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合集下载

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作者Admin浏览发布时间09/03/24四部和声和声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和弦运动,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和弦相继奏出而构成。

从一个和弦到另一个和弦的运动叫和弦进行或和弦序进。

和声的声部自上而下分别称为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第三声部和第四声部。

最高声部和最低声部被统称为外声部。

其余的中间声部被统称为内声部。

声部的横向运动叫做声部进行。

常见的和声写法为四声部,在四个声部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增减声部的数量。

我们知道,七和弦由四个音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声部,介是,三和弦只有三个音,而九和弦有五个音,十三和弦有七个音。

对于这类和弦,如果要保持四个声部,就需要重某个间以填补缺少的声部或省略某音以去掉多出的声部。

二.和弦的重复音与省略音原则(一)三和弦的重复音大三和弦主要重复根音,其次重复五音。

三音一般不重复。

大三和弦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重复三音:1. 经过性三音重复,如两个声部由反向进行而形成的三音重复。

2. 如果低音是音型变休的,旋律声部或其他声部不必回避重复三音。

大三和弦不重复三音,是它会使和弦的音响变得刺耳,小三和弦则不同,无论重复哪一音,都不会过分改变小三和弦原有的音响。

一般来说,小三和弦的重复音首选根音。

此外,根据声部进行的条件,也可重复三音或五音。

增三和弦只重复根音。

减三和弦重复三音或根音。

但更多情况是用减七和弦代替,以减少声部进行的麻烦。

(二)七和弦的省略音与重复音七和弦一般以完整的形式出现,因而在四声部和声中不存在省略音和重复音问题。

但是,属七和弦有些特殊,它有两种常用形式,一种是完整形式,另一种是不完整形式。

不完整形式的属七和弦在音响上似乎更加纯净或悦耳。

音的属七和弦总是重复根音以填补缺少的声部。

一般情况下,除属七和弦常使用不完整形式外,其他各种自然七和弦及变音七和弦均以完整形式出现。

三.声部排列声部排列法有三种:密集排列、开放排列和混合排列。

密集排列时,各相邻的声部距离为二度、三度或四度;开放排列时,各相邻的声部距离为五度或六度;混合排列指即有密集排列的音程也有开放排列的音程。

和声写作与和弦排练法教案

和声写作与和弦排练法教案

和声写作与和弦排练法教案一、引言。

和声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为音乐增添丰富的层次和情感。

在音乐创作中,和声的运用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而在和声排练中,和弦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和声写作与和弦排练法,帮助音乐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和声写作。

1. 和声的基本概念。

和声是指不同音高的音符同时响起,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音响效果。

和声的基本概念包括和弦、和声进行、和声规则等。

2. 和声进行。

和声进行是指在音乐中,不同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和谐的音响效果。

在进行和声写作时,需要注意音程的选择、和弦的转换、和声的变化等因素。

3. 和声规则。

和声规则是指在和声进行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避免音程的跳跃过大、避免和弦的重叠、避免和声的跳跃等。

这些规则能够帮助和声进行更加和谐,使音乐更加美妙。

三、和弦排练法。

1. 和弦的基本概念。

和弦是指由多个音符组成的音响单位,是和声进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和弦的基本概念包括和弦的构成、和弦的分类、和弦的转换等。

2. 和弦的构成。

和弦由根音、三音和五音组成,根据不同的音程关系,可以分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等。

在排练和弦时,需要注意和弦音的选择和排列,使和弦的效果更加和谐。

3. 和弦的转换。

和弦的转换是指在音乐进行中,不同和弦之间的转换和过渡。

在排练和弦时,需要注意和弦转换的顺畅性和连贯性,使音乐更加流畅和美妙。

四、和声写作与和弦排练法的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和声写作与和弦排练法的知识。

2. 多角度分析。

在教学中,可以从和声进行、和弦排练等多个角度对音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 练习与指导。

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练法。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四部和声是音乐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一个和弦分解为四个不同的声部,每个声部都可以由不同的乐器或人声来演奏或演唱。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主要是基于西方音乐体系中的传统和声学理论,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四部和声书写规则:一、和弦的排列主和弦主和弦是由四个音程构成的,从根音开始,分别是三度、五度、八度和八度。

