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第2章 基础理论

第2章  基础理论

第二章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有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机体不可缺少的,但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每日从膳食中摄取,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

2.健康促进:是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3.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4.护理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为护理质量缺陷。

5.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需的或者是属于适应证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

6.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7.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程度的需要。

8.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9.护士职业化角色: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行为模式。

10.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1.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12.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

二、判断题1.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代谢中可有可无的氨基酸。

(×)2.膳食营养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与护理、药物以及外科手术等情况相结合来制定。

(√)3.平衡膳食应包括粮食类、禽肉类、乳豆类、蔬菜类和油脂类等食品。

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2

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2
∂t 1 ∂ ∂t 1 ∂ ∂t ∂ ∂t & λ ρc = λr + 2 ∂ϕ + ∂z λ ∂z + q v ∂τ r ∂r ∂r r ∂ϕ
对于稳态、一维、无内热源情况, 上式可简化为:
r
或写成 其通解为
1 d dt λr = 0 r dr dr d dt r = 0 dr dr t = c 1 ln r + c 2
稳态条件下: 稳态条件下:
ql
r = r1
= q l = q1
r = r2
于是得:
t f1 − t f 2 ql = r2 1 1 1 + ln + 2π r1 h1 2πλ r1 2π r1 h1 t f1 − t f 2 = k l (t f 1 − t f 2 ) = r2 1 1 1 + ln + π d 1 h1 2πλ r1 π d 1 h1
t w1
t w2
tf2
1 h1
δ λ
1 h2
3)多层平壁导热,第一类边界条件 )多层平壁导热,
t w1
tw4
相当于多电阻串联电路
δ1
δ2
δ3
t w1
t w2
t w3
δ2 λ2 δ3 λ3
δ1 λ1
n
tw4
δi ∑ Rt = ∑ λ i =1 i
t w1 − t w 4 ∆t = q= ∑ Rt ∑ Rt
t2=50℃,求炉墙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热损失。
解:材料的平均温度为:
t = (t1 + t2)/2 = (500 + 50)/2 = 275 ℃

第2章光波导理论基础

第2章光波导理论基础

(2.2-4)
rs
Ers Eis
sin(i sin(i
t) t)
tpE Etip p sin(2i sint)tccooss(iit)
(2.2-5) (2.2-6)
ts
Ets Eis
2sint cosi sin(i t)
(2.2-7)
利用Snell’s law,可以将上面的四个表达式改写为
长春理工大学
n1sini n2sint
Er rEi
(2.2-1) (2.2-2) (2.2-3)
上面的三个式子给出了反射波和透射波的传播方向以 及它们与入射波的振幅关系。
长春理工大学
第2章 光波导的理论基础
2、菲涅尔公式 (Frensnel’s formula)。
rp
Erp Eip
tan(i tan(i
t ) t )
和TM模的位相满足
tanTE
n12sin2i n22 n1cosi
tanTM n12
n12sin2i n22 n22n1cosi
(2.2-16) (2.2-17)
长春理工大学
第2章 光波导的理论基础
若令 kz k0n1sin1 则
tanTE
kz2 k02n22 k02n12 kz2
(2.2-18)
1、平面(板)波导结构:平板光波导一般为三层结 构,即衬底层,导光薄膜层和覆盖层。如图2.3所示。 2、制作平面(板)波导的基本原则: n1 n2 n3 3、制作平面(板)波导的目的:要在μm量级介质薄膜 上完成光的发射,传输,调制和探测等功能。
长春理工大学
第2章 光波导的理论基础 长春理工大学
第2章 光波导的理论基础
2.2.2 射线光学模型

智能交通系统 第2章-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 第2章-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

LOGO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基础理论1技术体系2第一节基础理论一、图论二、系统论三、信息论四、控制论一图论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图为研究对象。

图论是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其相关基础理论可以用于交通网络规划,相关算法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诱导、交通流的分配以及路网检测器布点等问题。

图论应用在交通领域又称为交通网络技术。

一图论路径分析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网络分析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供静态或动态的最短路径的诱导,利用的就是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理论。

