称⼟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壤分析⼯作的⼀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法采集和处理⼟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样的采集分析某⼀⼟壤或⼟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壤,这就是⼟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法。

(⼀)⼟壤剖⾯样品⼟壤剖⾯样品是为研究⼟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分类。

应按⼟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根据⼟壤发⽣层次由下⽽上的采集⼟样,⼀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的⼟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公⽄;放⼊⼲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号码、⼟层和深度。

(⼆)耕作⼟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壤肥⼒情况,⼀般采⽤混合⼟样,即在⼀采样地块上多点采⼟,混合均匀后取出⼀部份,以减少⼟壤差异,提⾼⼟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壤的全⾯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和堆积过肥料的地⽅。

2、采样⽅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铲去掉表层3毫⽶左右的⼟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的⼟壤(见图1)。

将各采样点⼟样集中⼀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袋中带回。

(三)⼟壤物理分析样品测定⼟壤的某些物理性质。

如⼟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对于研究⼟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块不受挤压⽽变形。

(四)研究⼟壤障碍因素的⼟样为查明植株⽣长失常的原因,所采⼟壤要根据植物的⽣长情况确定,⼤⾯积危害者应取根际附近的⼟壤,多点采样混合;局部危害者,可根据植株⽣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取样(⼟壤与植株同时取样),单独测定,以保持各⾃的典型性。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壤学实验指导⼟壤学实验指导实验室规则1、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声谈话。

关闭⼿机。

2、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3、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讨论,并⼤胆提出⾃⼰的看法,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安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指导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指定地⽅,严禁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和地板。

学⽣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可离开。

⽬录实验⼀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岩⽯的观察鉴定 (3)实验⼆⼟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9)实验三⼟壤剖⾯野外观察 (12)实验四⼟壤⽔分的测定 (16)实验五⼟壤颗粒分析及⼿测质地 (17)实验六⼟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 (20)实验七⼟壤酸碱度的测定 (23)实验⼋⼟壤⽐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25)实验九⼟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28)实验⼀主要成⼟矿物和岩⽯的识别⼟壤是由母质发育⽽成,母质是岩⽯风化的产物,岩⽯是矿物的集合体,⽽矿物本⾝⼜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学习⼟壤学的⼈,必须先学习岩⽯和矿物,以了解⼟壤母质,为学习⼟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放⼤镜、条痕板、⼩⼑、硬度计、⼩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和成⼟岩⽯进⾏⾁眼观察鉴定。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形态矿物形态除表⾯为⼀定⼏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排列者,如⾓闪⽯。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膏、斜长⽯。

⽚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体,如云母。

粒状——⼤⼩略等及具有⼀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起,如橄揽⽯、黄铁矿。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意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

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

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

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

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

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1.采样点确定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2.剖面采样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cm,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擦划,(必须注意矿物硬度小于瓷扳)所留在瓷板 上的颜色即为条痕。条痕对有色矿物有鉴定意义。
(四)光泽
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按其表现可分为: 金属光泽——如黄铁矿 半金屑光泽——如赤铁矿 非金屑光泽——玻璃光泽:如石英晶面
油脂光泽:如石英断口面 丝绢光泽:如石棉 珍珠光泽:如白云母 土状光泽:如高岭石
(三)结构
1、岩浆岩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相互组合的关系。其主 要结构有:全晶质等粒、隐晶质、斑状、玻璃质(非结晶质)结构。
全晶质等粒结构——岩石中矿物晶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且晶粒大小一致。如花岗岩。 隐晶质结构——岩石中矿物全为结晶质,但晶粒很小,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出晶粒。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不等,有粗大的晶粒和细小的晶粒或隐晶质甚至玻璃质 (非晶质)者称斑状结构。大晶粒为斑晶,其余的称石基。如花岗斑岩。 2、沉积岩结构 指岩石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结晶程度所形成的特征叫结构。一般沉积岩 结构有:碎屑结构(砾、砂、粉砂)、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等。 ①碎屑结构 碎屑物经胶结而成。胶结物的成份有钙质、铁质、硅质、泥质等。按碎屑 大小来划分有: 砾状结构——大于 2mm 以上的碎屑被胶结而成的岩石,如砾岩。 砂粒结构——碎屑颗粒直径为 2—0.1mm 者如砂岩。 粉砂结构——碎屑颗粒直径为 0.1—0.01mm 者如粉砂岩。 ②泥质结构 颗粒很细小,由直径小于 0.01mm 的泥质组成,彼此紧密结合,成致密状,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决定于矿物的颜色,观察岩石的颜色,有助于了解岩石的矿物组成。如岩石深 灰及黑色是含有深色矿物所致。
(二)矿物组成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揽石。沉积岩主要矿物除石 英、长石等外,还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有机质等。变质岩的矿物组成除石英、长 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外,常含变质矿物如石榴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绢云母等。
(五)硬度
矿物抵抗磨擦或刻划的能力。决定硬度时,常常用二个的大小,以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作标准,从滑石到金刚石依次定为十个等级,
4
其排列次序是:
代表矿物 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硬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等。
同一矿物,解理与断口的性质表现出互为消长的关系,如极完全解理的云母,则不易见到
断口。
(八)盐酸反应
含有碳酸盐的矿物,加盐酸会放出气泡,其反应式:
CaCO3+2HCl——→CaCl2+C02↑+H2O
根据与 10%的盐酸发生反应时放出气泡的多少,可分四级:
低—— 徐徐的放出细小气泡
中——明显起泡
高—— 强烈起泡。
在野外可用指甲(硬度 2-2.5)、回形针(3)、玻璃(5)、小刀(5-5.5)、钢锉(6-7)代
替标准硬度计。
(六)解理
矿物受击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矿物破裂时呈现有规则的平面
称为解理面,按其裂开的难易、解理面之厚薄、大小及平整光滑程度,一般可有下列等级。
极完全解理——解理面极平滑,可以裂开成薄片状,如云母。
必须指出,在同一矿物上可以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几向解理出现。例如云母具有一向
极完全解理;长石、辉石具有二向完全解理;方解石具有三向完全解理等。
(七)断口
矿物受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面,称为断口。在解理不发达以及非结晶矿物受击后,
容易发生断口。其形状有:贝壳状(如石英的断口)、参差状(如自然铜)、平坦状(如磁铁矿)
完全解理——解理面平滑不易发生断口,往往可沿解理面裂开成小块,其外形仍与原来的
晶形相似,如方解石的菱面体小块。
中等解理——在矿物碎块上,既可看到解理面,又可看到断口。如长石、角闪石。
不完全解理——在矿物的碎块上,很难看到明显的解理面,大部分为断口,如磷灰石。
无解理——矿物碎块中除晶面外,找不到其他光滑的面,如石英。
土壤学实验指导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6 年 4 月
前言
为了适应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土壤学实 验指导》书,为广大农、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高等院校、农业中等专 业学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实验教材或工具书。考虑到分析条件等原因, 书中有时在同一分析项目中并列了几个方法,可根据分析项目和要求 等选择应用。本指导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土壤水分、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酸碱度的分析。本指导书由王景明、朱美英、熊 江波编写,卢志红、张频审核。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错误 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石膏 赤铁矿 褐铁矿 磁铁矿 滑石
板状、针状、 柱状
块状、鲕状、 豆状
块状、土状、 结核状
八面体、粒状、 块状
鳞片、块状
绿、黑、 黄灰、褐 无、白
暗红至铁 黑
樱红
玻璃 油脂 玻璃、珍 珠、绢丝 半金属、 土状
黑、褐、黄 棕 黄 土 状
铁黑