在四部和声中,主和弦的排列应该是这样的顺序:根音、三音、五音和八音。

上属和弦上属和弦是由三个音程构成的,分别是根音、纯五度和纯五度的三音。

在四部和声中,上属和弦的排列应该是这样的顺序:根音、五音和高音。

下属和弦下属和弦是由三个音程构成的,分别是根音、纯五度和纯五度的三音。

在四部和声中,下属和弦的排列应该是这样的顺序:根音、五音和高音。

主六和弦主六和弦是由四个音程构成的,从根音开始,分别是三度、五度、六度和八度。

在四部和声中,主六和弦的排列应该是这样的顺序:根音、三音、五音和高音。

二、声部的进行旋律声部在四部和声中,旋律声部通常是高音声部。

这个声部负责演奏歌曲的主旋律,并负责呈现音乐作品的情感色彩。

第三声部在四部和声中,第三声部通常是中音声部。

这个声部通常负责演奏歌曲的副旋律或者辅助旋律,同时也起到为高音声部提供支持的作用。

第四声部在四部和声中,第四声部通常是低音声部。

这个声部通常负责演奏歌曲的低音部分,并为其他声部提供支持。

和声音程在四部和声中,和声音程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乐器或人声演奏的。

这些乐器或人声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奏,以确保音乐作品的和谐性和稳定性。

三、四部和声的规则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在四部和声中,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是被禁止使用的。

因为它们会导致音乐作品产生不和谐的感觉。

声部的对位在四部和声中,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为了确保音乐作品的和谐性和稳定性,需要对每个声部的旋律进行对位处理。

对位处理通常包括调整旋律中的音程大小、节奏和节拍等元素,以确保旋律之间的协调性。

四部和声记谱

四部和声记谱

3、莫扎特平行5°只用在上方声部 避免两个外声部从减五到纯五,或从增
五到纯五
4、避免任何声部中出现增音程进行 5、少用四部同向跳进(级进),因为它会
造成声部进行上的动荡与不稳。
6、避免外声部四、五度跳进时产生反向5° 和8°——但反向5°、8°可以在乐句、乐段 结束处用。
7进行)
步骤: 1、确定低音(目前为根音—根音) 2、完成前一个和弦(开放、密集均可) 3、共同音保持 4、其他两个声部同时到最近位置
二、旋律连接法——不保持共同音 这种连接法含两种情况:
1、和弦间无共同音,如二度根音关系的 和弦连接(IV-V、I-II、V-VI……)
这个重复音可以出现在上方三个声部中 的任何一个当中。
三和弦的排列法
一、开放排列(主要运用在中高音区) 除低声部外,上方三个声部彼此间音
程距离在5°以上,8°以内。
上方三个声部,相邻声部之间可以插入一 个本和弦的和弦音。
二、密集排列(主要运用在中低音区)
除低声部外,上方三个声部彼此间音 程距离在4°以内。
2、和弦间有共同音,但为了声部进行的 变化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采取共同音保持的 方法。
步骤: 1、确定低音(目前为根音—根音) 2、完成前一个和弦(开放、密集均可) 3、上方三个声部同时与低音部反向进行到最
近位置(一上三下或一下三上)
常见的和弦连接错误:
1、平行5°、8°(同度)
一个声部从一个5°(8°)进行到另一个5°(8°)
上方三个声部,相邻声部之间不可以插入 一个本和弦的和弦音。
无论哪种排列法,低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 离都不受限制——可自同度起直至超8°。
常见的排列法错误:八度超越

和声基础教程.(精选)

和声基础教程.(精选)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第一课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

因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

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不同结构(包括相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同属性的和弦()或和音,这些和弦或和音连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

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成曲式和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 )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中最常用的声部()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

它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

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

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

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声部)()、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

谱例1、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

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

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 )。

3、各声部的音域():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

基础和声学_01_和弦、四部和声

基础和声学_01_和弦、四部和声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以某音为主音,按照特定音程关系结合另外 几个不同音高的乐音构成的音体系,称为“调 式”。
在“调性音乐”中,和声须以调式为基础构 成。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以某音为主音,按照特定音程关系结合另外 几个不同音高的乐音构成的音体系,称为“调 式”。
在“调性音乐”中,和声须以调式为基础构 成。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五)调式中的和弦 【例1-8】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三、四部和声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一)四部和声的构成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一)四部和声的构成 由单音连续进行构成的横向旋律线条称为“声部”。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四种人声声部音域范围之内,并主要使用各声部的中音 区。 【例1-10】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四)四部和声的记谱
(一)四部和声的构成 由单音连续进行构成的横向旋律线条称为“声部”。 声部是组成多声部音乐织体的基本单位。 由四个声部纵向结合构成的和声称“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各声部音区适中的特
点,并能与人声的四个声部(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 男低音)相互对应,是多声部音乐写作最常使用的分部 和声形式。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一)和弦的构成 (二)和弦的种类 【例1-2】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一)和弦的构成 (二)和弦的种类 【例1-2】
【例1-3】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三)和弦音的名称
第一章 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三)和弦音的名称 【例1-4】