公路网络、铁路网络或水运网络等,这些网络的运输问题可以看做是这些网络的网络流问题。

二系统论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科学,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要素包括人、车、路、环境等,因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二系统论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整体性、动态性。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车辆,道路,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观点出发,集成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交通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协调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预测、系统优化和系统评价。

三信息论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基础即香农(C.E.Shannon)信息论,是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方法研究通信系统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极限性能的理论,是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输。

四控制论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从控制的角度掌握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控制系统的运行。

《社会保障》第2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第2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
(四)社会连带思想 社会连带思想,或者说社会共同责任思想,在
社会保障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内涵 为:社会保障在自助的前提下,强调社会共同 连带责任。用通俗语言表述,可以称之为“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就其产生的根源 来说,除了高尚的“利他”动机外,也有自己 遭遇困难时希望他人给予帮助的“利己”动机。 这种社会连带思想,在各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中 随处可见。
“赈济”,即是用实物(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 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 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
“养恤”是指灾后有国家政府安置灾民 的一种制度。一般包括提供栖身场所和 施给粥食,发放寒衣、医药等内容。
“蠲缓”是一种国家减免灾民赋税的一 种政策。即灾害发生后,国家为了让百 姓尽快恢复生产,所采取的对灾区农民 免征徭役的政策。
.
第2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学说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19世纪末,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反 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社会改良 思潮兴起,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一些学者主张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由政府 通过立法,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现存 统治。
(1) 大同社会在政治上主张社会民主,选 贤任能。
(2) 在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共 同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
(3) 在生产上则是人人尽力劳动,所有的 社会成员均有生活保障。
大同理想的社会保障内容如此之丰富和翔实, 恰好说明了人类一直将人人有保障的社会作为 理想在苦苦追求着。

体内药物分析第2章 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第2章 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苯妥英羟基化代谢为对羟基苯妥英
丙咪嗪经氧化脱甲基生成去甲丙咪嗪
氯丙嗪氧化为氯丙嗪亚砜
华法林酮基被还原为醇基
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
II相代谢反应(phase II reactions): I相代谢产物再与体内的一些内源性化
合物结合,生成极性更大的新的代谢物从 尿液中排出体外。
II相反应-结合反应(Conjugation)
II相代谢反应包括: (1)葡萄糖醛酸 (2)硫酸 (3)甘氨酸 (4)谷胱甘肽 (5)S-腺苷甲硫氨酸 (6)乙酰化-异烟肼
非那西丁在体内的I相代谢和II相代谢反应
异烟肼在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被代谢为 乙酰异烟肼
(二)药物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
药物通过生物转化可产生的药理结果有: 1. 有药理活性的药物转化成无活性物质 2. 前体药物在体外无药理活性经体内过程 使药物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物(环磷酰胺 -磷酰胺氮芥 ) 3. 代谢转化使代谢物的药理活性改变(非 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
2. 从小肠吸收(主要部位)
肠液呈弱碱性:有机弱碱性药物易吸收。
停留时间长,吸收面积大,为胃肠道吸收 的主要部位。
3.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剂型及理化特性 溶液剂的吸收较片剂快
分散片的吸收速度和程度>普通片>缓释片
微乳化的环孢霉素A>普通胶囊制剂
(2) 食物-一般认为食物会延缓药物的吸收 减慢药物自胃内排出,延迟小肠的吸收 食物吸收水分,延迟固体制剂的崩解和药物的
快代谢组(EM)和慢代谢组(PM)血浆中乙基 吗啡的浓度变化
2. 年龄和性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年龄:未成年人和老年病人对药物的药理 作用及毒性的敏感性均较一般成年人明显 增强(酶活性低、内源性辅助因子少、肝 血流量少,而引起药物的代谢速率减慢)。