色白、浅黄 白
金属 玻璃
5 2 5.5-6 4-5 5.5-6 1
不完全 完全 无
无 完全
参差状 贝壳状
高岭石
土块状
白、灰、浅黄 白、黄 土状

其他
风化特点与分解产物
晶面上有条纹 不易风化、难分解,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
解理面上可见 双晶条纹
有弹性
风化后产生粘粒、二氧化硅和盐基物质,正长石 含钾较多,是土壤中钾素来源之一。
白云母抗风化分解能力较黑云母强,风化后均能 形成粘粒。并释放大量钾素,是土壤中钾素和粘 粒来源之一。 容易风化分解产生含水氧化铁,含水氧化硅及粘 粒。并释放大量钙、镁等元素。 易风化形成褐铁矿,二氧化硅以及蛇纹石等次生 矿物。 易受碳酸作用溶解移动,但白云石稍比方解石稳 定,风化后释放出钙、镁元素,是土壤中碳酸盐 和钙、镁的重要来源。
(二)颜色
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地说,颜色是 光的反射现象。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矿物 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因 锰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即是他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由于氧化膜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颜色。
3
实验一 常见成土矿物标本的观察与认识
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 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 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用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小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 和成土岩石进行肉眼观察鉴定。
贝壳状
白云母 黑云母
片状、板状
无 黑褐
白 浅绿
玻璃 珍珠
一向极
2-3
完全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方解石 白云石
长柱状 短柱状 粒状
菱面体或 块体
暗绿、灰黑 深绿、褐黑
橄榄绿
白、灰黄等
5.5-6 二向
玻璃
5-6
完全 参差状
玻璃 油 脂 6.5-7 不完全 贝壳状
3 玻璃
三向

3.5-4 完全

磷灰石 六方柱或块状
2
目录
实验一 常见成土矿物标本的观察与认识………………………………4 实验二 常见成土岩石标本的观察与认识………………………………7 实验三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0 实验四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13 实验五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15 实验六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17
(一)形态
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 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 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如赤铁矿。
(一)比重计速测法……………………………………………17 (二)比重计法…………………………………………………23 (三)吸管法……………………………………………………27 实验七 土壤微团粒测定…………………………………………………31 实验八 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33 实验九 土壤容重、孔隙度的测定………………………………………34 实验十 土壤酸度的测定…………………………………………………36 实验十一 土壤中水解性酸度的测定及石灰施用量的计算………………39 实验十二 土壤中代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及盐基饱和度的计算…………40 实验十三 土壤中有效氮、磷、钾的速测…………………………………42 实验十四 土壤全氮的测定…………………………………………………47 实验十五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50 实验十六 土壤全磷的测定…………………………………………………52 实验十七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54 实验十八 土壤全钾的测定…………………………………………………57 实验十九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58 实验二十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61 实验二十一土壤剖面观察……………………………………………………64 实验二十二自然土壤和自然成土因素的野外观察记载……………………69 附录一 常用标准筛孔、筛号对照表………………………………………74 附录二 常用商品试剂的近似比重、百分含量、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74 附录三 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标定………………………………………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