(完整版)和声基础教程

(完整版)和声基础教程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第一课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

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

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Harmony)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不同结构(包括相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同属性的和弦(Chord)或和音,这些和弦或和音连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

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成曲式和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中最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

它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

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

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

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Soprano )、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 )、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声部)(Te nor )、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

谱例1、低音部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

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

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 );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Inner parts)。

3、各声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

和声学学习思路及四部和声写作技巧

和声学学习思路及四部和声写作技巧
一、功能标记 我们以常见的四部和声练习题为例,拿到一段旋律过后首先是 正确的判断出调式调性并划分句读标记出功能。划分句读是非常关 键的一步,划分句读需要分析出旋律的半终止、全终止或者补充终 止。典型的古典和声进行需要在半终止和全终止前安排K46和弦,半 终止处的K46和弦可以增加听众对属和弦的期待感从而加强属和弦的 稳定性,而全终止处的Kபைடு நூலகம்6和弦可以扩充属功能以推迟了主和弦的出 现,使终止的紧张度越强烈,而更加趋向于主和弦。 之后再分析并标记出其余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功能标 记只是一个大概的标记,不需要过于细化,一般只需要标出原位即 可。如果一开始就将标记绝对化是不可取的,具体是三和弦还是七 和弦是原位还是转位,需要进一步排列和连接时根据旋律发展的需 要来决定。比如旋律的某处适合D功能,虽然标记的是D但是在实际 连接时可能会根据需要变化为D7、D2、D6等,也就是说和声功能标 记是灵活可变的不是一层不变的。 二、关于和弦的排列 和弦的排列法有密集排列法、开放排列法、混合排列法三种, 三种排列法并不是想怎么用就可以怎么用的,还要根据旋律的特点 以及前后和弦的发展情况来确定。如果旋律的音区一开始就较高可 以采用开放排列,这样可以避免次中声部过多的使用上加线,加线 过多不仅不易读谱而且写作效率也会降低不利于后续和弦的连接。 相反的是如果旋律一开始就处于中低音区则可以采用密集排列法, 密集排列时和弦音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近,记谱符合音曲规律更适于 中低音区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初学阶段是不允许随意改变排列法的,改变排列 法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无理由的改变排列法声部间就会出 现跳进进行,无理由的跳进可能会出现声部超越、隐伏五八度等不 良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当和弦转换、三音跳进、转位和弦等知识
125
◎ 艺术研究

正三和弦的四部和声写作

正三和弦的四部和声写作

变格进行(一、四级和弦的连接):
• 在这两种和声进行中,由于根音之间 的音程关系与下属和弦的功能特性, 和声效果较沉着、庄重,缺少明亮轻 快的色彩。 • T—S(Ⅰ—Ⅳ)开放性结构 • S—T(Ⅳ—Ⅰ)收拢性结构 • T—S—T( Ⅰ—Ⅳ—Ⅰ ) • S—T—S( Ⅳ—Ⅰ— Ⅳ)
完全进行(一四五级的连接): P24
四、一与五级和弦的连接方法
• 重点:
• 在四部和声中,原位的Ⅰ、Ⅴ级的连接是 大、小调和声体系中运用最广的连接。 许多欧洲古典乐派的作品中,常在音乐 的最初陈述时仅用Ⅰ、Ⅴ两个和弦构成和 声的进行。
• Ⅰ、Ⅴ级三和弦的连接称为正格进行。
• 和声连接法:将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 部的连接,称为和声连接法。
练习:在a小调上写出原位的ⅰ-Ⅴ的连接
(第一个和弦采用根音旋律位置,密集排列)
四个声部进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避免四部同向(P12)
和弦的四个声部都朝相同的方向运动, 这样的进行有损于声部运动的平衡感,缺 乏力度,习作中应避免。
• 避免声部超越 在声部运动中,若出现某一声部低于 或高于相邻声部前一音的情况。
• T—S—D—T( Ⅰ—Ⅳ—Ⅴ—Ⅰ )
原位一四五级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
• 连接法的选择: 1. Ⅰ与Ⅳ、Ⅰ与Ⅴ之间的连接即可用和 声连接法,也可采用旋律连接法; 2. Ⅳ-Ⅴ级和弦的连接只能采用旋律连 接法。
原位一、四级三和弦连接
• 一、四级和弦的连接称为变格进行。 • 原位一、四级三和弦的连接方法: 和声连接法: 将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的连接。 旋律连接法: 有共同音但不保持共同音的连接法。 • 两种连接法都可以使原位的一、四级 三和弦保持排列法和重复音的一致性
原位一、四级和声连接法的写作步骤: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
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是指在音乐作品中,同时存在四个声部(即四个不同的乐器、乐部或声乐)并进行和声组织的规则。