第二章 利息理论基础

第二章 利息理论基础

m
m
余 额:1
i (m) 1
m
(1 i (m) ) 2

(1 i (m) ) m1
m
m
图(1-2A) 名义利率图
(1 i (m) ) m 1 i m
名义贴现率
用符号d(m)记每一度量期付m次利息的名 义贴现率。所谓名义贴现率d(m),是指每 1/m个度量期支付利息一次,而在每1/m 个度量期上的实质贴现率为d(m)/m。
(1-16A) (1-16B) (1-16C)
相同度量期内等价的名义利率与名义贴现率有如下 的关系(m,p可以不相同)
1) (1 i(m) )m (1 d ( p) ) p
m
p
2) 若m p,则有
(1 i(m) )m (1 d (m) )m
m
m
例(1)求与实质利率8%等价的每年计息2次的 年名义利率以及每年计息4次的年名义贴现率;
2. 短期两者差异不大,长期两者显著差异
3. 复利几乎用于所有的金融业务,单利只 用于短期计算或复利不足期近似计算。
a (t)
1
0
1
e ^(it) (1+i)^t (1+it)
t
三、贴现率与现值函数 1、实质贴现率
一个度量期上的实质贴现率为该度量期 内产生的利息金额与期末的积累值之 比。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实质贴现率。
I=P×i×t
A(t)=P+I=P(1+it)
注意:i和t的单位必须一致,即若利率取年利率, 时期t必须以年计;若利率取月利率,t必须以 月计。
例:如果每年单利率为8%,投资额为2000 元,求(1)4年后的利息 (2)3个月后的 利息(3)4年后的本利和
解:

传热学-第2章-导热的理论基础

传热学-第2章-导热的理论基础
26
2.1 基本概念和导热基本定律
2.1.3 导热的基本定律
❖ 傅里叶定律又称为导热的热流速率方程,它揭示 了导热热流与局部温度梯度间的内在关系,是实 验定律
❖ 傅里叶定律是研究和分析各种导热问题的基础, 无论是稳态的还是非稳态的导热问题
❖ 它是特定传热方式的特殊规律
27
2.2 物质的导热特性
傅里叶定律中引入的导热系数反映了物质的导热特 性,是分析和计算许多传热问题不可缺少的参数 1 定义式 ——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认为是导热系数的定义 式
在二维平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iostherm)
8
2.1 基本概念和导热基本定律
2.1.1 温度场
内燃机活塞的温度场
9
2.1 基本概念和导热基本定律
2.1.1 温度场
埋深为 1.5m的 非保温 输油管 道周围 地层的 温度场
10
2.1 基本概念和导热基本定律
2.1.1 温度场
等温线(面)的特点: ——形象、直观 (1)同一时刻,温度不同的等温线不可能相交。因
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很长, 以及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不规则性,使气体导热能力较低, 导热系数也较小
通常,在大气压力下气体的导热系数介于0.006~ 0.6 W/(m·K)
36
2.2 物质的导热特性
(3)气体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 ❖ 气体中分子量较小的氢和氦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如
0℃时氢的导热系数为0.175 W/(m·K),同温度下空气的 导热系数只有0.024 W/(m·K) ❖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增加,通过碰撞 传递能量的能力增强,气体导热系数也随之增大
在利用傅里叶定律计算物体内某点的热流量时, 必须以与热流密度矢量相垂直的面积作为计算面积

