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原文)XX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论》(原文)XXX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了解往往只限于片面,这既是因为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历史,也是因为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直到近代无产阶级的出现,随着巨大生产力——大工业的出现,人们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
作全面的了解,将对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外来考察团来到延安,前几天他们观察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和建筑,与许多人接触,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

这些都是事物的表象,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外部联系。

这是感性认识的阶段,即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延安的各个事物影响了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许多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大致联系,但在这个阶段,人们还不能形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时代就预先认识帝国主义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还未形成,还无这种实践。

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才有了这种实践,才有了这种认识。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时代先驱们能够具体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规律,主要是因为他们亲身参与了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这个条件是任何天才都不能替代的。

在古代,技术不发达,所以“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只是一句空话。

现代技术虽然能实现这句话,但真正了解天下事的是亲身参与实践的人。

只有在实践中参与变革现实和某些事物的斗争,才能真正了解它们的现象和本质。

这是任何人实际上都要走的认识之路,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践基础,以下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了解工作规律是一个人对某项工作的掌握程度,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没有接触过或接触不多,就无法谈到这项工作的规律性。

但是,通过详细分析工作情况和环境,这个人就能够更有把握地去做这项工作。

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积累经验,变得更加自信,而且虚心体察情况,不会主观、片面或表面地看待问题,这样他的工作勇气就会提高。

相反,那些主观、片面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不问环境情况,不看事情的全貌和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这样的人是没有成功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

感性认识需要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历史性和辩证性。

如果认为感性认识可以停留在低级阶段,认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不可靠,这就是重蹈“经验论”错误的覆辙。

感觉材料只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和表面的东西,不能完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

要完全反映整个事物,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感觉材料加以改造制作,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从而跃进到理性认识。

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和不可靠的认识,相反,只要是根据实践基础科学改造过的东西,就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

庸俗的事务主义者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缺乏明确的方针,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如果这种人指导革命,就会导致革命的失败。

认识运动并没有在理性认识中结束,这只是问题的一半。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认识应用于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指导行动。

正确
的理论如果不实践,就没有意义。

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理论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上。

抓住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必须应用于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如生产实践、革命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

这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只有将理性认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完全解决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性的问题。

许多自然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仅因为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而且因为它们被日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

XXX列宁主义被称为真理,不仅因为XXX、XXX、XXX、XXX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而且因为它们被革命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

辩证唯物论被认为是普遍真理,因为无论任何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

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应该是生活、实践的观点。

XXX说得好:“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说到认识运动,它是否已经完成呢?我们的答案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人们投身于变革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中,无论是自然过程还是社会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人们的认识从感性逐渐转向理性,形成了相应于该客观过程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

接着,这些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被应用于实践中,如果能够实现预期目标,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

例如,在自然过程中,某一工程计划的实现,某一科学假想的证实,某一器物的制成,某一农产的收获,在社会过程中某一罢工的胜利,某一战争的胜利,某一教育计划的实现,都算实现了预想的目的。

在社会运动中,真正的革命领袖不仅要善于纠正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中的错误,还要在客观过程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转变时,善于引导自己和参与革命的所有人员在主观认识上跟随转变。

这意味着必须制定适应新情况变化的新革命任务和工作方案。

革命时期情况变化迅速,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迅速跟随变化,就无法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相对而言,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但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的真理。

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人的认识运动也是如此。

所有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运动,或先或后都会反映到人的认识中。

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

通过实践,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不断深化。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

XXX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