以下是四部和声的一些常见书写规则:
1. 声部配器:四部和声通常由四个不同的乐器或声部组成,如高音声部(Soprano)、中音声部(Alto)、次中音声部(Tenor)和低音声部(Bass)。

2. 适当的音域分配:在四部和声中,每个声部应该在适当的音域内进行演奏或唱诵,以确保声部之间既有清晰的区分,又不会声音过于稀薄或浑厚。

3. 和声关系:四个声部在和声上相互关联,通常按照和声学的规则进行组织。

常见的和声关系包括和弦进行、和声度的运用、声部的移动等。

4. 和弦进行:和弦进行是指在四部和声中,不同的声部同时演奏或唱诵不同的和弦,以形成和声的丰富性。

合理选择和弦进行对于Four-part Harmony 表达音乐情感和意图至关重要。

5. 避免声部并行:在四部和声中,通常要避免产生声部之间的不协调或并行运动。

并行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在音高上以相当的音程同时进行移动,这可能导致不和谐或不稳定的效果。

6. 对位法规则:四部和声中常常运用对位法规则,即声部之间要保持对位关系,如八度对位、五度对位、四度对位等。

这有
助于产生和声上的和谐效果。

7. 节奏和声节奏:节奏和声节奏是指将节奏差异化运用于不同的声部中,以增加和声的变化和丰富性,使整体音乐更具有活力和层次感。

请注意,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能会根据音乐作品的具体要求和音乐创作的风格而有所变化。

以上仅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四部和声的书写规则,具体情况仍需根据具体作品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而定。

四部和声写作规则

四部和声写作规则

四部和声写作规则首先,我们必须找到这四声部是指哪四个声部?从上而下,为高音声部(女高音声部),其次是中音声部(女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男低音声部)。

记不住就记女高女中,男高男低即可,用声乐记忆法。

然而,这四个声部都是有一定限制的音域跨度。

如女高(从中央C到高谱上加一线La),女中(从中央下面的sol 到高谱第四间的Mi),男高(从低谱第二间的Do到上加三线的sol),以及男低(从低谱下加一间fa到低谱上加二綫Mi)。

记不住就只要记低谱下加一间fa到高谱上加一线即可,因为这是四部和声的所用音域范围。

再记不住就记住,不要写出五线谱即可!具体的写作步骤如下:1/先确定高音声部(旋律声部,有现成的不用改变)和低音声部(尽量用原位和弦的根音,如调内和弦的1-4-5-6级都可以用原位根音作低音声部),有时2级亦可,尽量使低音也有旋律感。

(如卡农低音顺阶最佳)2/中间二个声部,如果有共同音时可以利用和声连接法,使共同音在同一线或间上不动,如没有共同音时可根据下面,不稳定音-稳定音的跑法,旋律连接法。

对调内和弦和变和弦要熟,多念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各和弦的转位称呼。

熟悉各大小调的音名标称和级數标称。

(在这一点上,许多人都没耐心做,其实一个熟练的写作者都得具备的,经常在琴的各调上,做做练习,区分一下异同,这个调的1级是其他调的几级,时间长了也就得心应手了,别放弃!)3/最后在钢琴上弹奏一下,看看有没有平行五,八度,看看有没有交叉声部和隐伏声部出现。

总之,真正合格的作业,应该除了明显的错误消灭外,还要做到横向的每一个声部都具备旋律性,实在不好听的地方可加经过音(和声外音),完善旋律性。

在相邻声部中,除了次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可以超出八度间距外,其它相邻声部都不可以超过八度。

为什么?和“泛音列”有关!假如根音视作基音,这个基音(低音)的泛音强度最大,再往上,第一泛音到第三泛音(Do到高八度Do)这个纯八度足以满足与次中音声部的丰满效果。

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

走出四部和声写作与配钢琴伴奏的误区编著 何 初(来自流行钢琴网)在流行钢琴网的 BBS 呆了两年多,总有朋友们提出的一个相同的问题:四部和声究竟 是不是和声编配的基础?为旋律编配钢琴伴奏与四部和声有联系吗?等等。