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1

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1
一般而言:
λ固 > λ 液 > λ 气 λ 金属 > λ 非金属
一定温度范围内, ∝ f (t ) ,可写成:λ = λ0 ⋅ (1 + bt ) λ 即,导热系数是温度的线性函数。 由于热能的传输在固体中体现为自由电子的迁移和晶格振动 波,于是 λ固 = λe + λl
晶格分量 电子分量 对于金属: e λ
∂t qx = −λ ⋅ ∂x ∂t q y = −λ ⋅ 或 ∂y ∂t q z = − λ ⋅ ∂z
2-1-6 导热系数
q qx =− 定义: λ = − gradt ∂t ∂x
物理意义: 物体中单位时间、单位温降通过单位面积的导
W 热量;为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系数。 m ⋅ ℃
如果初始时刻物体各部分的温度相同,可以把初始条件改 写为: t τ =0 = t0 = const
(4)边界条件 )
①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的温度值 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的温度值 第一类边界条件
tw = const t s = tw = tw = f (τ )
dτ 时间内,微元体内部产生的能量为:
& E g = qv ⋅ dx ⋅ dy ⋅ dz ⋅ dτ
dτ 时间内,微元体贮存能的变化量为:
∂t dE = ρc p ⋅ dxdydzdτ ∂τ
根据能量守恒: 可得
Ein + E g − Eout = dE
∂t ∂q x ∂q y ∂q z = ρc p ∂x + ∂y + ∂z + qv & ∂τ
∂t −λ ∂x
= h t f − t (0 , τ )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2.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例题1-课后题第1 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 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 效用是否可加总C 效用函数是否线性D 效用是否客观答案:B解析: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加总,所以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理论---基于基数效用论(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是:TU= f (Q)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ΔTU/ΔQ注:①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网络和信息安全第2章 网络信息安全理论基础

网络和信息安全第2章 网络信息安全理论基础

网络和信息安全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购物、娱乐、学习等各种活动。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保护个人隐私、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通常被称为“CIA 三元组”。

机密性意味着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敏感信息,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

完整性则保证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损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用性要求信息系统和资源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服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密码学是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基石。

通过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为密文,使得只有拥有正确密钥的人才能解密并读取信息。

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是常见的两种类型。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效率较高,但密钥的分发和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非对称加密算法则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公开,用于加密信息,私钥则由所有者秘密保存,用于解密信息。

这种方式解决了密钥分发的问题,但计算复杂度相对较高。

身份认证和授权是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和资源的重要手段。

身份认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常见的方式包括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

授权则决定了用户在系统中拥有的权限,例如读取、写入、修改等。

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制定规则和策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从而降低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网络安全协议在保障网络通信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SSL(Secure Sockets Layer)和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认证。

IPSec(IP Security)协议则为IP 数据包提供加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2、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有效控制 系统;如果没有反馈机制,必将以一种单一状态 走向消亡。反馈包括系统内部信息的反馈和对外 部影响的反馈。内部反馈是系统要素间相互作用 时,受作用要素向施加作用要素发回的状态信息; 外部信息反馈是系统中要素对系统外因素变化的 反应。
3、有序原理 由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层次的动态演变有 某种方向性,从而使系统具备了有序特征。系统 从初始的简单、无序状态,通过逐步演变,走向 高级、复杂、有序的状态。有序使系统趋向于稳 定,而要达到有序,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能够 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除此之外,系统还必须具 有偏离平衡态的能力,这样在外部作用下,才能 发生能量变化,并逐步趋向于稳定。
(3)发现学习的特征及其教学策略 强调学习过程 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内在动机 强调信息提取
2、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1)信息加工模式
执行控制 期望事项 长 时 记
(注意)
适应
环 境 刺激
接 收 器
反应发生器
感 受 器
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2)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九段教学 法 引起注意——变化刺激、吸引兴趣改变体态、语 调、音量 告知目标——激起期望 刺激回忆——明确同化新知识的经验范围 呈示材料——注意考虑年龄、基础、学习类型等 因素,安排顺序和份量 提供指导——注意掌握指导的程度 诱引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作出反应 及时强化——给学生行为及时反馈 检查评价——独立测试、单元测试等方法 促进迁移——系统复习、及时布置新任务。
2.3.2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1、整体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属性。任何系统都 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的整 体功能不仅包括各孤立部分的功能之和,还 应加上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结构产生 的功能。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ET,等于各部 分功能的总和EI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 构产生的功能ER,即:ET =EI+ER。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学方法论的基础——把人类社会涉及三种生产 运行的行为协同起来,把三个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
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7Βιβλιοθήκη 二、管理科学的基础、层次和领域
三个基础:
–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
三个层次:
–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三个领域:
–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工商企业和非盈利性机构管 理、管理理论与方法。
的资源和从“人口生产”环节取得的消费再生 物被物化为生活资料的比例。它取决于资源与 生活资料的具体属性及对应加工链节的技术水 准。
1
(2)人口生产
①含义: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人 口在某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②基本参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式
➢ 人口数量:环境人口承载力 ➢ 人口素质:人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
• 决定人参加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的态度和 能力
• 调节自我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能力 ➢ 消费方式: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

2
(3)环境生产
①含义:指环境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 然资源的总过程。
②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3
3.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环境问题的解释
原始文明时代: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 非常少,物质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农业 文明时代: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相互作用成为世界系统运行的主导; 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 与人口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了
• 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有意识地去改变人类社会一系列固有观念外, 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生活 习惯。

第2章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第2章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第2章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例2-6:有100个零件,其中正品为96个,次品为4个, 现从 中任取5个,求取到次品的概率? 解:取到次品和全取到正品是互补事件,全取到正品 的事件 的概率:
取到次品的概率:
第2章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2) 条件概率 事件A的发生不仅与其自身条件有关,还须在另 一事件 B发生的前提条件下,则事件A的发生概率 是在事件B发生 概率的前提下的条件概率,记作 P(A|B)。
若产品的失效概率密度为f(t),则产品的平均寿命为:
第2章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说明: ①不可修复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 失效 的平均时间,用MTTF(Mean Time To Failure)表 示。 ②可修复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工 作时 间的平均值,用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表示。 ③若只考虑首次故障,平均寿命是指从开始使用到第 一次 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用MTTFF(Mean Time To First Failure)表示。
(有用寿命期)
耗损失效期 —老化、耗损后期 电子产品: λ(t) =常数,指数寿命
R( t ) e t
机械产品、工程结构: λ(t) ≠常数,寿命较复杂
Rt 、F t 、f t 、 t 之间的关系
第2章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例2-2 有1000个相同零件,已知其工作到3、4、5年 末时失效 零件数分别为10个、30个、60个,试计算 这批零件在第 3、4年末时的失效率。 解:时间以年为单位,则Δt=1年
第2章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2.2 可靠性特征量
定性的概念 故障: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 失效:不可修复或不予修复产品出现的故障。 维修:保持或恢复产品完成规定功能而采取的技术 管理措 施。 维修性:可维修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 序或方法 进行维修,使其恢复到完成规定功能的可 能性。 可用性(可利用度或有效度):可维修产品在某时刻 所具有 的,或能维持规定功能的可能性。

第二章_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_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新马克思主义观点:
鲍尔斯和金蒂斯认为劳动场所中的结构可以反 映在学校和教室中,因为在学校和教室中也强 调对规则的服从对权威的尊敬,对时间的遵守, 以及外部评价等,这样的结构惩罚那些具有独 立性、进攻性、创造性的学生,而激励那些服 从和有规矩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 适应以后的职业和职务,以稳定社会关系和阶 级结构。
帕森斯的观点:
帕森斯把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人格系 统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认为学校是 使年轻一代社会化的机构,而社会化就 是培养个人的承诺感与能力,这是他们 将来承担自己角色的先决条件。在帕森 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 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
评价:
结构—功能论者,基于社会一致与稳定 的基本前提,强调社会的和谐、统一、 反对冲突、斗争。关注从社会阶层、种 族、性别、社会文化等角度研究学生学 业成败的因果关系,着力寻求课程、教 学体系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和谐一致,在 完成社会角色分配(选择)和使学生社 会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斯金纳总结出的学习四条规律:

①习得律。 ②条件强化。 ③泛化作用。 ④消退作用 。
主要观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的产生由外部 刺激引起,学习的保持是强化的结果,学习的 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积少成多得过程,学习的 结果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外显行为。 主张:课程应强调具体的、分解的行为目标; 课程内容应按照逻辑顺序由简到繁积累而成; 突出对学生的外显行为的评价。
鲍尔斯和金蒂斯认为劳动场所中的结构可以反映在学校和教室中因为在学校和教室中也强调对规则的服从对权威的尊敬对时间的遵守以及外部评价等这样的结构惩罚那些具有独立性进攻性创造性的学生而激励那些服从和有规矩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适应以后的职业和职务以稳定社会关系和阶级结构