看来有必要对此 问题加以详细讲解一番了(纯粹就是想卖弄一下嘛!呵呵) 。

1、 什么是四部和声 通俗一点讲, 四部和声就是各自的声部中, 按照和声进行使相互独立的各声部进行有组 织的结合。

在这四部和声中,它们与人声的四种声乐类型是相一致的,通常我们把最高的声 部称作旋律声部。

在乐谱上,是以大谱表方式来进行记谱,由高到低分别为:女高音(或叫 做高音部) ,女低音(或叫做中音部) ,男高音(或叫做次中音部) ,男低音(或叫做低音部) 。

其中,女声的声部用高音谱号来标记,男声的声部用低音谱号来标记。

(如谱例)在四部和声中, 使用三和弦写作四部和声时必然会重复三和弦中的某一个音, 在一般情 况下,都重复三和弦的根音、五音。

而在副三和弦中,重复根音、三音、五音则是被允许的。

传统和声学中,在教材的前半部都强调不要重复三音,而在后面又逐渐放宽了的限制尺度, 这容易使初级学生在写作四部和声作品时变得满头雾水:一会儿要限制,一会儿又说可以, 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可以重复三音?什么时候又不允许?实际上, 仔细地 看过教材的学生还是基本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而这种道理现在通过物理科学的声学角度 来看,也是符合科学的。

即使仍然区分古典与流行和声,这种重复与不重复(三音)的问题 还是值得我们去理性地研究探讨的。

在传统和声学教材中(如斯波索宾《和声学》,在讲述大小调的主三和弦应用的所有章 ) 节中,强调了重复三音所造成的问题。

如:流行钢琴网1a:由于重复使用三音而丢失了功能性主音,使三音的物理音响明显占去了功能性主音 的真正作用,从而导致主功能和弦无法稳定地进行调式调性确立。

b:由于重复使用和弦三音,当连接到下一个和弦时,势必造成某一个声部大跳,或者 同向进行,或者使被连接的和弦成为不完整的三和弦。

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

感谢观看
和弦重复音
所谓重复就是和弦中的某一个音出现在两个声部中。一般情况下重复根音。(四部和声写作的初期,和弦必 须重复其根音,此为严格重复。)
基本写法
各声部不要超越音域,高音、中音部记在高音谱表上,次中、低音部记在低音谱表上。
高音、次中音部音符干向上,中音、低音音符干向下。
注意:声部交叉(交错):无论是密集排列还是开放排列的三和弦都不允许出现声部交叉,所谓声部交叉就 是——次中音部高于中音部、低音部高于次中音部或高音部低于中音部排列法:上三部每相邻两部之间相隔四度及以下关系的音程。 开放排列法:上三部每相邻两部之间相隔五度及以上关系的音程。 无论是哪一种排列法,低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都不受限制,可以从同度一直到两个八度(有时可以更 远)。 三和弦在重复根音的情况下,由于有两种排列法,而每种排列法又有三个旋律位置,因此,每个三和弦都可 以叠置变化为六种式样。 四部和声
除次中音与低音部之间可以超过八度音距外,上三部邻近的两声部之间都不可以超过八度。否则,就会使上 三部某两声部之间音距过宽,失去相互扶持——音响空虚,构成“音部超越”的错误。
旋律位置
当和弦的某一音在高音部呈现时,叫做和弦的旋律位置。 三种旋律位置:根音(“1”或“8”)、三音(“3”)、五音(“5”)位置
名称和音域
各声部名称及相应音域 在这四部和声中,它们与人声的四种声乐类型是相一致的,通常我们把最高的声部称作旋律声部。 在乐谱上,是以大谱表方式来进行记谱,由高到低分别为:女高音Soprano(或叫做高音部),女低音Alto (或叫做中音部),男高音Tenor(或叫做次中音部),男低音Bass(或叫做低音部)。 其中,女声的声部用高音谱号来标记,男声的声部用低音谱号来标记。 高音、中音、次中音合称“上三部”、高音、低音合称“外声部”、中音、次中音合称“内声部”、最高的 声部也称作“旋律声部”。 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的写作规范[转]

四部和声的写作规范[转]

四部和声的写作规范[转]在四部和声写作时,一般都采用大谱表。

(书写形式包括:四部混声合唱织体;钢琴伴奏织体)(注意:无论各声部音域怎样变化(高低),高音声部与中音声部都应依照上下次序写在大谱表的高音谱表上,次中音声部与低音声部也应依上下次序写在大谱表的低音谱表上。

为了区别各个声部的进行与阅读乐谱方便,音符有符干时,高、次中声部的音符符干永远朝上,中、低两声部的符干永远朝下。

)当某一行谱表中两个声部的音符(全音符)的音高相同且时值相同时,要在五线谱同音高的位置上并列书音符,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声部的音。

当某一行谱表中两个声部的音符(注:小于全音符)音高相同且时值相同时,两个声部应当共用同一个符头(注:是符点音符也共用同一个),两声部音符的符干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注:应分别用左下、右上),以示区别。

当同一行谱表上的两个声部的音符音高相差二度并且都是无附点的音符时,音符的符头应该是上方声部在左、下方声部在右错开紧挨着书写,音符符干仍然是左上、右下的朝向不同方向。

当同一行谱表上的两声部音高相同节奏不同,其中一个声部是符点音符而另一个声部是无符点的音符时,无论哪个声部的音符有符点都应把上方声部的音符写在左边(有符点时要紧跟其后),随后在右边紧挨着书写下方声部的音符。

每个声部音符的时值要根据不同的节拍按基本乐理中关于时值组合法的要求进行组合,且音符上下对齐。

声乐作品可以按一个字(歌词)组合一组符尾;非声乐曲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组合音符的符尾。

在用和声连接法时,共同音所在声部时值较长且旋律声部在流动时,该声部可以采用与旋律声部相同的节奏进行同音反复,也可以用同音持续的方法形成“一对多”的对比写法。

由于各声部音符时值长短不一,时值错落有致,声部间会形成对比,听上去各声部更为独立,相互间对位的音响效果会更好。

原位三和弦的重复音与省略音在四部和声写作中,为了良好的和声效果与声部进行,三和弦须重复某一个和弦的音以构建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重要知识点总结

四部和声重要知识点总结

四部和声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小和弦的旋律位置和弦中的哪一个音在最高声部,这个和弦就是什么旋律位置。

大小和弦的三种旋律位置,即根音的旋律位置,三音的旋律位置,五音的旋律位置。

大小和弦的排列法大小和弦有密集的与开放的两种排列法。

密集排练时,上方三个声部中每一对相邻声部(高音部与中音部,中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是三度或四度开放排列时,这种距离是五度、六度、八度或以上。

论是哪一种排列方法,低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都不受限制,可以从同度一直到两个八度,甚至可以更远。

注:关于和弦的混合位置将在以后再讲,它主要与重复音的改变或声部的增加有关。

声部交叉在实践中,无论密集排列还是开放排列的大小和弦都不允许出现声部交叉。

所谓的声部交叉就是次中音部高于中音部,低音部高于次中音部或者高音部低于中音部。

各声部的进行单独一个声部的进行是平稳的,也可以是跳进的。

声部作一度、二度(级进)或三度进行叫做平稳进行。

声部作四度、五度、六度或更大音程的进行称为跳进。

声部和同时进行两个声部同时进行有三种类型,即同向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

两个声部向同一个方向(上行或下行)进行,叫做同向进行。

同向进行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是平行进行,在这种进行中,两个声部的距离保持不变,也就是两个声部以同样的音程进行,两个声部作相向或相背方向的进行叫做反向进行。

两个声部中,一个作向上或向下进行,而另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叫做斜向进行。

上面列举的两个声部进行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在多声部中,会构成几对两声部的同时进行。

在大部分正确的和弦连接中,各对声部同时形成同向的、反向的和斜向的进行,相互之间取得平衡。

和弦的相互关系、共同音不同的和弦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就是和弦之间的关系。

四度、五度关系的大小和弦之间有一个共同音。

三度关系的大小和弦之间有两个共同音,二度关系的大小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

大小和弦的连接法和弦,有和声与旋律两种连接法。

和弦连接时将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中,叫做和声连接法。

和声重点总结

和声重点总结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正三和弦(ⅠⅣⅤ)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T……D D……T (正格进行)T-——S S———T (变格进行)D-—-S (错)反功能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四六和弦重复五音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②避免和声切分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⑥注意隐伏五八度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I6......V46 (I)I......V46 (I6)IV6—......I46 (IV6)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属音持续时V......I46 (V)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a,下属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b,主I,I6+V7c,属V,V6+V7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㈡V56 —I V2—I6 V34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正三和弦(ⅠⅣⅤ)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T……D D……T (正格进行)T———S S-—-T (变格进行)D—--S (错)反功能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四六和弦重复五音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②避免和声切分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⑥注意隐伏五八度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1、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中最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

它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

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

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

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Soprano)、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声部)(Tenor)、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