西医理论基础 第二章 基本组织

西医理论基础 第二章 基本组织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巨噬细胞也称组织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
光镜: 形态多样可变,常 有伪足; 核小深 染,较圆,偏心位, 核仁不明显; 胞 质丰富,嗜酸性, 含空泡和异物颗粒。
功能: (1)趋化性、定
向运动: (2)吞噬作用: (3)分泌功能
巨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上图)
3、浆细胞(plasma cell)
分布:消化道的中部。
单层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形态:由锥体形、梭形、柱状细胞组成,柱状细 胞游离面有纤毛,并夹有杯状细胞。均附着于基 膜上。 分布:呼吸道表面。
1、复层扁平上皮
形态:由表层的扁平、中 层的多边形、底层的立方 形细胞组成,从嗜酸性到 嗜碱性,底层细胞有再生 能力。
复层上皮
分布: 未角化上皮:口腔、食管 角化上皮:皮肤
西医理论基础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组成:大量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
一般特征:
分类: 被覆上皮 腺上皮
作用: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
(二)被覆上皮的类型
一、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 2、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 2、变移上皮
光镜: 1)卵圆形; 2)核圆偏位,呈车轮状; 3)胞质嗜碱性,可见核旁 浅染区。
来源:B淋巴细胞。 功能:合成、贮存与分泌抗 体(免疫球蛋白Ig)---特异 性地中和、消除抗原。 分布:多位于消化道、呼吸 道固有层及慢性炎症区。
4、肥大细胞(mast cell)
光镜: 1、圆形或卵圆形; 2、核小而圆,居中; 3、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 来源:来源于骨髓,经血流迁 移至CT发育而成。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概念界定2.1.1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是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与职业技术院校的结合体,在对就读该校的学生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上,既有学术性,又有职业性。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4月,我国普通本科院校770所,加上独立学院322所,共1092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约占90%1。

由此看来,地方本院校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在普及高等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包揽了本科教育中大部分教育服务的任务。

在培养人才上,它密切关注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来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专业类别上,由于能够深入实际工作、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紧跟时代发展,所以具有灵敏的市场嗅觉,迅速的反应能力和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教育服务过程中的课程教学上,教学模式不断地推陈出新,教学方法日渐灵活多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众化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相对亦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具有创新性,其任务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更加慎重。

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教学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经之路和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模式带动科研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地方本科院校的的科研水平,科研目的是为了提升其教育服务质量,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建立一流的应用型高校。

2.1.2学生满意度学者对学生满意度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且国外学者较早开始研究,主要是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有的将学生直接等同于顾客,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应用到学生满意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顾客满意度与学生满意度产生的机理相同,但是由于学校顾客还包括用人单位、家长、社会等顾客,学生只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学生满意与顾客满意还是有很多差异,概念的界定应该区分开来。

不少学者对学生满意度进行了界定,但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比如徐卫良、黄忠林(2005)定义学生满意度包括四个方面:理念满意,这是学校办学理念给学生带来的满足状态;行为满意,这是指学校的运营状态带给学生的满意程度;视听满意,这是学校可视性和可听性外在形象带给学生的满足状态;服1教育部.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9-04-22.务满意,这是学校提供的服务给学生带来的满足状态。

精益生产相关理论基础

精益生产相关理论基础

精益生产相关理论基础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H公司生产过程中精益生产的运用分析【第一章】H公司产品生产模式优化研究绪论【第二章】精益生产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H公司生产管理现状分析【4.1 4.2】推行5S现场管理的步骤【4.3 - 4.5】生产线平衡优化流程【第五章】H公司精益生产项目的实施【结论/参考文献】橡胶支座产品生产企业精益生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2 章相关理论基础2.1 精益生产理论概述。

精益生产方式来自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是在二战后面临着资源稀缺、多品种、小批量的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生产方式。