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

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

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Inner parts)。

2、各声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

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在谱例2中我们看到的全音符是各声部的正常音域;实心的音符是各声部的极限音只能在特殊条件下,短时间内使用这些极限的音。

3、重复音的原则三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必然要重复和弦中的某一个音,目前重复音的原则是这样规定的,只允许重复和弦的根音,其它音暂时不得重复。

请参见谱例1中和弦重复音的现象。

4、旋律位置的概念高音部,也就是女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和弦中的某个音在旋律声部出现,我们称之为旋律位置。

三和弦有三种旋律位置,即和弦的根音在高音部出现,为根音旋律位置(Octave position);和弦的三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三音旋律位置(Third position);和弦的五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五音旋律位置(Fifth position)。

5、和弦排列法:和弦排列法(Chord spacing)是指和弦在纵向排列时,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

在原位的三和弦纵向排列时有两种排列的方式。

①密集排列法:密集排列法(Close position)为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内的(含四度)的排列方式,为密集排列法。

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邻和弦音的状态。

②开放排列法:开放排列法(Open position)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五度以上的(含五度)的排列方式,为开放排列法。

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隔和弦音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之间的距离与排列法的分类无关,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密至同度;宽至两个八度。

6、和声写作练习中应避免发生的错误①避免声部交错在四部和声写作完成和弦排列的过程,违反声部之间的正常排列关系,使声部高低关系相互颠倒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声部交错(Cross relation)。

这种写法会造成声部关系的混乱状态,应避免使用,尤其是在和声写作的初级阶段是根本不允许出现的。

以上四小节的例子都是属于声部超越的现象,均应避免出现。

②避免上三声部中的相临声部之间发生超过八度排列的现象。

无论是从和弦排列的物理现象还是它们发声的音响效果以及实际演奏的方便性上(主要是指键盘乐器演奏)来看,上密下疏的原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排列方式。

因此,在四部和声写作完成和弦排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和声写作的初级阶段,上三声部中的相临声部不得出现超过八度的现象。

前三小节,都属于上三声部中的相临声部超八度排列的现象;而第四小节中的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出现的十度距离,以及最后一小节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出现的同度排列均属正常。

正三和弦的功能逻辑我们知道和声进行是许多和弦连续不断地衔接形成的。

和声中的不同功能在运动的过程中也必须与音乐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

音乐运动逻辑常常以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的激化——稳定这样一个链条运转的,而和声功能在运动中也在遵循着这一发展的逻辑。

在前一节我们已经讲述了主和弦是调式中唯一具有稳定性质的和弦,它在和声进行中起着调中心的作用,它连接并吸引着各级和弦,它占据着音乐运动中的最重要的位置。

下属和弦虽属于不稳定和弦,但在它的结构中包含了调式中最稳定的主音,因此不稳定的因素不如属和弦强烈,属和弦由于在其结构中包含着调式的上主音,尤其还包含着调式中最不稳定的导音,更具有对主和弦的倾向作用。

所以,在正三和弦功能运动的逻辑上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从稳定开始,被不稳定打破,又逐渐使不稳定因素加以激化,最后终于趋于稳定的循环链条,它充分体现和顺应了音乐进行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T —————— S —————— D —————— T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的激化稳定由于上述进行方式构成了正三和弦功能运动的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揭示了正三和弦三个不同功能在运动中的所有环节,所以我们称其为:完全进行。

在正三和弦功能逻辑的运行中,对主和弦最具有支持力的是属和弦。

我们知道,在泛音列的排列顺序中一个基音上方的第二个泛音就是它的纯五度音——属音。

紧接其后的第三泛音是主音的重复。

属音作为主音的五度泛音直接归属于主音,建立了主、属五度音之间的最密切联系的物理基础。

而建立在属和弦结构中的三音是调式的导音以其尖锐强烈的倾向性更加强了对主和弦的支持力。

因此,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是和声功能中最基本、最自然的进行方式,体现了功能和声的基本特性,以及成为揭示与表明调性、调式的最直接的手段。

我们称T —— D —— T 的进行为:正格进行。

下属和弦是正三和弦中的另一个不稳定和弦。

由于下属和弦中含有调式最稳定的主音,所以它的不稳定因素不如属和弦那样突出。

它处于主音下方纯五度的位置上,所以S——T 的进行体现了从另一方面对主和弦的支持,突出了功能进行的色彩性意义。

我们称T ——S ——T的进行为:变格进行。

在音乐发展的局部中,出现的S——D的进行,由于在局部环节中暂时没有主和弦的出现,音乐不具有稳定性质结束条件,我们称S——D的进行为:半成进行。

S和弦与D和弦的关系,在一般条件下S和弦必须处于D和弦之前而不能随意颠倒1。

这是由于S功能的不稳定性弱于D功能所致。

S——D是不稳定性的自然增长;而D——S的进行不稳定因素既没有得以解决,又没有得以增长,不符合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

所以,在一般条件下,尤其是在初学阶段不可使用这一进行。

1D——S的进行是一种特殊的阻碍进行方式,尤其以D——S6更为典型;或者在以声部意义为主,而功能意义不突出的进行中使用,在初学阶段不要使用这类进行方式。

三、和弦关系的划分和弦关系的是依据不同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划分的。

不同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相同,和弦关系则相同;根音与根音的距离不同,和弦关系则不同。

和弦关系理论的建立,是和声进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更能准确地掌握和弦连接规律的主要途径之一。

和弦关系相同,它们的连接规律基本上也相同,这样使各种各样的和弦连接状态形成一种清晰的、有规律可循的方式。

尤其对于初学阶段来说,准确掌握和弦关系的理论有助于掌握各种不同的和弦连接的方法。

和弦关系根据不同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大致可以划分出三大类别。

1、四、五度关系: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在四度或五度音程的关系,为四、五度和弦关系。

正三和弦中的四、五度包括四对和弦的连接T——D、D——T、T——S、S——T,凡是四、五度和弦关系都包含着一个共同音,即两个和弦在结构中共同拥有的音。

如:C: T D T S D T S T由于和弦的根音之间是四、五度关系,因此产生了一种相互支持、富于功能性的特征,在和声的进行力度上属于强力度进行。

除上述四种正三和弦的四、五度关系外,其它副三和弦以及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之间也都存在着四、五度和弦关系状态,待以后再论述。

2、二度关系: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在二度音程的关系(当然七度也包括在此),为二度和弦关系。

正三和弦的二度关系只存在一对和弦的连接,即是S——D。

三和弦的二度和弦关系没有共同音的存在,因此对比性强,有较明显的新鲜感。

在和声的进行力度上也属于强进行。

当然,副三和弦包括在内二度的和弦关系会增多许多待以后讲述。

3、三度关系: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在三度音程的关系(当然六度也包括在此),为三度和弦关系。

三度关系的三和弦都有两个共同音。

两个正三和弦之间不存在三度的和弦关系,它们只存在于副三和弦以及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之间,(如:T——Ⅵ、Ⅵ——S、S——Ⅱ、Ⅱ——Ⅶ)所以,本章暂不涉及。

四、和声的声部进行多声部音乐建筑于和弦之上。

和弦彼此的连接而形成和声(Harmony),而和弦连接是以各声部的进行为基础的。

它包括了单一声部的进行以及各个声部之间的整体关系。

1、单一声部的进行:主要体现在某一个声部在横向运动时,各音之间连接关系和流动状态上。

将这种连接关系和流动状态加以分类,可分为:平稳进行(Narrow leap)和跳进进行(Wide leap)两大类。

①单一声部在运动时,两音之间在三度以内(含三度)流动的状态,即为平稳进行。

②单一声部在运动时,两音之间在四度以上(含四度)流动的状态,即为跳进进行。

2、各声部同时进行的相互关系:四部和声中的任何两个声部在同时进行时,可构成同向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三种不同的状态。

①同向进行(Similar motion)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同时运动时,向相同方向进行的现象为同向进行。

同向进行由于两个声部进行方向的一致性,所以声部的对比性较弱。

②反向进行:(Contrary motion)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同时运动时向相反方向进行的现象,为反向进行。

反向进行声部的独立性较强,富于动力。

③斜向进行;(Oblique motion)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同时运动时,其中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同度音反复或同度音持续的状态),另一个声部上行或下行运动的现象,为斜向进行。

两个不同的和弦在连接时各声部之间常常形成各种不同的进行。

在目前和弦连接时唯一要避免的是“四部同向”的进行。

这是因为“四部同向”的进行,缺乏各声部之间的对比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丧失了和弦连接中的声部平衡感。

在和声写作中的初级阶段应杜绝使用。

五、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法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总则:1、目前在原位正三和弦连接时,不许随意改变排列法。

2、目前在正三和弦和弦连接时,上三声部不得出现跳进进行。

(一)和声连接法有共同音的两个和弦在连接时,将它们的共同音保持在相同声部的连接,称为和声连接法。

这种连接法能使和弦音之间的连接平稳而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