也是日本当时经济环境下的产物,精益生产方式是丰田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代表着丰田的生产优势和荣誉。

精益生产是通过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并将它们优化配置,已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29].精益生产还是一种精益理念、精益思想,已经存在到企业的文化中。

精益生产的应用就是企业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追求卓越品质的过程,追求在企业中每一个车间、生产线、场产现场都尽善尽美,这也是精益生产不断改进,持续改进的过程。

精益生产方式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追求零浪费、零库存,对生产线实现一个流为目标。

对于现在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精益生产不仅能为它们带来效益,对未来的发展同样重要[30].精益生产在实施中结合工业工程技术手段,全员参与,应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具,并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找出适合本企业的特点,才能针对性的应用并推行精益生产方式。

2.1.1 精益生产的定义。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的专家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研究之后给予的赞誉之称。

所谓精,即成本低、浪费少,就是越来越少,合理的投入生产要素,也不是生产过剩的产品,即"零库存",在适当的时候生产出市场的必要数量是急需的产品,或者说是下一个过程是产品的迫切需要;所谓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31].J.P.沃麦克为代表的"精益企业协会"所编著的《精益词典》对精益生产的定义是:精益生产是一种应用于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供应商之间的流程化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收、加工、使用的过程 促进学习有两个条件:内在条件及外在条件
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强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启迪
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不能仅 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还要关注学习者 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 能一味要求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 要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
再如,红学专家通过统计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文言虚词 的使用频率,确定前80回为曹雪芹撰写,后40回他人续写。
“整合”
普遍意义的整合是使系统内部各要素整体协 调和相互渗透,从而集中优势,发挥系统最 大效益的过程。
信息技术及物理教学整合,是一种数字环 境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为目的,以 提高学生数据素养水平为方向,以实现主 流学习范式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过程。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3. 常用媒体及计算机媒体互补原则
(1)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媒体。 (2)要把握好课件使用的时机。 (3)要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灵活地运用课件,适时 创设问题情景
注意:选用计算机媒体要有限度。否则,教室容易手忙脚乱, 无暇顾及启发诱导;学生眼花缭乱,对教学内容无所适从。
“整合”
整合包括三个阶段: (1)采集及交流实验数据; (2)计算及虚拟仿真; (3)交流及传播科学知识。
整合的形式特征,是数据探究。需要在计算机、 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和外部互联网等环境中实施。
整合的内容特征,是有效地传递科学知识(利用 信息技术有效突破知识教学难点,有效突出教学 重点)和转变主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独立 观察及思考,独立解决科学问题)。
现象和在计算机上做仿真实验的科学方 法。
比如:运载火箭设计中,虚拟仿真能够模拟出参数变更 后可能导致的结果,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制成本。
计算——第三种科学形态
虚拟仿真,也是计算机环境下的物理学思 想实验(是一种在大脑进行的特殊实验)。
比如:伽利略的“惯性碗”、爱因斯坦的“引力升降机” 和麦克斯韦的“麦克斯韦妖”。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反应 + 强化 增强反应 反应无强化 减弱反应 反应+惩罚 压抑反应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因人而宜,自定步调 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
基于讲授的“整合”模式
(1)实物实验——模拟强化“整合”模式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现象,强化学
生闹钟的表象,帮助学生识别现象发生及变化的条件,为顺 利完成抽象及概括思维做准备。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基于讲授的“整合”模式
(2)边教学边实验“整合”模式 贯彻“做中学”教学理念,教学中学生利用传感器或者虚
拟仿真课件做实验,观察或测量物理数据,产生科学问题,建 立物理概念或者物理规律。一般适用于定量研究的教学。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基于讲授的“整合”模式
(3)变式练习“整合”模式 贯彻启发式教学理念。在习题教学中,计算机主要用于展
示原型问题情景或者变式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物理 情景,抓住问题的关键,选用合适的物理模型,理清结题的思 路,一体多解,一题多变,提高习题教学效率。
代表人物
古典行为主义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说)、桑代 克(联结主义)、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
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Skinner
斯金纳箱
主要观点:
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学习主要在于形成条件反射。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能够由选择性 强化形成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 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对新信息 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 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 一的标准的理解。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教学设计理论
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奥苏伯尔的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设计概述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启迪
组块理论: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 能学习较多的知识,必须把知识组织成 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 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
比利时罗汶大学 校园雕塑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基于讲授的“整合”模式
(3)脑图复习“整合”模式 贯彻启发式教学理念,在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在短时
间内重复出现彼此相关的现象、公式、图表货图线,激活学生 的记忆表象,对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进行“刷新”,还可以提 供典型的问题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总结方法、规律。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4. 交互性及有序性相结合原则
(1)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智能性,展开人机交互对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演示课件。 (3)数据探究中要加强教室或课件的导航作用,避免学生盲 目活动。
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2章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基于探究的“整合”模式
体现深层次“整合”理念,要求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解决问题 和建构知识。其优势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锻炼学生解决复杂 问题的高级思维能力。
典型代表是美国的WISE网站和基于WebQuest的主题探究网站 的教学活动,数据探究的互动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上 的资源。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整合”的模式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 教学任务而建立的有效而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按 照使用信息技术主题不同,“整合”模式分为:基于讲授 的“整合”模式和基于探究的“整合”模式。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对“学习”的解释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 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 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代表人物
苛勒:顿悟说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加涅:信息加工模式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对所遇到的环 境条件的认知。
信息技术及物理教学整合的发展阶段
我国物理信息技术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 历了三个阶段:
第三,深层次整合阶段。此阶段开始强调学生的 自主性,相对于课件概念,“学件”概念开始出 现,就是学生使用课件。此阶段关注借助信息技 术解决传统物理教学中的教学难点问题,又关注 解决知识传递和探究学习的平衡问题。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源自德国Schwank教授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青蛙作为“教师”准确地讲出了“鸟”这种动物的特 征。鱼作为“学生”,很有学习兴趣,而且很认真地听 讲。但在结果上,鱼心目中的鸟却是一种“鱼化“的鸟。 青蛙还对外面世界的牛、人都做了描述,而鱼心目中出 现的都是“鱼化”了的牛和人。因为它在以自己原有的 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这是一则夸张化的 寓言,只要冷静反思一下现实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这 种寓言的影子。
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应个别化教学。但是如果缺少 有效的指导,可能会导致无效的学习。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整合”中选用媒体或课件的原则 1. 知识传递及数据探究相结合原则
基于讲授“整合”模式,应该: (1)要针对教学难点选用适当的课件。
(2)虚拟仿真课件的仿真度应尽量高。
(3)演示前要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并指导观察。
数据素养——科学素养的一个侧面
但是,科学发展到近代,一方面实验或实践会产 生巨大的数据;另一方面虚拟仿真也会产生大量 的数据。
面对庞杂的数据,研究结论对数据分析方法的依赖性空 前增强,数据挖掘随之产生。
数据挖掘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将数据信息转化为 有价值的知识。意义在于知识的发现。
比如,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利用身体的脉搏计数, 发现了教堂里吊灯摆动的等时性。
深层次“整合”
整合具有三种不同层次: 第一,在教学中生硬地应用计算机或者课件; 第二,能够较为熟练地、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
助物理教学,较有效地实现知识传递; 第三,在第二个层次之上,同时还能够体现过程
的多样性,较有效地促进主流学习范式从被动接 受转向自主、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及物理教学整合的发展阶段
计算物理是基于计算机的物理学研究方 法。科学形态在继理论推导、实物实验 之后出现了第三种形态——计算 (computation)
计算——第三种科学形态
模拟:是一种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特征, 利用相似原理,用相对简单的系统模型 来表现其运动的科学方法。
仿真:是一种逼真度较高的模拟。 虚拟仿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自然
我国物理信息技术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 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计算机固定课件开发阶段。此阶段一般只 关注某一课件的完整性,教学思路单一,缺乏变 通性和可移植性。课件开发一般只考虑讲解知识 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